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簡介秋糧收穫進度過八成,現代化農業大顯身手根據農情排程顯示,截止目前,我國西北地區秋糧收穫已經超過九成,東北和黃淮海地區、西南地區收穫超過八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收穫超過六成,這就意味著全國秋糧收穫已經超過八成,比去年整體快了2.6個百分點

搖錢樹有什麼講究

根據農業農村部資料,目前我國秋糧收穫已超過八成。秋收作為我國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糧食總體中佔比在75%左右。秋糧收穫每快一分,大家的心裡就會多一份踏實。那麼,今年秋糧收穫進度為何比去年快?實現的成色有多足呢?在秋糧收穫過程中,現代化農業又起了哪些作用?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秋糧收穫進度過八成,現代化農業大顯身手

根據農情排程顯示,截止目前,我國西北地區秋糧收穫已經超過九成,東北和黃淮海地區、西南地區收穫超過八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收穫超過六成,這就意味著

全國秋糧收穫已經超過八成,比去年整體快了2.6個百分點。

秋糧收穫進度為何比往年要快?這背後現代化農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在廣袤的農田當中,秋收過程中我們隨處可見大型聯合收割機、打捆機等等,各種機械齊上陣,從而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效率。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已經進入到全面、全程、高質和高效的階段,整體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了70%左右,尤其是主要糧食作物,如小麥為97%、玉米90%、水稻和大豆80%左右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對我國農機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智慧農業的廣泛應用,隨著北斗系統、5G網路的鋪設和普及,使得資訊化技術在農業的生產活動當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現代化並不是意味著大功率和大尺寸的農業機械操作。

和國外土地高度集約化相比,我國的土地結構就顯得相對細碎化,除東北平原外,大多數地區都無法進行大功率、大尺寸農業機械操作。同時,我國的農業經濟決定了種植的作物是多種作物交錯種植,所以

完全照搬國外的農業機械化不現實

我們看到很多新興的適合不同地區的小型農機具也在逐漸普及。比如今年推廣的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很多製造企業就推出了適合這種模式的大豆收割機;又比如,一些非常適宜山區丘陵作業的小型農機具業在大量普及。

總之,

包括農業科技人員、農業機械維護人員還有4000多萬的農機操作人員,以及各式各樣的農業機械,形成了非常具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保障體系

,為我國秋糧收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秋糧收穫進度超八成,對全年糧食豐收意味著什麼?

我們都知道,2022年是極其不同尋常的一年,既有國際局勢的風起雲湧,也有全球極端高溫天氣併發,我國部分地區的糧食生產也受到了嚴重影響。當然,這也讓很多人對糧食能不能取得豐收充滿了疑慮。就是在這樣不利的局面下

,夏糧生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產量2948億斤,比去年增加了28.7億斤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重頭戲,佔到了總量的75%,只有秋糧實現豐收了,才能決定全年的豐收水平。而目前秋糧的收穫進度過了八成,而且整體形勢不錯,基本上可以說全年糧食豐收在望了。

而之所以能在不利的局面下有望獲得豐收,背後仍然是中國式現代化農業起到了主要支撐作用。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我們不妨將目光聚焦一個細分的農作物品種—大豆來舉例說明。大豆不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副產品豆粕也是非常重要的飼料作物,

每年我國的大豆進口量在8500萬噸左右,佔到了糧食總進口量的六成左右

。為了保障糧食和油料安全,我國提出了“穩糧擴豆”工程。

按照國家的部署,今年各地都在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尤其是東北的黑龍江省,承擔了擴種大約1000萬畝的重任,目前黑龍江的大豆收穫基本結束,總產創歷史新高。除了提高種植補貼提高種植積極性外,在種植過程中,還提供測土配方施肥,選擇優質品種,推行“減肥減藥”等多種服務,進而實現大豆的優質高產。據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的農戶小魏反應,他種植的大豆畝產470斤,比往年增產了70多斤,

增產的背後都是現代化農業在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們看到《“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中提出,

到2025年要力爭大豆播種面積達到1.6億畝,產量要達到2300萬噸左右。

在其它地區不能像東北一樣直接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因此就在黃淮海西南和西北地區,

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實現玉米穩產的同時,達到大豆增產。

而玉米、大豆帶狀符合種植本身就是一項農業技術,同時,在推廣種植的過程中,也需要一系列栽培技術、配套機械等的跟進。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保障糧食安全,現代農業大有可為

從保障糧食安全的角度來說,這些年來,我們看到

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和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充分發揮保障糧食安全“穩壓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比如,日前,在江蘇鹽城大豐區近海的鹽鹼地上,28萬畝耐鹽鹼水稻進入收穫期。透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國內知名院校農科院所合作,採用引氮灌溉和秸稈還田等方法,去鹽鹼化、改善土壤,加上推廣耐鹽鹼水稻新品種,讓這片不薄之地已變成豐收稻田。

十年來,我國累計建成九億畝高標準農田

。自2015年起,糧食產量連續七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達到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各地深入實施“藏糧餘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了95%。

我們一直說農業,大家就會想到傳統產業,其實我國的現代化農業它的科技含量已經非常足了。從2012年到2021年,

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從54%提高到了61%,

科技在農業增產裡面的比例越來越高。

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對於糧食安全這個概念的理解,之前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糧食生產這個環節,而現在

我們強調的是糧食全產業的安全

。也就是說

不僅僅包括我們的生產環節,還包括加工、流通、貿易、消費、儲備等各個環節的安全

。所以,我們

不僅僅要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同時還要有現代化的流通和加工能力,以及全產業鏈的把控能力

收穫進度過八成,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現代化農業是如何助推的?

今年以來,夏糧豐收,早稻穩產,眼下又實現了秋糧收穫八成在手。但是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能夠清晰地感知到糧食安全的弦

片刻

也沒有放鬆。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無論是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還是持續最佳化種植結構,進一步推廣良種良法,都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內容。而在夯實根基過程中的每一步紮實投入與付出,都將會成為我們真正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保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