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都市年輕人青睞“氣泡水養生”,專家:警惕健康陷阱

簡介”周雪說,很多氣泡水成分配料表確實比較簡單,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或新增膳食纖維、維生素C、益生元等營養成分,稍微帶甜味的產品中會標明有赤蘚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代糖成分

氣泡水怎麼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9日訊(記者祁燕 通訊員劉姍姍)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理念,曾經叱吒風雲的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為代表的“快樂肥宅水”逐漸被所謂“0糖氣泡水”等新式飲品迎頭趕上。

“氣泡水,夏日必備,YYDS”“0糖0卡,蘇打氣泡水,好喝沒負擔”……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帶氣的冰鎮飲料成為眾多年輕人消暑降溫的選擇,氣泡水的銷量也一直居高不下。然而,打出“0糖”牌的氣泡水真如宣傳的那般健康嗎?它和蘇打水是不是一回事?傳說氣泡水能提高人體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清潔口腔以及緩解胃酸過多等問題,是真的嗎?

都市年輕人青睞“氣泡水養生”

27歲的周雪(化名)在漢口一棟寫字樓上班,平時喜歡看某紅書上的時尚博主分享生活點滴。最近武漢天氣晴熱,向來不愛喝涼白開的小周每次和同事一起點冷飲外賣,白桃烏龍、柚子海鹽、多肉葡萄等各種口味的冰爽氣泡水成為她和同事們的夏日飲品清單。

“我還有個男同事,體檢報告說胃酸分泌過多,他一口氣囤了兩箱某品牌蘇打水,平時只喝這種水,說要把胃酸喝回去。”周雪說,很多氣泡水成分配料表確實比較簡單,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或新增膳食纖維、維生素C、益生元等營養成分,稍微帶甜味的產品中會標明有赤蘚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代糖成分。但瓶身上“0卡0糖”或“低糖低脂”的標識讓她覺得好喝還沒有健康負擔。

專家:警惕無糖飲料也有健康陷阱

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氣泡水是否有助健康呢?它能起到調節人體酸鹼、促消化、緩解胃酸等各種功效,還是可能引起蛀牙、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帶著相關問題,近日,長江日報記者邀請武漢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註冊營養師許淑芳來為大家解答。

Q1.氣泡水是種什麼水?它和蘇打水是一回事嗎?

氣泡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二氧化碳,其本質是碳酸水。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混合,水經過碳酸化後就會起泡,從而刺激味蕾,帶來清爽的口感。

氣泡水有天然氣泡水和人工氣泡水的區別,天然氣泡水是指地表下水源或永凍層的冰塊在一定壓力下產生的水,除了含有天然二氧化碳氣體,它還含有鉀、鈉、鈣、鎂等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一種富含礦物質的礦泉水。

由於天然氣泡水的稀缺與昂貴,市面上的天然氣泡水一般是指水源為天然礦泉水的水,人工氣泡水往往都是由淨化水配製礦物質,再將二氧化碳“壓”進水裡的產品。

蘇打水則特指含有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飲品;而碳酸飲料除了二氧化碳和水,還會新增糖、磷酸、色素、防腐劑、咖啡因、香精等成分增加口感。

Q2.氣泡水對身體更有益處嗎?

從營養價值來說,花高價買氣泡水,跟直接喝礦泉水差別不大。

和純淨水、涼白開相比,氣泡水的微量元素更多,但如果指望飲水來補充礦物質,還不如直接透過膳食攝入。

此外,溶解在氣泡水中的礦物質,尤其是鈣鹽和鎂鹽濃度較高的話,硬度就會較高,長期飲用硬水,結石風險就會增高,反而不利於健康。

Q3.常喝蘇打水有助降胃酸、尿酸,適合胃炎和痛風人士?

有些患者胃酸分泌過多,適當喝些蘇打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中和胃酸,緩解消化不良,但如果是含氣泡的蘇打水,喝得過多也會造成胃脹,引起胃部不適。

面對痛風發作,醫生可能會開些碳酸氫鈉片給患者口服,於是有患者就認為以碳酸氫鈉為主要成分的蘇打水能降低尿酸,治療痛風。

雖然蘇打水呈弱鹼性,但它不是藥物,不能替代碳酸氫鈉的治療作用,而且如果長期只喝蘇打水,由於大部分罐裝蘇打水都加入了新增劑,其中的鈉鹽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升高血壓。

其實,日常多喝水、適量吃肉也能控制尿酸水平,從這個角度來看,喝蘇打水、氣泡水並不比多喝涼白開更健康。

Q4.飲用氣泡水會引起腸胃不適、骨質疏鬆及蛀牙嗎?

由於氣泡水富含二氧化碳,過多飲用可能產生胃脹感。

同為碳酸飲品,可樂由於含一定量的咖啡因和磷酸,長期飲用會導致體內鈣、磷元素的比例失調,誘發骨質疏鬆。但普通氣泡水的pH值在5~6,呈弱酸性,正常代謝情況下,人體肺部每天都會排出多餘的二氧化碳,因此氣泡水中的碳酸並不會對人體骨骼和身體造成嚴重損害。

沒有經過調味或加入代糖的氣泡水,基本不會影響牙釉質及牙齒健康,但如果是甜味氣泡水,則需要留心這些風險。

Q5.果味氣泡水“0糖0脂”就能放心喝了嗎?

從產品配料表上看,“0糖”氣泡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二氧化碳,但甜味或果味氣泡水產品中都或多或少添加了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成分。

代糖即人工甜味劑,是一種提供甜味的可食用合成化學品,也是號稱無糖飲品的甜味主要來源。所以0糖類飲料雖相比大量新增糖的飲料減少了熱量攝入,但其使用代糖類成分,也會對身體代謝帶來不良影響。

據報道,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刊發的一項超10萬人參與的研究結果顯示,人工甜味劑與總體癌症風險呈正相關。其中,阿斯巴甜和安賽蜜的癌症風險更高。基於此,相關研究人員給出的結論是:人工甜味劑並不是食品或飲料中糖的安全替代品。

【編輯:餘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