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簡介積體電路時代計算機的發展1959年2月6日, 來自曾開發出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的TI公司的基爾比 向美國專利局申報專利“半導體積體電路”

藍德250多少瓦

在當今資訊通訊技術高速發展情況下,我們的生活早已經離不開計算機,但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是曲折和艱難的,我們一起慢慢來了解下。

古代的計算方法

人類最早進行計算是用的最原始的手指來計算,後面開始進行結繩記數;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手指和結繩記事

再後來發展到用算籌和算盤,可以進行更復雜的計算了。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算籌和算盤

第一臺機械計算機

在1623年,人類第一臺計算機雛形誕生了,它是德國科學界契克卡德製造,契克卡德計算機能做6位數加減法,利用上面的圓柱形算籌也能進行乘除運算。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契克卡德和他的機械計算機

比較遺憾的是契克卡德的成果在幾百年後才得以展示。後世還是應該紀念他的貢獻的。

第一臺手搖計算機

在1642年,法國科學界帕斯卡為減輕作為稅務官的父親的工作,製造出第一臺手搖計算機,可以計算六位數的加減法,其設計與契克卡德的計算鍾完全不同,也是獨立性創作,被現在人成為第一臺計算機的發明者,也因此計算機語言Pascal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帕斯卡和他的手搖計算機

此外,帕斯卡還是著名物理學家,大氣壓強單位也是用的他的名字。

能進行復雜四則運算的計算機和二進位制的誕生

在1674年,著名微積分的發明人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在帕斯卡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計算機,相比帕斯卡,萊布尼茨更進一步,他為計算機增添了一種名叫“步進輪”的裝置。步進輪是一個有9個齒的長圓柱體,9個齒依次分佈於圓柱表面;旁邊另有個小齒輪可以沿著軸向移動,以便逐次與步進輪齧合。每當小齒輪轉動一圈,步進輪可根據它與小齒輪齧合的齒數,分別轉動1/10、2/10圈……,直到9/10圈,這樣一來,它就能夠連續重複地做加減法,還可以進行自乘,平方根演算法,答案最大可以達到16位數。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萊布尼茨和他發明的計算機

此外,萊布尼茨對計算機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二進位制的發明。在1679年,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位制,只用兩個數字0和1,滿2進位的計算方式,在計算機中代替十進位制的運算方式。大大提高了計算執行效率。

以上裝置雖然可以看作計算機的雛形,但都是人來控制機器,下面需要更進一步,實現人機對話。

“穿孔紙帶”率先實現程式儲存

1725年,法國紡織機械師布喬發明了“穿孔紙帶”的構想。布喬想出了一個“穿孔紙帶”的絕妙主意。布喬首先設法用一排編織針控制所有的經線運動,然後取來一卷紙帶,根據圖案打出一排排小孔,並把它壓在編織針上。啟動機器後,正對著小孔的編織針能穿過去鉤起經線,其它則被紙帶擋住不動。於是,編織針自動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去挑選經線,布喬的“想法”成功“傳遞”給了編織機,編織圖案的程式實現了儲存在穿孔紙帶的小孔中,這就是計算機的程式執行創造了可能。

“自動提花編織機”——程式設計先驅

1805年,法國機械師傑卡德根據布喬“穿孔紙帶”的構想為他的提花機增加了一種裝置,能夠同時操縱 1200 個編織針,控制圖案的穿孔紙帶,後來換成了穿孔卡片。真正完成“自動提花編織機”的製作。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機械按照設定的程式自動化操作。傑卡德的構想是計算機程度設計的先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後來的計算機中都沿用了這樣的程式。

第一臺差分機和分析機構想——計算機模型

所謂“差分”的含義,是把函式表的複雜算式轉化為差分運算,用簡單的加法代替平方運算。1812年剛滿20歲的巴貝奇從法國人傑卡德發明的提花編織機上獲得了靈感,差分機設計閃爍出了程式控制的靈光──它能夠按照設計者的旨意,自動處理不同函式的計算過程。巴貝奇耗費了整整十年光陰,於1822年完成了第一臺差分機,它可以處理3個不同的5位數,計算精度達到6位小數,利用差分機制作出準確無誤的《數學用表》。

在1834年,巴貝奇提出了分析機的概念,機器共分為三個部分:堆疊,運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獨生女阿達。奧古斯塔為分析機編制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計算機程式,其中包括計算三角函式的程式、級數相乘程式等。阿達編制的這些程式,即使到了今天,電腦軟體界的後輩仍然不敢輕易改動一條指令。人們公認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軟體工程師。據說後來美國國防部花了250億美元和10年的光陰,把它所需要軟體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種計算機語言中,希望它能成為軍方數千種電腦的標準。1981年,這種語言被正式命名為ADA語言,使阿達的英名流傳至今。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巴貝奇和分析機

巴貝奇和阿達經過種種努力,沒有製造出設想中的分析機。但分析機這個設想卻對計算機的發展創造有著不朽的貢獻,阿達和巴貝奇對計算機的預見起碼超前了一個世紀以上,正是他們的辛勤努力,為後來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向他們致敬!

邏輯運算的誕生——“

邏輯之父

”布林

1847年,布林出版了《邏輯的數學分析》,符號邏輯運算後來在計算機中得到大量應用。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布林

1854年:布林發表《思維規律的研究——邏輯與機率的數學理論基礎》,並綜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邏輯的數學分析》,從而創立了一門全新的學科-布林代數,為百年後出現的數字計算機的開關電路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數學方法和理論基礎。由於布林在邏輯運算中的特殊貢獻,很多計算機語言中將邏輯運算稱為布林運算 ,將其結果稱為布林值。

打字機和鍵盤的誕生——“打字機之父”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

1860年,克里斯多弗·拉森·肖爾斯開始試製一臺能自動給書編頁碼的機器,不久肖爾斯製作出了一架木製的打字機模型。 1868年,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發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鍵盤。,獲得了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打字機的經營權。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肖爾斯和打字機

第一臺按鍵計算機

1886年:美國人Dorr E。 Felt製造了第一臺用按鍵操作的計算器。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按鍵計算機

製表機和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之父

”霍列瑞斯

1890年:美國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統計學家霍列瑞斯博士發明的製表機,從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資料處理。此後霍列瑞斯根據自己的發明成立了自己的製表機公司,並在最終演變成為IBM公司。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霍列瑞斯和製表機

後來,霍列瑞斯博士出版了關於計算機的著作,對計算機未來做出了許多正確的預見,為穿孔卡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此,他還獲得了西方好幾個國家的近50項專利,幾乎壟斷了這一領域的全部發明權,並使他躋身於“資料處理之父”的行列。

電子管時代的計算機發展

1895年, 英國青年工程師弗萊明透過“愛迪生效應”發明了人類第一隻電子管。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二極體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了,這使愛迪生效應具有了實用價值。弗萊明也為此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

1906年,美國發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極體的燈絲和板極之間巧妙地加了一個柵板,從而發明了第一隻真空三極體。這一小小的改動,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德福雷斯特

它不僅反應更為靈敏 、能夠發出音樂或聲音的振動,而且,集檢波、放大和振盪三種功能於一體.因此,許多人都將三極體的發明看作電子工業真正的誕生起點.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驚喜,認為“我發現了一個看不見的空中帝國”.電子管的問世,推動了無線電電子學的蓬勃發展.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真空三極體

1924年,矽谷之父特曼擔任斯坦福大學教授,對建立HP、成立斯坦福工業園區起到決定性作用。2月,由霍列瑞斯創辦的製表機公司幾經演變,最終更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我們今天看到的IBM。

1935年,IBM製造了IBM601穿孔卡片式計算機,該計算機能夠在一秒鐘內計算出乘法運算。

1937年11月,美國AT&T貝爾實驗室研究人員斯蒂比茲(G。 Stibitz)製造了電磁式數字計算機“Model-K”。

1938年,德國工程師楚澤研製出了機械可程式設計計算機Z1的實驗模型,並採用了二進位制形式,其理論基礎即來源於布林代數。此後楚澤依次開發計算機Z2,可以正常工作進行運算。

1939年9月,貝爾實驗室研製出M-1型計算機。10 月,約翰。阿塔納索夫製造了後來舉世聞名的ABC計算機的第一臺樣機,並提出了計算機的三條原則,(1)以二進位制的邏輯基礎來實現數字運算,以保證精度; (2)利用電子技術來實現控制,邏輯運算和算術運算,以保證計算速度; (3)採用把計算功能和二進位制數更新存貯的功能相分離的結構。這就是著名的計算機三原則。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貝爾實驗室

1940 年9月,貝爾實驗室在美國達特默思大學演示M—1型機。他們用電報線把安置在校園內的M—1型機和相連,當場把一個數學問題打印出來並傳輸到紐約,M— 1型機在達特默思大學的成功表演,首次實現了人類對計算機進行的遠距離控制的夢想。

1943年楚澤研製出計算機Z3,使用了2600 個繼電器,用穿孔紙帶輸入,實現了二進位制數程式控制。程式控制雖然過去也有人在研究,但楚澤是把它付諸實施的第一人。這是第一臺可程式設計的電子計算機。可處理7位指數、14位小數。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種能作3到4次加法運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楚澤和他的計算機

1943年10月,綽號為“巨人”的用來破譯德軍密碼的計算機在英國佈雷契萊莊園製造成功,此後又製造多臺,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4 年8月,由IBM出資,美國人霍德華。艾肯負責研製的馬克1號計算機在哈佛大學正式執行,它裝備了15萬個元件和長達800公里的電線, 每分鐘能夠進行200次以上運算。女數學家格雷斯。霍波為它編制了計算程式,並宣告該計算機可以進行微分方程的求解。有一天,她在除錯程式時出現了故障,拆開繼電器後,發現有隻飛蛾被夾扁在觸點中間,從而“卡”住了機器的執行。於是,霍波恢諧地把程式故障統稱為“臭蟲”(bug,現在表示電腦系統或程式中的一些缺陷或問題)。馬克1號計算機的問世不但實現了巴貝奇的夙願,而且也代表著自帕斯卡計算機問世以來機械計算機和電動計算機的最高水平。可以作23位數加23位數的加法,一次僅需要0。3秒;而進行同樣位數的乘法,則需要6秒多的時間。馬克1號被稱為最後一臺“史前”計算機——機械/電動方式。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馬克1號

1945 年楚澤研製了計算機Z4,儲存器單元也從64位擴充套件到1024 位,繼電器幾乎佔滿了一個房間。為了使機器的效率更高,楚澤甚至設計了一種程式語言Plankalkuel ,這一成果使楚澤也躋身於計算機語言先驅者行列。這臺計算機後來安裝在瑞士蘇黎士技術學院,並且一直穩定地執行到1958 年。 如果楚澤不是生活在法西斯統治下的德國,他可能早就把Z 型計算機系列升級為電子計算機,世界計算機的歷史將會改寫。直到1962年楚澤才被確認為計算機發明人之一。1996年,楚澤的公司被西門子收購而成為佳話!

1946 年2月14日, ENIAC計算機研製成功。這臺計算機總共安裝了17468只電子管,7200個二極體,70000多電阻器,10000多隻電容器和6000只繼電器,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萬個,機器被安裝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屬櫃裡,佔地面積為170平方米左右,總重量達到30噸,其運算速度達到每秒鐘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時間內做完兩個10位數乘法。

電晶體時代的計算機發展

1947年12月23號,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布拉頓,巴丁聯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隻半導體放大器件,他們將這種器件重新命名為“電晶體”, 電晶體的問世,是20世紀的一項重大發明,是微電子革命的先聲。電晶體出現後,人們就能用一個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 電子器件 ,來代替體積大、功率消耗大的電子管了。電晶體的發明又為後來積體電路的誕生吹響了號角。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肖克利,布拉頓,巴丁

1948 年6月10日,夏農在《貝爾系統技術雜誌》(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連載發表了他影像深遠的論文《通訊的數學原理》,並於次年在同一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另一著名論文《噪聲下的通訊》。在這兩篇論文中,夏農闡明瞭通訊的基本問題,給出了通訊系統的模型,提出了資訊量的數學表示式,並解決了通道容量、信源統計特性、信源編碼、通道編碼等一系列基本技術問題。兩篇論文成為了資訊理論的奠基性著作,此時尚不足三十歲的夏農也成為了資訊理論的奠基人。

1948年12月,ENIAC的兩位締造者埃克特,莫契利共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電腦公司“埃克特—莫契利計算機公司”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莫契利和埃克特

1949年9月,9月,馬克3號計算機研製成功,馬克3號也是霍德華。艾肯研製的第一臺記憶體程式的大型計算機,他在這臺計算機上首先使用了磁鼓作為數與指令的儲存器,這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進,從此磁鼓成為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中廣泛使用的儲存器。

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的Wilkes和他的小組建成了一臺儲存程式的計算機EDSAC,輸入輸出裝置仍是紙帶。

1950年,東京帝國大學的Yoshiro Nakamats發明了軟磁碟,從而開創了計算機儲存的新紀元。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3。5寸軟盤

軟盤在早期計算機上是必備的一個硬體, 軟盤的讀寫是透過軟盤驅動器完成,它是計算機上面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 常用的就是容量為1。44MB的3。5英寸軟盤,記得那時候用這個複製下載mp3, 一首歌一般要靠著分卷壓縮軟體放到3張軟盤才能裝下。

1950年10月,阿蘭。圖靈發表自己另外一篇及其重要的論文《機器能思考嗎》,這一劃時代的作品為人工智慧奠定了基礎,圖靈也獲得了“人工智慧之父”的美譽。 圖靈還提出了通用圖靈機的概念,它相當於通用計算機的解釋程式,這一點直接促進了後來通用計算機的設計和研製工作。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圖靈

1952 年1月,由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設計的IAS電子計算機EDVAC問世。這臺IAS計算機總共採用了2300個電子管,運算速度卻比擁有18000個電子管的“埃尼阿克”提高了10倍,馮。諾伊曼的設想在這臺計算機上得到了圓滿的體現。其提出的全新的“儲存程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即EDVAC廣泛而具體地介紹了製造電子計算機和程式設計的新思想,EDVAC方案明確奠定了新機器由五個部分組成,包括: 運算器 、控制器、 儲存器 、輸入和輸出裝置,並描述了這五部分的職能和相互關係。報告中,諾伊曼對EDVAC中的兩大設計思想作了進一步的論證,為計算機的設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實踐證明了諾伊曼預言的正確性。如今, 邏輯代數 的應用已成為設計電子計算機的重要手段,在EDVAC中採用的主要邏輯線路也一直沿用著,只是對實現邏輯線路的工程方法和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作了改進。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1957年8月,“數字裝置公司”(簡稱DEC)在美國波士頓成立。創立者是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的肯。奧爾森。此後的數十年中,DEC公司依靠自己的PDP系列,開創了小型機時代。

1957年10月,10 月,諾依斯、摩爾、布蘭克、克萊爾、赫爾尼、拉斯特、羅伯茨和格里尼克共同從電晶體之父肖克利的實驗室出走,創辦了快捷半導體公司,這家公司被後來人譽為電子電腦界的西點軍校,從此,才有了我們熟悉的intel, AMD等等一大批我們熟知的晶片企業。

積體電路時代計算機的發展

1959年2月6日, 來自曾開發出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的TI公司的基爾比 向美國專利局申報專利“半導體積體電路”。

1959年7月30日,仙童公司向美國專利局申請專利“半導體積體電路”。

1960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約瑟夫。立克里德發表了著名的計算機研究論文《人機共生關係》,從而提出了分時作業系統的構想,並第一次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的設想。網際網路的構想誕生了!

1962年,供職於藍德公司的保羅。巴蘭發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學術報告《論分散式通訊》,在文中他首次提出了“分散式自適應資訊塊交換”,這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分組交換”的通訊技術。進一步完善了網際網路的基礎通訊。

1963年8月,控制資料公司(CDC)的西蒙。克雷博士帶領自己的研發小組研製成功CDC6600巨型機,CDC6600仍屬於第二代電腦,共安裝了35萬個電晶體。

1964年 4月7日,在IBM成立40週年之際,由年僅40歲的吉恩。阿姆達爾擔任主設計師,歷時四年研發的IBM360計算機問世,標誌著第三代計算機的全面登場,這也是IBM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機型。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IBM360

1964年,快捷半導體公司創始人之一摩爾博士,以三頁紙的短小篇幅,發表了一個奇特的定律。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積體電路上能被整合的電晶體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並在今後數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作的這個預言,因後來積體電路的發展而得以證明,並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譽為“ 摩爾定律”,成為新興電子電腦產業的“第一定律”。

1965年:DEC公司推出了PDP-8型計算機,標誌著小型機時代的到來。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小型機

1966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規劃屬(ARPA)資訊處理技術辦公室(IPTO)主管的鮑伯。泰勒啟動了“阿帕”(ARPA)網的研究計劃。雖然他本人在事後一直強調“阿帕”網本身不是用於軍事目的,但這開啟了網際網路的發展之路。

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探討對硬碟技術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

4月,“通用資料公司”(簡稱DGC)成立,創辦人為從DEC離職的PDP-8設計師卡斯特羅。7月18日,從仙童公司辭職的戈登。摩爾,羅伯特。諾伊斯,威廉。肖克利共同創立了Intel公司,從此為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2月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恩格巴特博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滑鼠。它的工作原理即透過底部小球的滾動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訊號,訊號經計算機處理,螢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移動。

1969年:DGC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小型機Nova,成功的打入了一直被DEC把持的小型機市場,併成為當年最為紅火的新興企業。

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在一部PDP-7上開發了Unix作業系統。

5月1日,桑德斯(Jerry Sanders)從仙童公司辭職,並利用十萬美元創立了AMD公司。

10月29日,阿帕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節點與斯坦福研究院(SRI)節點實現了第一次分組交換技術的遠端通訊,這也標誌著網際網路的正式誕生。

1970年10 月,美國施樂(Xerox)公司在今天矽谷的帕洛阿託成立了(PARC)研究中心,更為重要的是施樂並沒有為來到這裡的科學家制定任何地研究計劃,而是讓他們自由得發揮。在此後的幾年中,PARC誕生了乙太網、滑鼠、面相物件、圖示、選單、視窗等等一系列改變今後計算機發展方向的全新概念,並間接孵化了Windows、Office、Macintosh等劃時代的軟體作品,從其間走出的科學家還創立了Adobe、3Com、Novell等等改變IT世界格局的企業。

微處理時代計算機的發展

1971年1月,INTEL的特德。霍夫研製成功了第一枚能夠實際工作的微處理器4004,該處理器在面積約12平方毫米的晶片上集成了2250個電晶體,運算能力足以超過ENICA。Intel於同年11月15日正式對外公佈了這款處理器。

1972年:曾經開發了Unix作業系統的Dennis Ritchie領導開發出C語言。

1973年:5月22日,由施樂PARC研究中心的鮑伯﹒梅特卡夫組建的世界上第一個個人計算機區域網絡——ALTO ALOHA網路開始正式運轉,梅特卡夫將該網路改名為“乙太網”。

1974年:4月1日,Intel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8位微處理晶片8080。12月,電腦愛好者愛德華。羅伯茨(E。Roberts)釋出了自己製作的裝配有8080處理器的計算機“牛郎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裝配有微處理器的計算機,從此掀開了個人電腦的序幕。

1975年7月,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與好友保羅。艾倫一同創辦了微軟公司,併為公司制定了奮鬥目標:“每一個家庭每一張桌上都有一部微型電腦執行著微軟的程式!”

1976年:4月1日,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斯蒂夫。喬布斯共同創立了蘋果公司,並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計算機:Apple-Ⅰ。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蘋果apple-I

6 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位數學家沃爾夫岡。哈肯和肯尼斯。阿佩爾利用計算機成功的證明了困擾世界數學界長達100多年的“四色定理”(注:四色定理在1852年被提出,即任何地圖均可由四種顏色組成就能區分所有兩相鄰的國家和地區),計算機已經可以開始解決理論證明問題了。

10月,雅達利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3D電子遊戲《夜行車手》(Night Driver),遊戲只有黑白兩色,採用第一人稱視角。

1977年6月,拉里。埃裡森與自己的好友Bob Miner和Edward Oates一起創立了甲骨文公司(Oracle )。專門開發資料庫。

現代計算機的發展

1981年8月12日,經過了一年的艱苦開發,由後來被IBM內部尊稱為PC機之父的唐。埃斯特奇(D。Estridge)領導的開發團隊完成了IBM個人電腦的研發,IBM宣佈了IBM PC的誕生,由此掀開了改變世界歷史的一頁。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IBM PC

同日,8月12日,微軟推出來MS-DOS 1。0版。

1982 年一名年僅15歲的少年透過計算機網路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這是首次發現的從外部侵襲的網路事件。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被判入獄的世界頭號駭客,被美國聯邦法院宣判終生不得接觸計算機產品的凱文。米特尼克。他的另一件“事蹟”就是在1994年的時候向聖迭戈超級計算機中心發動進攻,將整個網際網路置於危險的境地。

2月, Intel釋出80286處理器。時鐘頻率提高到20MHz,並增加了保護模式,可訪問16M記憶體。支援1GB以上的虛擬記憶體。每秒執行270萬條指令,集成了134000個電晶體。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CPU

9月29日,3Co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網絡卡-EtherLink網路介面卡,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應用於IBM-PC上的ISA介面網路介面卡。

1983年1月,蘋果公司推出了研製費用高達5000萬美元的麗薩(Lisa)電腦,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商品化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個人計算機,同時這款電腦也第一次配備了滑鼠。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第一臺圖形介面計算機

5月8日,IBM推出了IBM PC的改進型號IBM PC/XT,併為其內建了硬碟。

1984年來自英國的Adlib Audio公司推出了第一款音效卡:魔奇音效卡,從而讓PC擁有了真正的發聲能力。

1月24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劃時代的Macintosh計算機,不僅首次採用了圖形介面的作業系統,並且第一次使個人計算機具有了多媒體處理能力。

1985年:Philips和Sony合作推出CD-ROM驅動器。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光碟機

11月,在經歷了多次延期之後,微軟公司終於正式推出了Windows作業系統。

1988年11月2日,由 23歲研究生羅伯特。莫里斯編制的“蠕蟲”病毒在網際網路上大規模發作,這也是網際網路第一次遭受病毒的侵襲,從此,計算機病毒逐漸傳播開來。

1991年10 月5日,來自芬蘭的大學生Linus。Torvalds開發出了一種基於UNIX的作業系統-Linux,並且將原始碼全部公開於網際網路上,從而引發了席捲全世界的原始碼開放運動,Linux本身在經過全世界無數程式設計師的改進後也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作業系統,並在全世界逐漸的流行開來。

1993年3月2日,我國接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國際衛星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的64K專線正式開通。

3月22日,Intel公司正式釋出奔騰(pentium)處理器。初期釋出的奔騰集成了300多萬個電晶體,工作在60-66MHz,每秒鐘可執行1億條指令。

1994年3月,Linux 1。0釋出,程式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釋出,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至此,Linux的程式碼開發進入良性迴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自己的PC上嘗試Linux作業系統。

9月,索尼/飛利浦發布了高密度CD碟片(HIGH-DENSITY CD)。這種高密度CD碟片就是現在被稱為DVD-9(DS-SL)和DVD-18(DS-SL)格式碟片的始祖。

1995年8月24日,微軟公司正式向全世界推出了劃時代的Windows95作業系統。這次釋出微軟採用了全球各地同時釋出的辦法,並斥資5億美元作為宣傳費用,創下了軟體宣傳費用的歷史之最,而Windows95的釋出,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wintel聯盟

計算機發展歷史,早期是科學巨匠奉獻,當下是團體協作和集體智慧

windows 95

12月4日,sun公司和Netscape公司聯合釋出了Java語言的成熟版本-JavaScript。

1996年2月,sun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了Java語言,比爾。蓋茨認為:“Java是有史以來最為卓越的程式語言。

1998年8月15日,已經逐漸被世人淡忘的蘋果電腦公司突然推出了iMac電腦,這臺擁有夢幻造型的電腦不但馬上引起了世界的轟動,更是將蘋果公司從虧損的深淵中拉了出來。

1999年9月1日,Nvidia公司推出了GeForce256顯示晶片,並提出了GPU的全新概念。

……

此後計算機的各個領域相繼蓬勃發展,從硬體和軟體兩個領域進行飛速發展,如今已經延伸到手機,平板,可穿戴裝置。也由此衍生了大資料,區塊鏈,物聯網等新的科技領域。

在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中,太多科學家奉獻了自己的畢生,今天我們能站在前人創造的演變進化的科技成果之上,真的唯有在此致敬他們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