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簡介因而可以推斷,魏徴斬龍的故事並非吳承恩首創,在古本《西遊記》中已然出現

斬龍之人是誰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經典情節,那就是唐太宗與魏徴下棋時,魏徴於睡夢中赴剮龍臺殺了觸罰天條的涇河龍王。魏徴斬龍的典故,究竟始自何時,已經很難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吳承恩撰寫《西遊記》之前,類似的文字已經出現。另外,在吳承恩之前,已有《西遊記》古本,相關情節除在《永樂大典》中有所收錄外,金元時期的一些戲劇作品中,也已有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的雛形。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魏徴斬龍王

1915年時,在日本的羅振玉和王國維二位先生,於三浦將軍處借得一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進行影印。該書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六字。據王國維考證,“中瓦子”為宋臨安府街名,並將這部書推定為南宋時期的“說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章目與後世流傳的《西遊記》多有類似。

最早收錄“魏徴斬龍”情節的古本《西遊記》,很可能在明代以前便已出現。比如明初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的《永樂大典》卷一三一三九中,便有“夢斬涇河龍”的情節。由於《永樂大典》是一部官方主持彙編的文獻集,採用兼收並取的方式,並未對典籍內容進行修改。因而可以推斷,魏徴斬龍的故事並非吳承恩首創,在古本《西遊記》中已然出現。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西遊記》中的涇河龍王

據胡適先生推斷,與秦叔寶尉遲敬德做門神一樣,涇河龍王犯罪的故事已見於唐人小說:

“《太平廣記》四一八引《續懸怪錄》,敘李靖代龍王行雨,誤下了二十尺雨,致龍王母子均受天譴。”——胡適:《<西遊記>考證》

神話傳說定然不會一成不變,會隨著時代的演變而被後人加工演繹。《太平廣記》中李靖代龍王行雨的故事,自然也會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就此問題而言,在敦煌學研究中,英國學者斯坦因發表於《東方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尤為值得關注: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摘錄自胡適:《<西遊記>考證》

這段文字是從敦煌所見唐代白話小說殘本中摘錄的。儘管這僅是一段殘存的文字,但其中涉及了唐太宗遊地府的情節,顯然是一部近於志怪小說的讀物。故而胡適先生曾推斷:“

魏徴斬龍及作介紹書與崔判官的故事也在那損壞的部分裡。

吳承恩所著《西遊記》取材很廣,大體涵蓋了玄奘取經的故事、宋元之際的《唐三藏取經詩話》、金元戲劇裡的《唐三藏取經》故事以及《華嚴經》中《入法界品》部分。當然,作為集大成者的吳承恩,自然也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象,令整部《西遊記》變得更為生動。但可以肯定的是,魏徴斬龍的故事卻絕非吳承恩首創。

毫無疑問,魏徴作為一名凡夫俗子,是絕不可能具有斬龍資格的,這個故事原本就是虛構的。可是,古人為何會杜撰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又為何會出現在西遊記中呢?

這便涉及到了我國古代的三教合流與道教世俗化的問題。

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東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逐漸走向了有別於印度本土佛教的發展道路。唐宋以後,我國土生土長的儒家、道家思想,在與佛家思想的爭論與交鋒中,相互影響,逐漸出現了三教合流的趨勢。而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宣揚煉丹修仙、修身養性外,還出現了向世俗化發展的趨勢,在民間宣揚辟惡、懲惡和鬼神說,並且構建起了一個神仙體系,而這些神仙的原型,既有來自於佛教中的神祇,也有歷史人物,還有一些是直接取自神話故事或索性杜撰出來的神仙。

在唐宋時期的一些志怪小說,吸收並影響了三教合流和道教世俗化的內容。比如前文提到的《太平廣記》中,李靖代龍王降雨一事,便已經將唐朝名把李靖神仙化了。同樣,作為唐貞觀年間最有名的諍臣,魏徴也超乎了常人,具有了“夢斬涇河龍”的資格。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魏徴

從志怪小說中的龍王受罰,再演繹為魏徴斬龍,這個過程或許比較漫長。但可以肯定的是,後來的古本《西遊記》將這一故事進行了吸收和演繹,明代時吳承恩又將其延續下來,從而使之成為該書中一個尤為值得關注的情節。可以說,《西遊記》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經典小說,故事的時代又是唐太宗當政的貞觀年間,故而強調魏徴斬龍也頗為正常。

今本《西遊記》中的魏徴斬龍,背景為唐貞觀年間涇河龍王與算命者袁守誠打賭,龍王為獲勝,修改了降雨時辰與點數:

“捱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只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發放眾將班師”——《西遊記》第九回

結果,正在龍王得意之時,卻犯下大禍。書中稱袁守誠乃是袁天罡叔父,神機妙算,依然得知龍王大禍臨頭,並指點他屆時監斬的是曹官魏徴,讓龍王去求唐太宗。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

結果,唐太宗答應龍王后,故意拉著魏徴下棋,不讓魏徴去監斬。不成想,魏徴小憩片刻,竟於夢中斬殺了涇河龍王,而秦叔寶、徐茂公等人則提了龍頭來面見唐太宗,稱天上掉下來一顆龍頭。此時,魏徴道明瞭原因:

“主公,臣的身在君前,夢離陛下——身在君前對殘局,閤眼朦朧;夢離陛下乘瑞雲,出神抖擻。那條龍,在剮龍臺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傣帶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西遊記》第十回

魏徴斬涇河龍王,一事道出了幾個關鍵人物:道教神仙中的玉帝、龍王,人間天子唐太宗及諍臣魏徴、武將秦瓊、謀士徐茂公,以及神機妙算的袁守誠。此後又引出了龍王拉著唐太宗到陰間找閻王爺評理的情節。可謂將天地人神鬼彙集一處,充滿了趣味性。

魏徴斬龍:《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卻非吳承恩首創

魏徴斬龍

不過,作為一部經典名著,全書的構架與具體情節,都已成為了今人研究的物件。關於《西遊記》魏徴斬龍一事的研究,早已是“腦洞大開”。比如日本學者中野美代子所著的《探訪<西遊記>的計謀世界》一書中,甚至將“斬龍”與道家的“女丹”相聯絡,並以“魏徴”的諧音“未曾”來分析《西遊記》中的“魏徴斬龍”便是“未曾斬龍”,以便為玄奘的出生來做鋪墊。當然,儘管中野美代子引據了不少中日兩國學者關於道教研究的典籍,但其觀點顯然比吳承恩的文筆還要奇特。

概言之,魏徴斬龍的神話大體可以追溯到唐末。原本是唐朝諍臣的魏徴,在道教世俗化的造神運動中,被賦予了超乎凡人的能力,以至於在同唐玄宗對弈期間在夢中斬了觸犯天條的龍王。而這一故事後來又被收入了《西遊記》中,成了書中的經典情節,又為明清時戲劇再次加工演繹,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參考資料:

典籍:

《太平廣記》、《唐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等;

今人著述:

胡適:《<西遊記>考證》,載《中國舊小說考證》,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日】中野美代子:探訪《<西遊記>的計謀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 20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