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簡介原來,詞人透過屈原和優孟的事情,向司馬遷表明了自己讀史記的見解,所以詞人一連問了五個問題

譯著是著作嗎

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此後的二十四史都按照《史記》的紀傳體寫成。可以說《史記》雖然是一部史書,但內容極其豐富,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也可以說,《史記》是一部融史學、文學、哲學等眾多領域於一體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著。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曾對自己著述《史記》一事有過極其明確的定位和表態:“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終於成就了中國第一部綜合性的紀傳體通史《史記》,也讓司馬遷的名字與《史記》一樣名垂青史,司馬遷也終於完成了自己“成一家之言”的宏願。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人們可以從《史記》中刻畫的那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身上,一探那一段段歷史事件;人們可以從《史記》中那一行行凝練簡潔、生動優美的文字中,體會文學藝術的魅力。

魯迅先生認為,《史記》不僅是一部歷史鉅著,更是一部文學鉅著,可與敘事長詩“離騷”相媲美。他在《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中如是評價《史記》的價值:“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惟不拘於史法,不囿於字句,發於情,肆於心而為文。”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千百年來,《史記》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史記》之所以為讀者所看重,不僅因為這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更是因為它為讀者呈現了一部劃時代的文學鉅著。正因為如此,《史記》這部文史鉅著真的可以說是一部人生必讀之書。

在南宋,有一位叫程必的人,他29歲就考中進士,曾擔任翰林學士一職。能擔任這個職位,說明程必有很高的文學造詣,但他同時也是一位詞人,說他是詞人,因為他有很多詞作傳世。

程必尤其愛讀《史記》,他讀過很多遍的《史記》,在研讀《史記》的同時,他也對書中的一些記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有一次,他讀完《史記》,索性將書中的疑問寫成了一首詞,這首詞非常有趣,他以幽默的語氣和超凡的想象力,構築了一個虛幻的場景。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在這個虛幻的場景中,詞人帶著心中的疑問與司馬遷來了一次跨越時空的、穿越式的對話。程必的這首詞名為《沁園春·試課陽坡》,原詞如下:

試課陽坡,春後添栽,多少杉松。正桃塢晝濃,云溪風軟,從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人,見垣一壁,比過秦關遽失瞳?江神吏,靈能脫罟,不發衛平蒙?

休言唐舉無功,更休笑丘軻自阣窮。算汨羅醒處,元來醉裡;真敖假孟,畢竟誰封?太史亡言,床頭釀熟,人在晴嵐煙靄中。新堤路,喜樛枝鱗角,夭矯蒼龍。

詞前有一段小序:“讀《史記》有感。”小序直接點名主旨,就是詞人讀完史記之後的感想,相當於用詞作的形式完成了一次讀書筆記。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開篇三句表明,詞人一上來沒有直接寫自己的滿腹疑問,而是從他讀書的環境開始寫起,這是怎樣的一個讀書環境呢?原來這是詞人書房外的場景。

詞人讀完史記,來到了自家的莊園,莊園面積很大,也是一個風景宜人的去處,在這樣的環境裡,正好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因為埋頭苦讀而帶來的疲勞感。

詞人閒庭信步地來到莊園的南山坡上,他要幹什麼呢?原來在開春的時候,他在南山坡上種下了許多樹苗,有杉樹還有松樹。他來到這裡,正好借放松身心的機會檢視一下樹苗的生長情況。

這個開篇讓人覺得很奇怪,詞人明明在小序中寫著“讀《史記》有感”,但檢視樹苗和讀《史記》之間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呀,那詞人來到莊園的南山坡僅僅只是為了檢視樹苗嗎?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要想得知詞人此行的目的,就要跟隨著詞人的腳步,跟隨著詞意,徐徐進入詞人構建的場景中去。

接下來詞人寫道:“正桃塢晝濃,云溪風軟,”原來,此時正值春光爛漫的季節,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莊園的一條小溪在春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這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當然,詞人種植的樹苗長勢良好,這樣的春景讓詞人愜意十足。就在詞人感受著美好春光的時候,畫風突變,詞人寫道:“從容延叩,太史丞公。”讀到這裡才明白,詞義在這個時候正式進入主題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詞人就在此時與太史公司馬遷開啟了對話模式。詞義是不是有些突兀呢?其實不是的,司馬遷的形象是詞人虛構出來的,與司馬遷的邂逅,與司馬遷的對話,也是詞人虛構出來的。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程必用這樣的方式開啟一段對話,其實也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劉勰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專心思考,思緒連線古今,心隨所動,情為所感,自是動人心絃,於是,感覺上自己彷彿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風光。劉勰的這段話正好可以用來解釋程必的這次文學創作活動。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思想插上翅膀,充分地發揮想象的力量,並藉助想象的力量,讓自己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徜徉。程必思接千載,在想象中與司馬遷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穿越式的對話。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程必在虛構的想象場景中,與《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程必既然研讀《史記》多年,他肯定有許多疑惑不解的地方要向司馬遷請教,或者與司馬遷探討。

“底事越人,見垣一壁,比過秦關遽失瞳?”這是詞人向司馬遷請教的第一個問題。這三句與《史記》中的何人何事有關呢?原來這三句涉及的人物正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的扁鵲。

據《史記》記載,扁鵲是渤海郡鄭地人,姓秦,名越人。扁鵲年輕的時候,給別人經營著一家賓館。有個叫長桑君的客人到賓館來,只有扁鵲認為他與眾不同,對待他十分恭敬謹慎。

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普通人,他進進出出在客館住了十多年。有一天,長桑君私下裡邀請扁鵲到他的房間坐坐,然後才悄悄對扁鵲說,他是一位醫生,有很多治病救人的良方,但是年紀老了,不能行醫治病了,想把這門手藝傳給扁鵲,還說希望扁鵲不要將這件事張揚出去。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扁鵲答應了長桑君,於是長桑君從懷中拿出一包藥交給扁鵲,並吩咐扁鵲,用未落地的雨水或露水喝下它,三十天後就能知道很多事情。然後,長桑君又把一本記載著秘方的醫學書籍交給了扁鵲。

扁鵲按照他說的,服了三十天藥,就能看見牆另一邊的人了。他憑藉這個本事給人看病,五臟的病變部位都一目瞭然,診脈只是形式而已。他有時在齊國行醫,有時在趙國。在趙國時被稱作扁鵲。

扁鵲行走江湖,治病救人,他的名聲傳遍天下。當扁鵲來到秦國時,秦國的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擔心自己的名譽受損,就派人把扁鵲刺殺了。

對此司馬遷的記載,程必提出質疑,既然扁鵲就能看見牆另一邊的人了,為什麼看不出李醯有陷害他的用心?難道扁鵲不能看透人心嗎?這是程必向司馬遷請教的第一個問題。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江神吏,靈能脫罟,不發衛平蒙?”這是詞人向司馬遷請教的第二個問題。這三句與《史記》中的何人何事有關呢?原來這三句涉及《史記·龜策列傳》中的事情。

據《史記》記載,長江神龜出使黃河,中途被宋國漁人捕獲。神龜於是就給宋國國君宋元王託了一個夢。在夢中,神龜向宋元王發出了求救的訊號。

夢醒之後,宋元王便派遣使者從漁人手中救下了神龜。正要放生,宋國一個叫衛平的人卻說,這神龜難得一見的,而且預言很準確,能“十言十靈,十戰十勝”,所以不可輕易放生。在衛平的一番說辭下,神龜難逃厄運,龜甲也被做成了占卜的用具。

所以在程必看來,神龜雖有大到能託夢給宋元王的本領,自己卻不能逃出漁網;神龜能夠每言必靈,卻不能通使於黃河;神龜讓別人戰必勝攻必取,自己卻難逃厄運,無法阻止衛平向宋元王說出不利於己的那番話。

程必認為,事情一到個人頭上就無法趨利避害,要神異的本領又有什麼用?對於神龜的事情又該如何理解呢?這是程必向司馬遷請教的第二個問題。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問完了神龜的事情,程必在這場穿越式的對話中開始向司馬遷請教第三個問題。於是詞人說道:“休言唐舉無功,更休笑丘軻自阣窮。”這兩句與《史記》中的何人何事有關呢?原來這兩句涉及的人物正是蔡澤、孔子和孟子。

據《史記》記載,蔡澤是戰國時期的燕國人,蔡澤其貌不揚,年輕的時候周遊列國,拜師學藝,並在許多諸侯國應聘過工作崗位,但都沒有得到信任與重用。

於是,蔡澤請唐舉給他相面,唐舉仔細地看了一番便笑著說,你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樑,羅圈腿。我聽說聖人不在相貌,大概說的就是你了吧?

蔡澤知道唐舉是在挖苦自己的相貌,也沒有放在心上,於是便離開燕國到了趙國,也沒有得到滿意的崗位,於是蔡澤又去韓國、魏國,求職的事情也是沒有著落。

但蔡澤沒有放棄,最後他來到秦國,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秦國謀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蔡澤的才華在工作中逐漸顯露出來,終於得到秦昭王賞識,拜為丞相。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與蔡澤周遊列國的經歷比起來,孔子和孟子周遊列國的經歷要遜色很多。孔子和孟子也都有周遊列國的經歷,他們想透過周遊列國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們希望諸侯國能採納他們的理論,但是他們的經歷很坎坷,都無功而返,只好退而著書。

程必認為,不要因為蔡澤的富貴而去評說唐舉的相面術沒有功效,更不要因為孔子和孟子的無功而返而否認他們的才幹與能力。程必還認為,仕途上的顯達也罷,沉淪也罷,都不值得關注。所以他再一次向司馬遷請教:如何評價我對這幾個人的看法。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說完了蔡澤等人的事情,詞人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地與司馬遷開始了下一輪的探討。於是詞人說“算汨羅醒處,元來醒裡;真敖假孟,畢竟誰封?”這三句與《史記》中的何人何事有關呢?原來這三句涉及到的人物正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屈原和《滑稽列傳》中的孫叔敖。

據《史記》記載,屈原向楚王直言進諫,先後遭到懷王、頃襄王的放逐。他披髮行吟於洞庭湖畔,面容憔悴,形容枯槁,有一位漁父問屈原為何要這樣?屈原回答: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孫叔敖曾擔任楚國丞相,他認為滑稽演員優孟是一位有才能的人,所以對他照顧有加。孫叔敖為官清廉,家中沒有積蓄。孫叔敖去世前,曾叮囑他的兒子: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就去找優孟。

孫叔敖去世後,他的兒子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砍柴度日。於是優孟便喬裝成孫叔敖的模樣,來到楚莊王跟前。楚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想讓他繼續擔任楚國丞相。優孟說他得回去和妻子商議。

幾天之後,優孟給楚莊王的答覆是:千萬不能做楚國丞相,因為即使像孫叔敖那樣有才能的人,殫精竭慮地幫助楚王治理楚國,可是他死後,他的兒子竟然無以為生,只能靠砍柴度日,這樣的楚國丞相還不如不做。

聽了這番話後,楚莊王慚愧不已,連忙向優孟表示了歉意,並召見孫叔敖的兒子,把寢丘這個地方封給他,以供祭祀孫叔敖之用。而且,楚莊王自此之後一直對孫叔敖的家人照顧有加。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原來,詞人透過屈原和優孟的事情,向司馬遷表明了自己讀史記的見解,所以詞人一連問了五個問題。

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也在等待詞人為我們揭開謎底。司馬遷會以怎樣的方式出場呢?司馬遷會以怎樣的方式回答詞人的問題呢?

本以為司馬遷要和詞人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但在這場穿越時空的虛構場景中,司馬遷對詞人的提問竟然不置可否,一句話都沒有回答。因為詞人筆下的司馬遷在聽完了這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後,竟然倒頭就睡。

這個場面真是太有趣了,雖然是一個虛構的場景,但詞人筆下的司馬遷也太可愛了,倒頭就睡,這形象也太可愛了吧。一想到詞人幽默風趣的寫作和詞人筆下的司馬遷形象,不禁讓人開懷大笑。

司馬遷究竟是被詞人問得無言以答,還是對詞人的見解表示贊同?或許他是認同司馬遷的太史公筆法的,或許他的認知層次和司馬遷是站在同一高度的,這些都不必深究,因為詞人想說的話,想要問的問題,都已經說出來了。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這個疑問只有讀者自己體會了,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見解,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與春風邂逅的日子裡,在與司馬遷跨越時空的邂逅中,詞意緩緩落下帷幕,詞人的思緒也從思接千載、天馬行空的想象中回到春風中。

這時,又一陣春風拂過詞人的衣袂,詞人沐浴在美好的春風中,回味著這場思接千載的邂逅,他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此時南山坡的小道上,那沐浴在春光中的、新栽的杉樹和松樹枝茁壯成長。而那些大樹,枝葉繁茂,鬱鬱蔥蔥,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一場跨越越時空的對話,一篇文史結合的華章:程必用史記人物填成一首詞,讀來讓人回味

詞人漫步在莊園的林蔭道上,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他的思緒逐漸平復,詞人與司馬遷的這場思接千載的、跨越時空的邂逅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卻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美好的遐想空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