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不有”,為什麼?

簡介正因為這個“功成”的這種陰陽的組成,聖人才擇取了“功成而弗居”這種策略,用“功成而弗居”立德,既避免了害,又取了“德”這個長遠根本的利益,這才是真正根本的“趨利避害”呀

為而不恃是成語嗎

偶然之間,想起“不有”這個詞語。在想起這個詞語時,也有了為什麼“不有”的疑問。

《老子》第二章有云:“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十章亦云:“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不有”,為什麼?

透過查詢古典,我們知道了不但有“生而不有”,還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和“長而不宰”,但是為什麼“不”呢?

不管是人類,還是非人類,趨利避害總是一樣的。“趨利避害”的處事方式,是天地間最基本的處事方式。我們為什麼“不”呢?“不”就是在“趨利避害”原則的促使下形成的。一事一物,是否趨向於它,有肯定也有否定。用“有”的方式來說,就是“有”與“不有”。利則“有”,害則“不有”。或者說沒病則“有”,有病則“不有”。

“不有”,為什麼?

那麼有人說了,生了就該有,功成了則必居,現在反而說“不有”“不居”,這不是避利嗎?不是說趨利避害嗎?這些人這麼說,說明他們不明白“恩害相生”與“利害同體”的道理。為什麼“功成而弗居”呢?因為這個“功”既可生“恩”也今生“害”,這在歷史政治人物中,可為此例的,是不勝列舉的,不是有個成語叫“功高震主”嗎?這裡就“功成”而說,既可能生“恩”,也可能生“害”,這個“恩”與“害”在一定條件下還會轉化。同理,這個“功成”既有顯露的利的一面,又有隱藏的害的一面。正因為這個“功成”的這種陰陽的組成,聖人才擇取了“功成而弗居”這種策略,用“功成而弗居”立德,既避免了害,又取了“德”這個長遠根本的利益,這才是真正根本的“趨利避害”呀!

世間的東西,硬爭,既使到手,也未必是你的:何必非要“有”呢?“不有”就很好嘛!

“不有”,為什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