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匠心躬耕在講臺 春風化雨待花開

簡介然而,在教研過程中,肖格英發現,有些學校的老師一味遵循“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模式,關上了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的“大門”

敬業者專心致志是誰說的

【來源:梅州日報】

●本報記者 林德培

鮮花綻放美麗,離不開綠葉的襯托;果實成熟豐收,離不開園丁的付出。她,用熱愛喚起了很多師生的共鳴;她,用專業引領了許多人的成長。支教一年時間裡,她傾心付出,傳經授技,為興寧小學教育注入了精神與活力。這位老師,就是來自廣州市天河區銀河小學的肖格英。

匠心躬耕在講臺 春風化雨待花開

在興城中心小學,肖格英給學生們上“小數的計算”課。(圖片均為鍾小豐攝)

匠心躬耕在講臺 春風化雨待花開

肖格英與興城小學老師交流。

前往山區支教

注重因勢利導

2021年8月28日,這個日子,肖格英記得特別清楚。這一天,她隨廣州市天河區教育支教團車隊出發,來到500多公里之外的梅州興寧,正式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肖格英此行目的地,不是興寧城區,而是興寧北部山區——偏遠的羅浮鎮中和小學。“學校很‘山’,但我沒有想象中的不適應。”肖格英告訴記者,支教之前,天河教育局各項通知和注意事項提醒,已經給她進行了心理建設。相反,中和小學靜謐、清新,給這位見慣了鋼筋水泥的“城裡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我喜歡這裡的環境和學生。”肖格英向記者坦言,她先後申請到山區支教好幾次。原因有二:一是她出生、成長於湖南省衡陽縣的普通山村,對在山區學校讀書的小朋友,有著天然的親切感,深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二是從1999年湖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在天河區銀河小學執教至今,一直都是和大城市的學生“打交道”,但多年積累的教學方法是否適用於山區學生,她想進行更多教學實踐來驗證,豐富自己的執教生涯。

2021年12月23日,肖格英帶著中和小學三、五年級的孩子們在剛收割完稻穀的田野裡上課。孩子們有的拿著捲尺,有的拿著刻度尺,有的拿著掃帚棍……小小的身影在田野裡來回奔跑,不一會兒,三年級的孩子測量出了周長,五年級的孩子也算出了面積。

山裡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兒童。受制於家庭教育缺失和鄉村師資薄弱的雙重侷限,有些學生學業平平。肖格英深知這一點,於是在教授三、五年級的數學課程期間,她勤于思考、因勢利導,牽引著孩子們一步一步從被迫學習走向有意識地主動完成學業之路。別出心裁的田野測量課,就是肖格英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有力嘗試。

實踐出真知。“一個學期下來,肖格英透過從一到六年級全覆蓋示範課、專題講座等教學研討活動,讓學生受益匪淺,也為當地老師創新教學方式、拓展施教思路‘打開了一扇窗’。”中和小學校長巫劍庭評價道。

轉崗教研一線

探索課堂轉型

“教學認真、方法新穎、感染力強”是很多人聽過肖格英的示範課後的共同感受。支教之前,肖格英還是天河區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的一名兼職教研員。到興寧報到時,教育部門並不清楚她這一特殊身份,將其安排到羅浮鎮中和小學。當聽完肖格英的課堂教學,見識了她出色的教學能力後,興寧市教師發展中心領導如獲至寶,認為肖格英在偏遠山區學校支教浪費了。於是,2022年2月,根據工作安排,肖格英的支教陣地轉移到興寧市教師發展中心,身份也變成了專職教研員。

“從中和小學來到興寧市教師發展中心,從教育專業層面上說,相當於教育業務頂層指揮中心。”肖格英說,角色轉變了,但補齊山區教育“短板”,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初衷沒有改變。新的平臺,讓她能在更大的空間發揮能量。

肖格英非常珍惜這個契機,在教師發展中心小學教研組支援下,馬不停蹄地開展一系列教研活動。一組資料看得出肖格英付出的心力:4個月裡,走訪了興寧市的10個鎮的小學和5所城區學校,開展示範課3節,聽課52節,進行課例評析28節、梅州市舉辦的“高質課堂”課例評分10節,舉辦專題講座17場。其中3月份的“興寧·天河”教改開放周活動專題講座《雙驅教學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轉型——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生》,面向興寧全市直播,2000多人次觀看了講座。

興寧市教師發展中心小學教研股股長魏永新非常看重肖格英,給了她特別的“待遇”:不用負責分擔雜務,只需一心一意搞教研。“肖老師的到來,確實為興寧市教師發展中心的小學教研注入了新鮮血液。”魏永新說,肖格英敬業、能幹、有情懷,很受老師、學生歡迎,大家都很喜歡她。

“非常感謝小學教研組的厚愛!”肖格英感慨道,20多年的教學教研生涯,她體會最深的就是老師要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沒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不行。4個月來,她能夠在興寧市教師發展中心專心致志搞教研,感到很“幸福”。

注重互動交流

師生雙向賦能

“小數的加減,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才計算?誰來舉手起來說一說?”

“這樣才不容易算錯”“對齊了看起來美觀”

……

外面大雨滂沱,教室內氣氛活躍。在興城中心小學四(3)班,肖格英臨時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小數的計算”的課。她從小數算式的正反例講起,循循善誘,透過問答互動,分享了數學的“一致之美”,讓學生們印象深刻。“我們都很喜歡肖老師的課,每次聽課都感覺很好玩,知識點很快就掌握了。”孩子們用稚嫩的語言說道。

放學時,肖格英在走廊碰到幾名剛剛聽過課學生,立馬被簇擁起來——“肖老師,我們很喜歡您的課,能和我們合個影嗎?”她欣然應允,與學生們在鏡頭前笑逐顏開。

用心用功,學生自然喜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師一句關切的話語,一個親切的手勢都會給學生帶來無限溫暖,點燃他們進取的火花,從而拉近師生距離。然而,在教研過程中,肖格英發現,有些學校的老師一味遵循“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模式,關上了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的“大門”。“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可塑性強,課堂上要創造機會給他們提供表達觀點的機會,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思考。”肖格英認為,灌輸式的教學無法讓學生真正獲取知識、提升學習力,反而會壓制他們的個性、創造力,也不利於師生關係的建立和情感交流。

跟學生打交道,不亦樂乎,與老師“切磋”教學方式,肖格英也樂在其中。4月份,她做出了一項頗具挑戰性的舉動:在大坪中心小學進行持續一週的“浸泡式”教研,開創了“點課”先河。

一年的支教時間很快結束,雖然15年內每年都會有天河區的同行傳遞接力棒,但打造一支優秀的本土教研隊伍才是關鍵所在。肖格英希望,無論是本地教師,還是未來接棒的支教老師,都能在示範課、教研交流中雙向賦能,互相成就,一點一滴為興寧教育的持續進步做好鋪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