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三位來自一線工匠們的故事

簡介此次採訪聯想(武漢)產業基地的三位一線老工匠,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著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著十年磨一劍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工匠精神來源於什麼

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著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著十年磨一劍般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工匠技藝世代傳承的價值理念,也是我們開啟新徵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時代需要。

近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聯想武漢產業基地三位產業技術一線老工匠,透過講述自己真實的創新故事,完美演繹新時代技術工人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在這個溫暖的春天,讓我們追隨這些勞動者的步伐,聆聽他們平凡卻又不凡的故事,向勞動者致敬。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三位來自一線工匠們的故事

李貴成:

電工大拿“臨危受命”確保裝置安全“零”事故

一臺手機從物料進廠到貼片焊接、部件檢測,再到組裝和整機檢測,最終包裝與交付出廠,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產線強電電路的精心設計和質量管控。

在武漢產業基地有這樣一位被大夥熟知的裝置安全守護者,他叫李貴成。一直保持著289臺裝置線路安全“零”事故的記錄,在過去9年時間裡,參與了15個廠級改善專案,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電工專業知識。

“因為我是搞裝置服務的,搞裝置這一行,我喜歡鑽研。”採訪伊始,李貴成就亮明瞭自己的制勝法寶。

據他回憶,建廠初期,整個廠區裡沒有橋架一片空白,沒有橋架意味著生產過程中裝置線路完全暴露在外,極易造成安全隱患。上級把他叫到辦公室要求兩週內一次性架起24個橋架才能滿足生產需要。

“當時條件極其有限,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合適的材料,技術方面很短缺。”臨危受命之際,李貴成很快組建了一個6人小組“突擊隊”,夜以繼日地作業,一項一項地去解決困難,沒有材料他們就利用原來供應商不要、剩下來的舊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研究出了一系列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新方法出來。

“整整兩個星期我們把所有原供應商不要的材料進行手工打造,最終24個橋架按時按點完成交付作用”。

每當回想這段往事,李貴成心裡仍自豪滿滿。多年來正是憑藉著這股子拼勁和闖勁,他才成為大家公認的電工大拿。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三位來自一線工匠們的故事

劉元剛:

主機板維修“門外漢”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

隨著通訊技術的升級換代,各種電子元器件電路訊號交聯數目龐大,系統複雜度呈指數式增加,主機板維修整合度高,修理難度大,多件產品故障排除,一度成為業界攔路虎。

在聯想工作16年的劉元剛主動挑起這份重擔,他告訴記者如果把主機板維修比作是給病人治病的醫生,如何能快速的判斷“患者”生了什麼病,而且能馬上把“病灶”切除是制勝的關鍵,而電流類缺陷板的診斷就好比“疑難雜症”中的雜症,通常維修好一臺電流缺陷板,大家會先用手挨個觸控懷疑的晶片,觀察其有沒有發熱跡象。

一旦沒有發現,就只能“盲目”換料,維修成本高,且效率低。關鍵時刻,劉元剛迎難而上,透過對電路原理圖的仔細研究摸索,自創了電流倒灌與壓差性,並搭配紅外熱成像裝置,極大程度提升了故障主機板的診斷準確率,降低主機板報廢及物料成本,攻克了板件測試難題。

而這一切都是從“0”開始,剛入廠時劉元剛只是一名沒有任何主機板維修經驗的“門外漢”,做學徒的前幾年,由於沒有什麼基礎,只能幫廠裡的老師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助活。

從主機板維修“門外漢”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除了劉元剛對業務的熟練程度外,與他參與武漢工廠的學歷提升計劃也有著緊密關係。早在2018年,他所在的單位就和武漢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官方學習中心,給工廠員工提供一個學歷提升平臺,劉元剛順利完成了華中科技大學的繼續教育專科學歷。

此後的歲月裡,他潛心學習紮根生產一線,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認識各種型別的產品開始到精通主機板上的元器件,熟悉工作原理,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如今成為行業內標杆式維修技術人才。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三位來自一線工匠們的故事

甘友琴:

上天鑽地“女漢子”被稱工廠“活地圖”

車間、倉庫、辦公區……經常看到一位健步如飛的女工程師,時而跟電、氣、網打交道,時而又跑工地指揮作業,工友們給她起了一個外號上天鑽地的“女漢子”。她就是甘友琴,主要負責廠房設施規劃和現場改善,在武漢工廠工作的8年,從一名基層班組長成長為專業的IE技能專精技師。

2019年,武漢工廠的車間、倉庫、辦公區等車間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升級規劃,這項任務落在了甘友琴身上,除了要跟電、氣、網打交道,還得天天跑工地做實地勘測,同組的6人中也僅有她一位女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拿著一大本建設圖紙穿梭在各車間瞭解車間線體和機房的電、氣、網、GPS、測試訊號等配置要求,每天在車間至少走上2萬步,對於隱蔽管線,我逐一核對和定位”,接受採訪時甘友琴說,為了能夠方便查詢,根據工廠建築特點,創造了“甘氏標記法”,結合網格法,將建築中的1萬多個水、電、氣點和上千條電纜走向入心入腦。

“我相信在工作和技術上,沒有男生女生之分,只有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甘友琴介紹,如今廠區7棟建築,20萬平方米里每個車間多少面積,多少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多少網路和電氣配置她均熟記於心,只要有新的規劃和故障排查,她都能隨時找到精準定位點。

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六年下來,雖然記不清自己寫壞了多少支筆,走壞了多少雙防靜電鞋,但卻留著6大本自己手寫的工作筆記,這些筆記本在後來的工作中,都成了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

漸漸地工友嘴裡那個“女漢子”的稱號也變成了工廠活的“GPS”……

手記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開創未來。5月1日,勞動節,既是全國人民的小長假,也是各單位勞動者忙碌堅守的奮戰日,無數產業一線的勞動者用辛勤的汗水詮釋著“勞動最光榮”的深刻涵義。

此次採訪聯想(武漢)產業基地的三位一線老工匠,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著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著十年磨一劍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在產業一線。

在這激情似火的五月,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成為勞動節所有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最美的縮影。致敬每一位勞動者!

(文中圖片由採訪物件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