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無心方見奇

簡介孫祿堂先生說,他練化勁時,每天練一形之勢,到停勢時,心中神氣一定,就感覺到腹部如有物萌動,後來又出現周身發空的景象,覺得身體一毫也不敢動

化勁以上是什麼境界

形意拳宗師郭雲深老先生一生的經驗總結是:『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無心方見奇。』

一位習武六十多年的老人回憶說,他早年從名師練形意拳五年,一拳劈出,帶動風聲,勢不可當。但他練的是開展式,行家們稱為「假拳」,只不過是形意拳的基礎功夫,相當於太極拳的摧僵階段。為了把明勁練成暗勁,他不得不重新從站樁練起,將開展式改為緊湊式,以求勁力內蘊。這樣又足足練了七年,才覺得身上有了內勁。他夜晚在公園練拳,雖然全身放鬆,但打出拳去,居然發出嗡嗡的震動聲,能傳出好遠,惹得行人前來觀看。他逐漸體會到形意拳由外向內練的奧妙。

練成了暗勁的人,經過了多年的刻苦磨鍊,對武學的博大精深、不可窮究的道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所以,他們大多待人謙和,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子,也不會動輒炫耀武功,恃技欺人。有的人甚至將武功深藏不露,混同於常人。在完成易筋功夫的同時,習武者的體形和神態也可能會發生某些變化:一是體形漸趨於瘦健,少橫蠻肥重之態;二是步履輕捷而穩實,少拖沓滯重之病;三是目光漸趨清朗慈和,臨敵時則威神自出,目光如冷電,少兇暴浮露之相。這種地步,就基本上達到了暗勁(煉氣化神)的境界,從而邁入化勁(煉神還虛)的上乘修煉階段。

煉神還虛的要訣是「虛靜」二字。「虛」指心內虛空若谷,「靜」指心境淡泊守一,所謂「虛靜為主,虛無不受,靜無不待,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是也。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要求心境達到極度空明寧靜的狀態,這樣才能歸根覆命。道家養生術認為:「不認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只這個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機」。也就是說,必須對外界的任何干擾全不理會,心中不存任何芥蒂,一無阻滯,聽不到任何聲音,聞不到任何氣味,凝神守一,不懈不僵,久而久之,才能悟透箇中的玄妙之機。太極拳高手們認為,虛靜「乃太極拳最精微處,非稍有根底者殊難領會」,又說:「太極拳應敵時,其最妙處在以虛靜勝人,故太極拳實以無法為法」。在內功的最高境界,武學與道家互通互融,達到了高度的一致,這就是武學中的「拳道合一」。武術家們早就明確指出:「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道藝也」,劃清了武藝與道藝兩種境界的差別。

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無心方見奇

在練習化勁的時候,習武者周身內外全仗真意運用,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其運氣亦不著意,亦非全不著意,忽隱忽現,若有若無。呼吸似有似無,以真息行之。練到至虛,則身無其身,心無其心。一些武學大師如實地紀錄下他們練習化勁時的體會。

孫祿堂先生說,他練化勁時,每天練一形之勢,到停勢時,心中神氣一定,就感覺到腹部如有物萌動,後來又出現周身發空的景象,覺得身體一毫也不敢動。再練一些日子,感到丹田內如有兩物相爭,漸漸安靜。這時仍是在練拳趟子,內外一氣,緩緩悠悠練之,不敢有一毫不平穩處。練拳時,呼吸用意于丹田,從尾閭至夾脊、玉枕、天頂而下至丹田,與靜坐功夫相同。以後不論行、走、坐、立,皆有內中或動或不動的感覺。有時熟睡時內中忽動,動而即醒,仍用練拳的呼吸方法。再過一段時間,睡熟後內中不動,內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而且不論靜坐、練拳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到這時才體會到拳術與丹理是同一道理。

在長期的內心虛靜的狀態下,中樞神經的反應可以達到極其敏銳的令人吃驚的地步,乃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是形容習武者的感覺靈敏已達極處,即使加上像一片羽毛、一隻蒼蠅那樣微乎其微的力量,也能立即覺察清楚並作出反應。習武者練出了這樣的諼夫,在同人交手時,只要一搭上手,對敵人的功力深淺即已盡悉無餘,而敵人對我卻懵然無知,只能處處被動,為我所制。

一般的技擊家講究的是以快打慢、以強擊弱,高明的武術家卻把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奉為準則。一般的技擊家在臨敵時常常心急如火,氣血上湧,恨不得一拳將對方打翻。高明的武術家面對強手,卻能做到心平氣靜,從容不迫,以逸待勞,後發制人。他們在同人交手時,心境空明,無慮無念,置勝敗於不計,置生死於度外,形神合一,心無定式,但一抬手一投足均為精妙招式,威力極大。其動作或快或慢,或柔或剛,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又如錢塘之潮,滾滾而來,令對手無招架之功,無退避之處,處處無不受制。

達到了煉神還虛境界的武術家,大多性格豁達,心胸開闊,待人謙和有禮,不同人作無謂之爭。耿繼善先生回憶道,他早年練習拳術時,肝火太盛,往往與人無故不相合,視同道如仇敵,自己也常感煩惱,而且周身為拙力所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力量。後來從深州劉奇蘭先生學形意,練明勁四五年,自己感到性格起了變化,對於過去的事常感愧悔。又練暗勁五六年後,每見同道之人無不相和,對於技藝高過自己的人,不僅不嫉妒,反而加以稱讚,但自己還有一點吝嗇之心,不肯以秘技示人。而後又練了五六年化勁,方覺腹內空空洞洞,渾渾淪淪,無形無象,無我無他。這時方能泯滅門戶之見,遇有同道者無不相愛,遇有不如自己者無不欲教。偶與人較量,並無先存一個打人之心在內,而所用所發皆是道理,無入而不自得。這時方才明白了形意拳中和的道理,體會到練拳可以變化人的氣質,使之入於道的境界。

練成了化勁的人才真正能稱得上武學大師。他們大多儒雅清秀,似有仙風道骨。他們目光清朗澄澈,神態慈祥和藹,步履輕盈飄逸,兩眉正中隱隱若有紅光,拳經上叫做「一點靈光吊在眉」,又稱「光聚天心」。不過,能達到這種境界畢竟太不容易了。在練成暗勁的武術家中,能最終練成化勁的也不過一百個人中有那麼一兩個吧!也就是說,在所有習武者之中,大概平均每十萬人中不過有四五個人有希望成為真正的武學大師,恐怕實際比例比這個估計還要低得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