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一蘭州人宣紙補朝服!嘉慶皇帝看在眼中,便悄悄安排了個好位置

簡介秦維嶽先後被聘為蘭山、五泉兩書院山長,為培養地方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調官怎麼讀

20。秦維嶽:教書育人傳薪火

秦維嶽(1759年——1839年)字覲東,號曉峰,清代蘭州後五泉人。

秦維嶽自幼家境貧寒,其祖上五世任肅王府錦衣校尉。清軍入關後,秦家家道中落,其祖父秦潤在水磨溝一帶,以植樹種田為生。他父親秦基貴曾是國子監的太學生,返回蘭州時從北京購得大量書籍,倡辦了官園義學,免費教育貧寒子弟。

7歲時,秦維嶽就被送到了義學讀書。青少年時期,秦維嶽讀書非常刻苦,也逐漸有為民造福的思想。

一蘭州人宣紙補朝服!嘉慶皇帝看在眼中,便悄悄安排了個好位置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秦維嶽考中舉人。再次進入蘭山書院學習。此時,蘭山書院的山長是“關中四傑”之一的臨洮吳鎮。他在吳鎮的指導下,攻讀學習經史和古詩文。經過七年的刻苦攻讀,秦維嶽學業大有長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進士,被授職翰林院編修。與他同科的進士有著名的學者洪亮吉、邢澍等人。在北京期間,秦維嶽和這些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的東西。

嘉慶四年(1799年)他被調到英武殿任國史館纂修。利用這個機會秦維嶽得以遍覽皇家藏書,學問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後來秦維嶽又晉升為督察院御史,先後督察江南道、浙江道。

御史的主要責任是針砭時弊,監察地方的不法行為。秦維嶽擔任都察院御史後,發現漕運的弊端日益嚴重。他立即上書,一方面指出問題的嚴重性,一方面提出應對策略。此外,各省拔貢赴京朝考的時間也不統一,而考生的路途遠近不一,趕到京師的時間早晚不同,早到的考生往往要等候遲來的考生,給考生們帶來極大的不便。秦維嶽便專門上書,要求有關部門制定統一的考試時間。

清朝嘉慶年間,皇帝推崇節儉,他認為衣著簡樸的官員,必定是能幹的廉吏,在這種風氣的推動下,各級官員上行下效,上朝時紛紛以穿舊衣服為榮。

秦維岳家境貧寒,不僅平常穿著非常簡樸,而且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沒有官場上陋習。他中年夫人去世,可他卻沒有侍妾,更沒有續娶,經常作詩懷念妻子。在當時,大部分官員三妻四妾的社會中這是非常可貴的。

有一次,秦維嶽朝服破了一個洞,他就用宣紙粘上,然後塗上顏色。恰巧被嘉慶皇帝隔著窗戶看到了,嘉慶皇帝就將秦維嶽的名字記住。

過了一段時間,湖北鹽法道出缺,秦維嶽就被調任湖北鹽法道。鹽法道是一個肥缺,用現在的話來說屬於壟斷事業!秦維嶽在湖北任上,以極其務實的作風,整理鹽務、錢法,裁汰陋規,狠狠打擊了販運私鹽、盜鑄制錢的歪風。秦維嶽的工作成績顯著,在湖北期間,先後兩任鹽法道,還曾署理布政使、按察使等職。

一蘭州人宣紙補朝服!嘉慶皇帝看在眼中,便悄悄安排了個好位置

秦維嶽不僅在整理鹽法上成績突出,而且在處理訴訟,體察地方民情,關心下層疾苦,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振興教育,獎掖人才,捐出自己的養廉銀數千兩,創辦江漢書院、勺庭書院,為地方培養人才。他就任湖北鄉試提調官,監試官,上更是奉公守法,為選拔地方人才不遺餘力。

嘉慶二十四年,秦維岳母親去世,他回到了蘭州,從此告別了仕途,開始為蘭州文化教育事業奔波。他的後半生主要做了兩件事情,其一創辦了五泉書院,其二編修了《皋蘭縣續志》。

秦維嶽回到蘭州後,看到當時蘭州府書院比較少,無法滿足志於學習的年輕人的需要。他就向時任陝甘總督的長齡提出,創辦五泉書院的設想,在甘肅省布政使屠之申的支援下,秦維嶽捐銀1000兩,作為創辦五泉書院的經費。同時,他又多方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今城關區賢后街東端建起了五泉書院。

一蘭州人宣紙補朝服!嘉慶皇帝看在眼中,便悄悄安排了個好位置

五泉書院是蘭州府立書院,招收生員限於蘭州府所屬二州、四縣,額設生員正課15名,副課10名,童生正課15名副課10名。1998年通渭路拓建,為保護好文物古蹟,將書院中講堂、明道廳等主要建築遷至雁灘公園。

秦維嶽先後被聘為蘭山、五泉兩書院山長,為培養地方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五泉書院,與省立蘭山、求古和縣立皋蘭書院並稱蘭州四大書院。

他不僅為發展蘭州地方教育努力,也為儲存蘭州地方文化,提升甘肅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做了不少的貢獻。

在湖北期間,他聘蘭州畫家唐璉為幕友,使唐璉在讀萬卷書的同時,又行萬里路,從生活中、秀美山河中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在同和東南士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切磋中,極大地提升了隴人書畫藝術的在江南地區的影響。他還將蘭州塾師陳增的遺作《世德堂詩文集》刊印行世,使陳增作品得以保留並流傳於世。

一蘭州人宣紙補朝服!嘉慶皇帝看在眼中,便悄悄安排了個好位置

道光十三年(1833年),秦維嶽受知縣黃憬之邀,在黃建中所編的《皋蘭縣誌》的基礎上精心纂修了《皋蘭縣續志》,增加了乾嘉道年間蘭州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的內容保留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晚年秦維嶽隱居在後五泉,他將自己的書齋取名為聽雨山房,在這裡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他時刻關注民眾的生活,道光十三年甘肅大旱,秦維嶽在所寫的《金山寺》詩篇中:“目睹凍餒形,令我潸揮淚。連年遇旱荒,死亡復累累”,真實地記載了災難來臨時的情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他的詩吟詠了蘭州的山水人物、名勝古蹟、風物民俗,展現了清代中葉蘭州地區的自然和社會風貌。最後結集為《聽雨山房詩鈔》共收錄了239首詩。

一蘭州人宣紙補朝服!嘉慶皇帝看在眼中,便悄悄安排了個好位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