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古代的自由戀愛典範,就看看這三個人吧!

簡介這個故事還沒完,後來司馬相如深受漢武帝賞識,到京城做官,當官了,應酬多了,人也飄了,就打算納妾,古代男子納妾是個常事,卓文君也很無奈,於是他給司馬相如寫了這樣一首長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

風華歲月是什麼意思啊

自古美女愛英(xue)雄(ba), 但古代小女生畢竟臉皮薄,又有禮教束縛,那麼他們都是怎麼表白的呢?

德才相配,老爹提親

古代的自由戀愛典範,就看看這三個人吧!

襄陽記曰: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三國志諸葛亮傳》的這段引文,就是典型的學霸愛情故事。

黃承彥即黃祖,乃是荊州名士。和龐統家族、蒯家、荊州牧劉表蔡瑁都有親戚關係。諸葛亮和大公子劉琦是同學,和龐山民交情深厚,不用猜,對於黃家小姑娘,也必定是早有耳聞,或者說,是見了多次。黃家的小姑娘對於諸葛亮的才學,也是相當傾慕。畢竟是臥龍,說不定哪天就騰龍了呢!

所以,這段記載,實際就是凸顯了諸葛亮夫妻的兩情相悅。諸葛亮到了適婚年齡,要找鳳凰了,黃姑娘就急了,表白這件事小女生說不出口,就得大人來,於是黃承彥找到諸葛亮說:自己家有個女兒,長得不好看,但是才華能和你這個臥龍媲美,你要不要見見面,加個微信啊?

黃老頭也是玩世不恭,諸葛亮是什麼人他早就知道了。自家女兒的心思也自不必說,諸葛亮一聽,正中下懷,老頭就直接用牛車把女兒塞了過來。黃家窪和隆中距離不遠,我去過,所以,這件事水到渠成。

這段趣事後來就被當地的人民用歌謠記錄了下來,“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古代的自由戀愛典範,就看看這三個人吧!

不是所有的老爹都是黃承彥這種老頑童,也有些古板的,對於這種爹,當女兒的有的不敢忤逆,而有的則大膽私奔。

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司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的故事,就是私奔的經典。

司馬相如有個好朋友叫王吉,和司馬相如說,臨邛首富卓王孫有個女兒卓文君,生得聰明無比,美貌無雙,如今在孃家守寡。與相如是天生的一雙。司馬相如聽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王吉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事在人為。

卓王孫知道司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請了他,並順便發了一百多張請帖,邀請了很多縣中的官員與有名望的人。

宴會開始,卓王孫帶領眾賓客向司馬相如敬酒,少不了說了許多奉承話。正在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王吉向大家介紹說:“相如先生是當今第一名流,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琴也彈得很好。今天有佳賓美酒,何不請相如先生彈奏一曲呢?”眾人聽了,齊聲叫好。

司馬相如推辭了一番,便彈奏起來,先彈了一支短曲,後來偷看到竹簾後面有一個影影綽綽穿白衣服的女子在聽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彈起了一曲鳳求凰,透過琴聲,向卓文君表達了自己求愛的心情。原來,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來做客,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大才子。她本來就喜愛音樂,聽到琴聲,就偷偷地躲在簾子後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聽出了琴聲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賓客,當然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為了恭維司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司馬相如回去以後,就用錢買通了卓文君的僕人,透過僕人送給卓文君一封求愛信。卓文君接到求愛信激動不已,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這門親事。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來,投奔了司馬相如。倆人連夜乘車回到司馬相如的家鄉成都。

這個故事還沒完,後來司馬相如深受漢武帝賞識,到京城做官,當官了,應酬多了,人也飄了,就打算納妾,古代男子納妾是個常事,卓文君也很無奈,於是他給司馬相如寫了這樣一首長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穿。百般思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她巧妙地借夫君的13字書,把自己對丈夫的無限深情和思念、期待丈夫歸來之情淋漓盡致傾訴出來,使其真情與丈夫忘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歎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頓覺羞愧萬分,淚如泉湧,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兩人終於和好如初。

這其實是一個很勵志的愛情故事,家庭出現危機後,女主人巧妙的運用自己的長處,挽回了男人的心,這就和現代聽聞的透過學習提升、健美整形來重新贏得男人的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婚姻危機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帥鍋砸盆真的無濟於事。

天朝名士多情種

古代的自由戀愛典範,就看看這三個人吧!

盛唐天朝飽學之士,很多都是多情種,其中不乏有對女性博愛者,元稹就是其中一個。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

《鶯鶯傳》其實就是他的自傳體愛情小說。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小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即後來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最後還是棄鶯鶯而娶了韋叢。

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

在《鶯鶯傳》裡,元稹開篇這樣寫道:“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張生遊於蒲時,在軍人騷亂搶掠中保護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親,由此識得表妹崔鶯鶯。崔鶯鶯“垂鬟接黛,雙臉銷紅”的美麗,“顏色豔異,光輝動人”的俏麗讓張生頓生愛慕。後來,在鶯鶯丫環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鶯鶯私會西廂下,成了雲雨。自此之後,鶯鶯“朝隱而出,暮隱而人”,與張生私會。《鶯鶯傳》裡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當年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寓。

而這位崔文雙也不是凡俗女子,後來,也嫁了人。元稹路過他們的居所,求見文雙,文雙賦詩一首,斷然拒絕:

棄我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從此,元稹便斷了念想。元稹和妻子韋叢的愛情也真摯感人。

這段婚姻本來就是政治婚姻,是元稹仕途的跳板。不過兩人在婚後卻是恩愛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韋叢的家庭背景,下嫁給元稹對於當時的元稹來說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樣。她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從元稹留下來幾首那時期的詩來看,當時正是他不得志的時候,過著清貧的生活,韋叢從大富人家來到這個清貧之家,卻無怨無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對於生活的貧瘠淡然處之。元稹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政治上晉升的途徑,卻沒想到韋叢是這樣一個溫柔的女子、體貼的嬌妻。古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婚後元稹忙著科試,家中的家務全是韋叢一人包辦,而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父親疼愛的小女兒,韋叢的賢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數年以後,總還是會忍不住想起與他共度清貧歲月的結髮妻子韋叢。

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的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韋叢營葬之時,元稹因自己身縈監察御史分務東臺的事務,無法親自前往,便事先寫了一篇情詞痛切的祭文,託人在韋叢靈前代讀。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於是又寫了三首悼亡詩,這就是最負盛名的《三遣悲懷,即《遣悲懷三首》 。

亡妻死後,詩人寂寞難耐,就到青樓去體驗包夜的生活,於是,又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愛情。這次的女主角是薛濤。薛濤是唐代著名的女詩人,她製作的“薛濤箋”一直流傳到今。她才貌過人,不但聰慧工詩,而且富有政治頭腦。雖然身為樂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汙吏,達官貴人。

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聞蜀中詩人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與元稹一見面,薛濤就被這位年僅三十一歲的年輕詩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兩人議詩論政,情誼漸深。在薛濤的支援下,元稹參劾為富不仁的東川節度使嚴礪,由此得罪權貴,調離四川任職洛陽。從此兩人勞燕分飛,關山永隔。

分別已不可避免,薛濤十分無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同樣寄託著一份深情。勞燕分飛,兩情遠隔,此時能夠寄託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經常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於是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濤對他的思念還是刻骨銘心。她朝思暮想,滿懷的幽怨與渴盼,匯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由於兩人年齡懸殊過大,三十一歲的元稹正是男人的風華歲月,而薛濤即便風韻綽約,畢竟大了十一歲。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濤樂籍出身,相當於一個風塵女子,對元稹的仕途只有負作用,沒有正能量。對於這些,薛濤也能想明白,並不後悔,很坦然,沒有一般小女子那種一失戀便尋死覓活的做派。於是薛濤從此她脫下了極為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從熾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車馬喧囂,人來人往,但她的內心卻堅守著一方淨地。

古人雖然婚姻恪守周禮,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說,但是男歡女愛,乃人之天性,所以從《詩經》開始,就有很多經久不衰的愛情故事流傳。這些愛情故事或鮮活、或悲慘、或勇於反抗、或因渣男收場,都是我們追求自由和真愛的榜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