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簡介在汽車領域,我們常常會認為那些產品力不怎麼樣,卻還能賣得起價格,銷量也不錯的車型和品牌是厲害的,畢竟在當今社會,平替所代表的價效比似乎變成了一個負面、消極的追求,因為你要是有足夠的財力,你就不會那麼關注價效比了

賣高仿怎麼合理不違法

平替,是2021年消費領域的五大熱詞之一,主要指一些價格較高的商品的平價替代品,最早所出現在美容護膚品的領域,但延伸至其他領域的商品也沒什麼不妥。這個熱詞的背後體現的是部分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對於更高性價比的需求,也就是那句“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顯然,這是一種迴歸理性的消費行為,是件好事。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 這些我是真不懂,還是聊車吧

而我們所關注的汽車領域,能夠合法上牌上路的車從兩萬多到兩千多萬都有,相信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花一筆錢去買一輛車都不是一項小支出,無論你是花幾萬、十幾萬,或是幾十萬上百萬。所以選車的時候如果能找到平替車型,至少對錢袋子對壓力會小一些。

怎麼樣算是平替?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平替,作為一個網路熱詞,“平替”這個詞其實並沒有非常嚴謹的定義,這放在汽車產品身上,思維活躍的同學就要舉手搶答了:“平替汽車,不就是陸風X7、眾泰SR9這些嗎?”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Emmm……很顯然,生產X7的陸風以及生產SR9的眾泰,一個苟延殘喘奄奄一息,一個已經駕鶴西去,所以即便你認為陸風X7和眾泰SR9之類的車型算是平替,這也絕不是可持續發展的平替。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好吧,山寨就是山寨,山寨是可恥的,是要被時代的洪流所拋棄的。而平替與山寨、高仿之間是有質的區別的——平替是理性的消費行為,而山寨、高仿是不道德甚至是違法的企業經營行為,大家別忘了路虎花了三年時間的“長跑式”狀告陸風終獲勝訴,而沒告贏的那些至少在商業道德層面也一直是被嘲笑的物件。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簡單說,我們常見常說的平替車型並不是廠商內部主觀上將產品規劃為其他某某產品的平替,而是這款產品出現在了市場上之後,由吃瓜群眾根據它的特點、產品力等方面來判斷它是否能作為其他某某產品的平替。

比如說我自己的Giulia,早前我們就介紹到,這款車是先有四葉草高效能版,再衍生普通版的,而Giulia四葉草又素有“平民法拉利”的稱號,那我這輛車也算是法拉利的平替二次方了呀!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又比如說,極星2的車身姿態就很有特點,乍一看是個轎車,但車身下半部分又有Crossover的元素。根據這一特點,你會發現有一款售價僅為極星2的幾分之一的車型可以作為極星2的平替,那就是雪鐵龍C3L。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兩車的側後窗甚至同屬於沒有隔斷的一片式設計,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自己在黑誰)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 其實我還是很喜歡極星2的

當然了,更多時候,我們說平替都是從功能性、產品力出發的。從最淺顯的方面來看,能坐人,能上路,這就是車最基本的屬性,能上牌的車自然也就能坐人能上路了。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但“平替”的含義其實不僅僅是兩者在功能性上有一致性,在體驗上也要有相近的水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品力了。

兩萬多的五菱宏光MINIEV和兩千多萬的路特斯Evija,都有四個輪子、兩個座位、一塊液晶儀表板,還都是純電動車能上綠牌,你能說宏光MINIEV是Evija的平替品嗎?顯然不能,因為它們之間的體驗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它們的百公里加速時間,一個可以讓你把一片牛肉涮到老得嚼不動,另一個則是涮了又沒完全涮,而這也僅僅它們之間在體驗上的其中一個巨大的差別。

汽車領域真的存在平替嗎?

其實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恰恰是因為汽車是個複雜的東西,不同方面的效能差別會對不同方面的體驗帶來差異,多個方面的效能表現構成了一款車的綜合產品力。

雖然我們有時候會用三言兩語對於某款車的產品力進行綜合概括,可能存在一些總體產品力持平的車型,但細分到各個維度的產品力,是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完全一致的兩款車的,況且平替嘛,兩者之間要存在一定的價格差異,那就更難找了。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當然了,在找平替品的時候,並不會去強求平替品的產品力與目標完全一致,我們認為只要在你最看重的一點上有著相近或類似的表現,以及不具有你最不能接受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細節,它就可以成為你心目中的平替品。

比如近期討論得有點熱烈的“網紅”MPV豐田賽那,上市前就把加價氛圍烘托了起來,加價後可以說是已經脫離了這款車原本應當處在的價格體系(最近聽說是沒那麼瘋狂了,車轍君沒有去實地考察賽那的行情,瞭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分享分享)。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要找一款賽那的平替,不難,畢竟買MPV,買的主要是功能性,上市不久的起亞嘉華就可以算是高價賽那的平替品之一。

這兩款車在空間方面的表現沒有太大的差異,動力、行駛質感等方面都大差不差。

嘉華與賽那最大的差距或許就在於賽那搭載的混動系統能夠節省一半的油耗,如果你能夠接受這一點,便宜好幾萬的嘉華難道不香嗎?

又或者,本田奧德賽/艾力紳,同樣有省油的混動系統,出色的空間利用率也使得車身比賽那小兩號的情況下,乘坐空間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行駛品質會弱一些,有了些年頭的車身架構在安全性上可能也會遜於賽那。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然而,汽車消費,消費的不全是產品力,因為在產品力以外,汽車還有著更多的屬性,比如,汽車可以是車主的一張名片,否則,一輛系統綜合功率只有155kW的雷克薩斯LM 300h怎麼能賣到接近兩百萬,而奧德賽、GL8則“只”賣三四十萬?否則,一輛四缸的賓士G 350怎麼能加價大幾十萬,而六缸的路虎衛士卻“只”敢加十萬?否則,一輛豐田賽那何德何能一上來就加七萬,而嘉華卻要優惠著賣?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從產品力以外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汽車領域存在所謂平替品的機會更低了了,平是可以平,替卻很難替。

成為某某的平替是件好事嗎?

這個問題,主要看具體的平替關係是怎麼樣的。

按我們以上所說,在產品的功能性以及各方面大體上的效能表現比較接近的情況下,兩者價格存在明顯差異從而形成平替關係的,這樣的平替品似乎總要活在其他產品的陰影之下。

表面上看,它不是首選,不是主角,這似乎就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平替品在大家看來只是透過更高的價效比來獲得消費者的關注。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依然拿豐田賽那和起亞嘉華來打比方,嘉華的原意顯然不是來當賽那平替的,從產品細節上,我們也能在嘉華身上找到一些具有自己的思考的地方。之所以被認為是賽那的平替,主要還是因為兩車功能性相近,推出時間也接近,並且存在較為明顯的終端價格差距。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起亞當前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和號召力,若不是大家常常拿賽那和嘉華做對比,那麼嘉華的存在感可能會更弱。雖然是活在賽那的陰影之下,但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吧(儘管嘉華開賣了一個季度,總銷量卻跟塞納第一個月交付的量差不多)。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只是各位可曾想過,塞納又何嘗不是某某的平替呢?賽那平替的不正是埃爾法之流的真·豐田旗艦MPV嗎?屬於同一個品牌,有著同樣的車身形態,繼承了八成的信仰,指導價便宜了一半有餘,這加價幅度不也得趕上埃爾法的一半?合理!這才是平替的奧義啊!(手動狗頭)

平替是一種不錯的造車思路嗎?

在汽車領域,我們常常會認為那些產品力不怎麼樣,卻還能賣得起價格,銷量也不錯的車型和品牌是厲害的,畢竟在當今社會,平替所代表的價效比似乎變成了一個負面、消極的追求,因為你要是有足夠的財力,你就不會那麼關注價效比了。這句話反過來說會顯得更傷人。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這恰恰體現出了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不理性,甚至是不成熟。如果大家都理性一些,都更追求價效比一些,平替品的春天不就來了嗎?其實我們在汽車領域也能看到一些消費迴歸理性的苗頭,比如在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逐漸趕上來了的時候,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以更低的價格去買產品力與高價合資車甚至豪華車基本持平的自主品牌產品。

買車,“平替品”車型不香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反倒不會認為以成為某某車型平替品的造車思路不可取。只是有兩點,首先是廠商不能對消費者明說自己的產品是某某車型的平替,至少要用更體面的話術來包裝推廣,最終還是由吃瓜群眾來判定是否平替。其次,得找準目標,比如某些車型,買它的人基本都是圖品牌、圖車標,這種車就沒什麼必要去作為平替的目標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