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房地產:成了風險資產?

簡介01B的危機在槓桿率那麼,為什麼從事不動產開發的房企,會出現很大風險呢

開個兒童樂園大概需要什麼手續

聽到有人將房地產判為“風險資產”的時候,我是非常吃驚的。

什麼叫風險資產?

詞條上是這樣解釋的:風險資產(Risk assets)指商業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結構中,未來收益率不確定且可能招致損失的那部分高風險資產,如股票和衍生金融產品。

房地產:成了風險資產?

從來沒有金融機構會把打了折的住宅抵押品,視為“風險資產”。因為歷史上的每一個樓災,如果發生在住宅,其實都波動率很小,而且不動產的損失,絕不會超過100%,與衍生品截然不同。

如果把老百姓手裡的一兩套房叫做“風險資產”,或者判為收房產稅之後“活不下去,暴跌必拋”的資產,竊以為是販賣焦慮了。

01

B的危機在槓桿率

那麼,為什麼從事不動產開發的房企,會出現很大風險呢?

我剛踏入地產圈的時候,有個老法師上課,講到過房地產。他說,房地產是什麼呢,就是你拿了一塊很小的地皮開發了幾套房,也許你賺了一套房。嚐到甜頭後,又拿了一塊更大一點的地皮開發了一棟樓,而後賺了一層樓。旋即一發不可收,也許開發了十棟樓,賺了一棟樓。再開發了10個樓盤,賺了一兩個樓盤。膽子越來越大,槓桿也越來越大……

再後來呢?我傻傻地問。

房地產:成了風險資產?

再後來就是一場危機,把賺的錢全部都擦掉。老法師這麼說。

那一天下午的授課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回過頭來看,這場房地產危機中出險的公司,幾乎個個都符合這個邏輯。

做房地產哪有不用槓桿的?都是槓桿惹的禍。

用槓桿沒關係,用高槓杆也沒關係,關鍵是在2008、2009年用高槓杆,還是在2020、2021用高槓杆。是在上海用高槓杆,還是把高槓杆一直用到五線城市。

地產開發商用了高槓杆,金融機構借了很多錢給地產開發商,所以突然停下來的時候,B(企業)的危機就來了:開發了100個樓盤,本來想賺它一二十個盤,現在發現沒錢,哪個工地都轉不動,半拉子工程又沒人肯接手。聲譽不好了,誰都不要他家的房,現金流斷了。

房地產:成了風險資產?

那麼,銀行放給開發商的貸款,是不是風險資產?我的回答是:也未必。因為銀行一般都有房地產抵押物,這些抵押物往往還有折扣率,不會全損的。舉個例子,上海銀行給寶能借了很多錢,寶能還有個盤在徐匯濱江叫寶能公館。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上海銀行不會貸款全損,寶能公館也不會一錢不值。

02

C的風險在炒房

按照現在風險自擔、企業自救的邏輯,所有大地產商的上下游配套企業經營風險,應當是企業自行吸收的:誰讓你和不謹慎的開發商做了不謹慎的合作呢。

但是這些地產商已經賣出去的專案,還是在想方設法保竣工、保交樓。付了錢拿不到房,這個事,現在地方和經營主體在聯袂想辦法解決。

在市場秩序比較正常的上海,一批批新盤在上市,每月二手房交易也有萬套以上,這些交易中的一二手房,會不會有“風險資產”?如果按照風險資產的本來定義,那是沒有的。因為真是風險資產,銀行就不會放個人住房貸款,還要房貸降息鼓勵首置了。

房地產:成了風險資產?

但是房價一分錢都不能跌、永遠只能漲,這個認知也是錯誤的。畢竟,某些房沒有金融功能,也不太可能提升租金,現在入手這些房,未必三五年後會賺到錢。

如果一定要說風險的話,作為C端的個人,用了太大的槓桿,結果收入不保,還貸無門。

還有,借用了他人的名義,並使用了高槓杆,結果出現與預計不同的階段走勢,博倒掛的如意算盤落空。

不能把炒房客面臨的風險,變成是住宅不動產有風險,甚至是所有樓市有風險。沒有落子在人口流失、產業流失的“鶴崗化城市”,肆意誇大不動產的風險,是不恰當的,

有點販賣焦慮了。

這年頭,販賣焦慮的目的無非是兩個:要麼想搭訕顧客,要麼想尋求流量。

03

風險多出在衍生品

為什麼金融界公認的風險資產,往往出在股票和衍生品交易中?說白了,就是價格可能大幅波動,甚至接近清零,而且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倒賠這種極端場景。舉個例子,在歐洲天然氣非常緊俏的時候,期貨市場上卻出現了負價格的合約交割。在石油價格堅挺的時候,也出現過負價格的合約交割。平不了倉,一兩個合約出險,可以把一個幾百年積累下來的金融機構整體拖下水,這才叫“風險資產”。

房地產:成了風險資產?

對於國內正常經營的銀行而言,放出去了貸款,打折拿到了抵押品,也談不上風險資產,最多是流動性有點緊張,不動產有點貶值而已。

正常買房的老百姓,付出去首付款,借到了銀行貸款,只要月月可以付清房貸,房價的波動小於首付的百分比,資產就在那裡,也談不上風險資產。從國際大都市的不動產價格變化看,不管採取什麼住房制度,幾乎所有城市波動幅度都不大,價格回撥10-20%,就算得上一輪“樓災”了。

所以,

我特別不相信在住房自給率很高的中國頭號大都市上海,會出現不動產超過兩成的價格負向波動,那種類似股票的急上急下,樓市裡是不太可能出現的。

所以,歸結起來說:

房地產通常不是風險資產。

不能把部分地產公司出險,視為住宅產品要出險。

大都市住宅價格波動有可能,大幅負向波動(超過20%)不太可能。

即使有多種因素擾動,比如稅收、供應量、租售並舉等,還是沒有人願意製造“樓災”。

把每一個國際都市過去100年的平均樓價製圖,上海很難“截然不同”。

但是,不同區域的樓價結構調整,會真正呈現出來。以後,上海不同區域會有老是要漲、老是不漲、難得會漲等多種表情符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