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簡介從國家來看,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中國四個國家鐵礦石原礦儲量佔比達到73

國內鐵礦石開採成本是多少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鐵礦石是鋼鐵生產企業的重要原材料,經過破碎、磨碎、磁選、浮選、重選等程式逐漸選出鐵。地球上到處都有鐵,只不過每個國家能分到的數量不同罷了。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鐵礦的形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地球內部岩漿、熱液形成的內生礦床。透過火山運動、地熱運動、地質構造將礦床翻至淺層地表,像我國攀枝花鐵礦、馬鞍山鐵礦、白雲鄂博鐵礦等,基本都屬於內生鐵礦。

另一類是地表沉積礦床,是地表的成礦物質,在風力、冰川、河流等作用下,搬運到湖泊、海洋等低窪區域,長時間沉澱聚積而形成的,已探明的富鐵礦都屬於這種。像我國海南石碌鐵礦,就屬於富鐵礦,佔中國富鐵礦儲量的

70%

,遼寧鞍山等眾多鐵礦,卻屬於沉積型貧鐵礦,運氣差了點。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澳洲為什麼有這麼多高質量的鐵礦石呢?因為在很久以前,地球大氣圈中的氧氣含量遠低於現在,海水中硫的含量也很低,鐵大量以二價鐵離子的形式存在於海水中。到了距今

23

億年左右,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升高到現今含量的一半,二價鐵離子不再穩定,而是與二氧化矽、碳酸鹽等一起沉積,形成了條帶狀磁鐵礦。大量的鐵被輸送到海洋,使得近海及湖泊的鐵含量往往高於遠洋。澳大利亞大陸非常穩定,沒有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利於礦物的長期積聚、富集,這些富鐵礦就這樣被保留下來。

中國不缺鐵礦,但開採成本太高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釋出的《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1

》報告,

2020

年全球鐵礦石原礦儲量約

1800

億噸,含鐵量儲量在

840

億噸左右,全球鐵礦石平均品位

46。67%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從國家來看,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中國四個國家鐵礦石原礦儲量佔比達到

73。5%

,分佈極不均衡,其中,澳大利亞鐵礦石儲量最為豐富,佔全球比重達到

28。5%

,其次為巴西

19。4%

,俄羅斯

14。2%

,中國

11。4%

從品位來看,南非、印度平均品位超過

60%

,俄羅斯、伊朗鐵礦石平均品位在

50%~60%

之間,澳大利亞、瑞典、巴西平均鐵礦石品位在

40%~50%

之間,中國鐵礦石平均品位僅

34。5%

,遠低於全球鐵礦石平均品位

46。6%

從英國工業革命,到德國趕超,從歐洲各國復興,到美國稱霸,再到中國崛起,鋼鐵產量指標一直被看做是工業化的成績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鋼鐵產量逐年飆升,多年蟬聯世界第一。據說,全世界鋼產量排名是這樣的:

第一名:中國(不包括河北省);

第二名:中國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

第三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瞞報產量);

第四名:日本;

第五名:美國;

第六名:印度;

第七名:俄羅斯;

第八名:韓國;

第九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的瞞報產量;

第十名:德國

截至

2016

年,中國已探明鐵礦石儲量超過

200

億噸,儲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能夠拿來開發利用的,只有

53%

。即便我們能開採,成本也高的嚇人,需要採取破碎、研磨等工藝,製成鐵精粉才能使用。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石大多富集在地表,扒開一層土,用剷車鏟走就行了。

按理說,中國產的鐵礦石運輸到中國的鋼廠,距離比澳大利亞、巴西近,價格應該有優勢。其實不然,鐵礦石進口走的是海運,海運成本只有陸運的十分之一。綜合來講,中國鐵礦石無論是產量、品質,還是價格,都不是澳大利亞、巴西的對手。進口鐵礦石的成本大約在

360

/

噸。國內鐵礦石光生產成本就達到了

500

/

噸(這還不算環境成本)。缺口大,所以我們每年不得不要花巨資去進口鐵礦石。

鐵礦石

定價權之爭

中國的鐵礦石主要來自四家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以及

FMG

公司(主要由前三大公司來主導)。不是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就是巴西的,鐵礦石產量佔全球產量的近

60%

,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鐵礦石供應。礦山背後的金主幾乎都是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國際金融資本大鱷。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既然澳大利亞有那麼多資源和農牧業產品,乾脆不自己工業化,生產產品呢?你別說,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還真這麼幹過,且大多數的工業產品都做到了自給自足。但隨著二戰結束,經濟全球化,全球產業轉移,人少地偏的澳大利亞,又把工業轉移了出去,恢復到那個依靠出賣原材料與農產品為主的國家。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鋼鐵行業開始崛起,需要進口大量鐵礦石。日本就與鐵礦石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達成協議,雙方建立起長期供貨合同,即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長協期限一開始為

15-20

年,前

7

年價格不變。後來,隨著韓國、中國鋼企加入,礦山與鋼企改為每年談判一次。作為當時國際上最大的鐵礦石買家,日本鋼鐵企業不僅透過長期協議鎖定低價鐵礦石,而且透過入股與合作,掌握了鐵礦石的國際定價權。

長協定價機制有四大基礎原則。基礎原則裡有一條非常奇葩的規則,就是首發

-

跟風原則。在談判中,三大礦山與不同國家進行談判,只要有一組談判成功了,商議出了最終出價,首發價格就產生了。而其他談判隊,無論價格是否更為合理,都只能跟風或者接受首發價格作為下一礦石年度的基準價格。

1991

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

2003

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漲跌有序,總體上漲幅是負

16%

,也就是下降了

16%

2003

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寶鋼作為中國鋼企的代表出現在談判桌上。

2005

2

22

日,日本新日鐵與巴西淡水河谷宣佈率先達成談判協議,首發價格形成,將次年鐵礦石價格漲幅定為

71。5%

,中國鋼企被迫接受這一飆升的鐵礦石價格。

2008

2

18

日,還是新日鐵又與巴西淡水河谷率先達成了漲價

65%

的首發價格協議,中國鋼企再次被逼接受價格大幅上升。

日本企業不是也接受了高價的鐵礦石價格嗎?但你要知道,日本新日鐵鋼鐵背後是日本三井財團,這兩家公司早就透過相互持股,成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了。

2003

年,三井物業還收購了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

valepar

公司

15%

的股份,並派遣高層進入淡水河谷的行政委員會。除三井物產外,日本另外兩家財團住友財團和三菱財團,也和力拓、必和必拓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2008

11

月,金融危機爆發,需求暴跌。中鋼協張羅國內鋼企,以寶鋼、首鋼組成統一戰線,給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下戰書”,想降價

40%-50%

。為統一口徑和策略,中鋼協事前召集了多次會議,並下令鋼企不得單獨與海外公司談判。但

16

家大鋼廠為了自身利益,與外方勾連,有的人這邊剛開完會,那邊就把談判的“底牌”告知外方。大鋼廠不聽話,中小鋼廠更是集體倒戈。中鋼協與三大巨頭的談判還未結束,國內

35

家中小鋼廠便自作主張,與淡水河谷“私下”達成了協議。事後統計,當年的粉礦價格上漲了

79。88%

,塊礦價格上漲了

96。5%

,三大礦山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國鋼企則白白多付了

7000

億的鉅額損失。傷害很深,侮辱性也極強,還牽扯出力拓胡士泰案。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2010

年,三大礦山自編自導自演的長協定價機制終於玩不下去了,宣佈鐵礦石的定價,全部從長協改為短約!長協定價機制瓦解,鐵礦石定價逐漸指數化。主要參考來源有三個,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環球鋼訊的

TSI

指數和英國金屬導報的

MBIO

指數,其中普氏鐵礦石指數使用最多。

2010

年中國的鋼產量已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指數定價不可能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外的。普氏鐵礦石指數採集的價格就是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

CFR

(成本

+

運費)現貨價格。但普氏能源資訊公司資料樣本大多采用參與現貨交易的小型鋼企和貿易商,而對國內大型礦山和鋼廠的資料則不予採用。所以表面上看來,指數定價機制是公平合理的。但指數編制的模型與方式並不透明,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

-

希爾都有國際資本的影子。

為了爭奪國際鐵礦石定價權,中國鋼鐵行業真的是

“拼了”。自

2003

年後,中國企業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併購礦山資源。中國投資者接手的多數鐵礦專案因資源質量差而缺乏競爭力,有些專案成為了投資者的財務黑洞。比如,

2012

年,中冶對澳洲蘭伯特角鐵礦專案等爛攤子買單,虧損近

70

億。據資料統計,整個十一五期間,中國鋼鐵企業海外礦業併購失敗率超過

95%

2012

年一季度,中國鋼鐵業出現新世紀以來首次全行業虧損。

2015

年,

31

家鋼鐵企業上市公司合計虧損超

195

億。僅武鋼股份一家就虧損超

75

億,成為當年

A

股的虧損王。

行業全面虧損,海外收購不順,鋼鐵產能還在瘋長,沒辦法的中國鋼鐵只能揮刀自宮。中國鋼鐵行業開始供給側改革,大規模去產能和全行業大整合。

2016

年和

2017

年,鋼鐵去產能分別達

6500

萬噸和

5000

萬噸,兩年時間去掉的鋼鐵產能高達

1。15

億噸。地條鋼產能方面,政府共計關停了

600

多家地條鋼企業,去掉產能近

1。4

億噸。

2014

2015

年兩年時間,中國鋼企裁員人數達

60

萬人之巨。

2016

9

22

日,寶鋼與武鋼正式合併,組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019

6

2

日,安徽省國資委將持有的馬鋼集團

51%

股權無償劃轉至寶武鋼鐵。按照工信部的目標,中國鋼鐵產業

60%-70%

的產量將集中在

10

家左右的大集團內,包括

8000

萬噸級的鋼鐵集團

3

-4

家。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在去產能政策的強力助推下,中國鋼鐵行業利潤在

2017

年和

2018

年迎來爆發,利潤分別為

3420

億元和

4704

億元。但隨之而來的是國際鐵礦石巨頭的漲價通知。 據方正期貨統計,普氏

62

Fe

指數從年初至

2019

9

月末共上漲

31。4

%。對於漲價,三大礦山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巴西淡水河谷發生礦難。而該礦區每年的鐵礦石產量只有約

1000

萬噸,還不到全球產量的

1%

2013

10

18

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中國版鐵礦石期貨合約。資料顯示,

2017

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單邊成交量

3。29

億手,已成為全球成交規模最大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由於三大礦山的鐵礦石交易都以美元為定價貨幣,國際主流鐵礦交易商是不願直接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作為風險對沖和點價交易的工具。加之國內外資期貨交易准入等問題,實際上,大連期貨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指數的國際定價功能受到了限制。

2018

5

4

日,緊隨

3

26

日人民幣原油期貨上線,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正式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人民幣鐵礦石由此走向國際化。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澳大利亞慫了

近期,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近日與中國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舉行了一次剪彩儀式,祝賀必和必拓公司首船用人民幣結算的鐵礦石運抵日照港。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什麼意思?就是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在運進中國港口,買家到手之後才進行結算。中國買家一點風險都沒有了,而且還用人民幣結算。這種

“送貨上門”的服務,擺明了是對中國有利。

澳大利亞倒沒想

“讓利”,只是被我們一步步逼到牆角。

2018

年,澳大利亞跟隨美國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中國感覺自己又被羞辱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確實是老天爺賞飯吃,但全球可以露天開採的鐵礦可不止澳洲一家。

2019

年開始,中國先從小鐵礦石供應商談起,和南非、烏克蘭等中等鐵礦供應國簽署了用人民幣結算的鐵礦石貿易合同。拿下了全球

30%

的鐵礦供應後,再擊破了巴西淡水河谷,讓巴西簽下用人民幣結算鐵礦石的貿易合同。全球所有的鐵礦石貿易,中國佔了

70%

,是全球所有鐵礦石最大的買家,而中國把所有國有鋼企的採購權進行了統一調配,只要你同意用人民幣結算,那麼你家的鐵礦石,我們照單全收了。

2019

年,澳大利亞的鐵礦石,

87%

都出口到了中國,事實就等於產多少中國要多少。

2022

5

月,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只有

40%

出口到中國。幾乎所有的小型鐵礦石貿易商都和中國簽約了,三大鐵礦石巨頭兩家和中國簽約了,連英國力拓都簽約了,就剩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在那裡死撐著。全球其他地區的鐵礦石商,生產多少中國就要多少,不夠的才從澳大利亞那裡買點。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都快要堆出毛了,不想點辦法不行?於是就有了“土澳自己承擔風險和運費,把鐵礦石千里迢迢地送到山東日照港,貨到付款,而且還同意用人民幣”的感人事蹟。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天眼查顯示,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在

2022

7

19

日成立,註冊地址為雄安新區,註冊資本

200

億元人民幣。看看公司的經營範圍,聰明的讀者就能猜出來了,中國又在下一步大旗。

你爭我奪,看中國怎樣一步步增加鐵礦石的定價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