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簡介東西酒之別:釀造工藝不同事實上,這種口感的差異源於釀造工藝的不同,就像中國白酒和伏特加,它們雖然都是蒸餾烈酒,但具體的製備工藝還是存在很大差異,讓我們一一來解析

度數最高的酒叫什麼

“.....這是中國最好的白酒,喝了能壯膽,原子彈來了都不躲!”

我國著名導演兼演員的姜文,在《北京人在紐約》中的一句臺詞,將中國白酒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讓國人對醉酒有了新的認識。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感覺到,外國人似乎並不熟悉中國白酒,反倒是對俄羅斯盛產的伏特加還比較熟絡一些。

可這兩者明明都是高度烈酒,為何會有此巨大的差別呢,且讓我們從酒本身說起。

東西酒之別:東方為載體,西方重酒體

眾所周知,東方之酒皆源於酒聖杜康,梟雄曹操還曾在詩篇《短歌行》中,以“杜康”之名指代美酒,這也便有了千古名句: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杜康雖被稱為酒聖,可他其實也只是一位聰明的人類,而並非大羅神仙,這與西方酒的產生出現了些許差異。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在西方的文化傳承中,人們普遍認為酒是由神祇帶領到凡間的,這是一種非常神聖且具有靈性的飲品。

比如古埃及人就認為,酒品都是冥王奧西里斯帶給人間的禮物,這是一種神的恩賜。

又如在璀璨的希臘文明中,世人都覺得酒是由酒神狄俄尼索斯釀造而出的,而狄俄尼索斯又是宙斯的兒子,人們每次痛飲美酒時,都會打心底裡去感謝神祇。

或許也源於這一理由,所以,西方對於飲酒一直有種莫名的莊重感,不僅要專門裝潢飲酒地點,還要丟擲一大堆關於酒品的宣傳,或者傳說,甚至,還要創造出各種酒的喝法,讓人們覺得喝的酒十分金貴。

而我們東方與西方則有些不同,在華夏古人的內心中,酒其實只是一種抒情的載體,它可能會承載思鄉情,也可能灌注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情愫,更有甚者,其中還會傾注一些惆悵思慮。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於是,這也便有了李白所說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也有了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更有了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這些詩句中不難發現,東方人對酒的擇取標準是好喝就行,大家更關注的是和誰喝酒,以及為什麼而喝等。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西方人注重酒本身,而東方則關注喝酒的理由,以及喝酒的物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人往往更喜歡品酒,希望將更多時間放到喝酒這件事上,對酒的度數沒什麼要求,而對酒的品質和口感則要求更高。

但東方人則更傾向於喝出感覺,根本不懼怕高度酒,也不擔心喝醉,相反,如果真的能夠喝醉,那才可以彰顯出酒局的盡興。

所以,高度的烈酒在西方人眼裡,要麼是調酒的基酒,要麼就是小眾買醉的典範,比如電影中常見的威士忌和海島船長喜歡的朗姆酒,又或是伏特加等。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可以上這些烈酒,它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入口並不刺激,用民間俗語來說,就是品嚐下來不算辣,而東方酒就不一樣了,可以說,幾乎所有白酒都有一股辣味,尤其對於不常喝的人來說,那更是刺激,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種差異呢?

東西酒之別:釀造工藝不同

事實上,這種口感的差異源於釀造工藝的不同,就像中國白酒和伏特加,它們雖然都是蒸餾烈酒,但具體的製備工藝還是存在很大差異,讓我們一一來解析。

首先,我們要清楚白酒和伏特加其實都是用糧食釀造的,只是中國白酒一般用高粱、小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材,而伏特加則主要選用玉米和土豆為原料。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這種糧食的釀造原材,讓它們的度數都可以輕鬆登頂酒界,但後續的工藝卻也有不同,比如伏特加在完成蒸餾後,就是高達95度的高度乙醇,釀酒師傅會用活性炭來去除雜質。

待全部雜質被清除後,便就用蒸餾水來稀釋,而這也是調控度數的工序,古時一般靠釀酒師來完成,現代則可以依仗機械,透過加入定量的蒸餾水,來讓這些高度乙醇變成40至60度間的酒體,這也便是人們所喝“伏特加”。

所以,伏特加的口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食用酒精,它的味道相當純正,即不苦、不澀、不甜。

當然,也正是這一特點,使伏特加成為調配雞尾酒的最佳基酒,因為平淡的口味,使它不會對整杯雞尾酒造成味道上的影響。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然而,東方白酒就不是這樣的工藝了,白酒不僅要蒸餾,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流程,那就是制曲,即製作酒麴。

在生物學層面來看,酒麴其實就是發黴的糧食,畢竟,酒麴的製作過程就是把白米煮熟,再將麴黴放入其中並加以保溫,待米飯上長出菌絲,酒麴便也製作完成了。

有了這種菌群酒麴的加成,使得中國白酒的味道變得極為豐富,而不是伏特加那般平淡。

這主要是因為,酒麴中的菌群會將蛋白質分解成醇類和醛類,在此之後,醇類又會進一步發生酯化反應,產生出帶有香味的脂類。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如此一來,便就有了人們常說的醇香酒味,這是中國人評判白酒的標準之一,但對於西方人而言,卻也是“難喝”的源頭。

要知道,很多西方酒迷在喝慣了伏特加這類烈酒後,能夠鍛煉出的僅僅只是酒量,可味蕾方面對於酒精刺激的耐受力仍然很弱。

畢竟,正如前文所言,伏特加的口味是很“平淡”的,而源於這種無刺激的口感,不少外國人在喝白酒時,便會選擇端起瓶子“吞吞”直喝,十分流暢。

但這一點在中國白酒上是行不通的,中國酒迷在喝白酒時,不僅要有一定的酒量,還要有充足的味蕾耐受力,以此來承受白酒的“辣”味。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對此,我國古代甚至還有一個成語來形容這種感覺,即“吃香喝辣”,這個詞中能夠喝進去的“辣”,指代的就是白酒。

因此,我們便能看到外國人在喝白酒時,總會露出一種難以言表的神色,這其實就是承受不住酒辣的緣故。

這聽起來或許有些滑稽,但在這件事背後,映射出的是中國白酒在西方難以推廣的窘迫。

按照現有的資料來看,我國白酒的年產量佔到了全球烈酒量的40%,可謂是遙遙領先,但與之對應的卻是不足8%的市場份額。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白酒其實都是由本國人來消費的。而且,就那可憐的8%的國外市場份額,還主要是依託國外華人和華裔來支撐,若是缺少了這個群體的支援,那中國白酒在國外幾乎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當然,除去口味和釀造工藝外,白酒在國外不受歡迎的原因,還在於它的喝法十分侷限。

就像前文提到的,西方人飲酒注重的是酒本身,為此,他們還創造出雞尾酒這種調和式的喝法。

但眾所周知,除了一些小眾的品酒會外,國內喝白酒往往都是極為豪爽的,就像古詞“觥籌交錯”說的那樣,盡是杯子碰撞和歡慶之聲。

顯然,這與西方人的飲酒模式是衝突的,畢竟,西方人並不擅長如此痛飲辣酒,所以,白酒在西方社會中,自然就受到了旁落。

都是烈酒,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為何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

不過,隨著全球中國化的趨勢到來,相信酒文化也會在世界範圍內遍佈,屆時,中國白酒自然也會逐步被世人所接受。

參考資料:

《同是烈酒差別這麼大?伏特加暢銷全世界,白酒卻只有中國人喝?》————養生網

《伏特加和白酒有什麼區別?》————-葡萄酒網

《同樣是烈酒,為啥伏特加能火遍全世界,而白酒只有中國人喝?》————-新浪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