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三體》動畫,需做減法

簡介圖“古箏計劃”截圖  來源B站 燃次元截圖但就是這麼一個背景如此複雜的行動,在《三體》動畫的開場,卻幾乎沒有任何交代,也不難理解,為何大批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在第一集只播了十幾分鍾後,就棄“坑”

三體人和地球人誰贏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 | 陶淘,編輯 | 曹楊,鈦媒體經授權釋出。

“國民IP”《三體》動畫上線,火爆的同時,也面臨著“審判”。

12月10日晚上10時,上線不足12個小時的《三體》動畫,在B站的播放量成功突破1億次。同時,動畫站內同時線上觀看人數創下B站新高。

截至發稿,《三體》動畫在B站的播放量達1。2億,連續兩天位列B站“熱門國創榜”第一。微博上,話題#三體#的閱讀量近10億,討論次數超50萬。抖音上,話題#三體動畫#、#三體動畫開播#相關的短影片播放量也均超過1億。

然而,作為被譽為全球科幻巔峰小說、榮獲了雨果獎的《三體》改編的同名動畫,可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高期待值之下,《三體》動畫也很快受到了多方批評。

首先,就是關於動畫建模的批評。微博話題#三體建模醜#在動畫版上線當日,就衝上了熱搜榜第一位。其中,“建模還不如遊戲”“畫質不如《靈籠》”“模型沒問題,人物動作一般”等,是該話題下觀眾的普遍觀感。而在另一個話題#審判三體#下,普遍槽點還包括“人物與時代背景沒有交代清楚”“節奏快”等。

圖/微博關於#三體建模 醜#的熱搜  來源/微博 燃次元截圖

除此之外,多位看了《三體》動畫的觀眾,紛紛對燃次元表達了“很難為動畫版買賬”的感受。

“最開始角色出場時,一個胖子、一個瘦子,我覺得那兩個人的手臂動作都卡頓,一種‘PPT’的既視感,很掃興,我也就沒興趣看接下來的情節了。”沒看過原著的Sarah對燃次元吐槽,“看了大約一刻鐘,我就困了。”

“動畫版應該是既想滿足書迷的期待,同時又想吸引‘路人粉’,所以會以‘古箏計劃’這種宏大的場面開篇。但事實上,這種突兀的敘事方式,直接導致了動畫很難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與此同時,開場又沒能拍出氣勢磅礴的畫面,這應該也沒有達到製片人想要的效果。”資深媒體人、《三體》原著的忠粉章近對燃次元表示。

正如章近所說,事實上,B站拍攝《三體》,確實想要獲得不同受眾的認可。

B站副總裁、動畫版《三體》的製片人張聖晏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對燃次元表示,“《三體》動畫有著很廣泛的原著基礎,在整個改編過程裡,我們也非常照顧原著粉絲的感受。”與此同時,張聖晏也提到,動畫版並不只是給小說粉絲看的,也不僅僅是給國內觀眾觀看的,它應該是面向全世界的。

“基於此,在第一季動畫版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改了好幾版,綜合了多方意見。”張聖晏進一步強調。

然而,或許正是想要試圖兼顧所有觀眾的感受,讓《三體》動畫迷失了自我定位

“對於欣賞門檻比普通影視、動畫作品要高的硬核科幻來說,其在面臨不同受眾群體時,或許還是需要做出選擇的。比如,原創科幻動畫《黑門》,儘管影響力比較垂直,但使用者的反饋卻普遍較好的原因,就是它把目標受眾定位在了硬科幻愛好者中。”極客電影創始人李東東分析道,又或者,對於《三體》等國民級科幻IP而言,創作者可以集中火力去攻克如何吸引新粉這一難題。

“畢竟,魚與熊掌,難以兼顧。”

被審判的《三體》動畫

希望獲得所有觀眾青睞的《三體》動畫,卻在播了僅僅兩集之後,就遭遇了“審判”。

其中,“新人”審判的點,主要在於《三體》動畫的粗糲畫風,以及讓人看得雲裡霧裡的故事情節。

“真的糙,臉部特寫有一種《模擬人生4》(遊戲)的感覺,眼睫毛一坨黑。”“調色灰濛濛的,所以,在人物的一些表情細節上,難以顯示出來,稍微顯得有點面癱了。”微博上,部分“路人”觀眾對《三體》動畫的視覺效果頗有微詞。

除此之外,故事情節表述不夠清晰,也是《三體》動畫備受吐槽的點之一。其中,開篇的“古箏計劃”,就因沒有解釋行動的前因後果,讓許多非原著黨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我之所以看《三體》動畫,就是因為它是國內外都很火的IP。我並沒有原著情結,看的時候自然不會帶原著濾鏡,只是想看一看故事內容。然而,我完全沒有看懂。” Sarah告訴燃次元。

“我是和朋友一起看的動畫版,她在我們開始看之前給我科普了5分鐘小說的內容,又在開播後每過3、4分鐘,就停下來給我科普1分鐘故事背景,但即便是這樣,看了十幾分鍾之後,我還是一頭霧水,也就放棄觀看了。” 《三體》非原著黨觀眾、90後國漫愛好者禾禾,同樣對燃次元表示。

被多位觀眾吐槽較難看懂的“古箏計劃”,講述的是“地球人希望透過竊取‘降臨派’(降臨派,指對人性徹底絕望、希望透過外星人‘降臨’地球來改造人類、甚至毀滅人類的想法)電腦儲存的資料,來掌握更多外星文明,即三體人資料”的行動。

故事中,警察兼地球防務安全部情報人員史強,想透過用奈米切割降臨派的船隻,從而殺死船員卻不會毀壞硬碟資料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利用的原理則是,奈米絲纖細,可以將船員和硬碟切割得很平整,但同時又能將硬碟還原。而在微觀之下的奈米,有如在宏觀之中的古箏,因此,該計劃被稱之為“古箏計劃”。

圖/“古箏計劃”截圖  來源/B站 燃次元截圖

但就是這麼一個背景如此複雜的行動,在《三體》動畫的開場,卻幾乎沒有任何交代,也不難理解,為何大批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在第一集只播了十幾分鍾後,就棄“坑”。

與“路人粉“的“看不懂”不同,《三體》動畫令原著小說的忠粉最詬病的點在於,其對主要人物的設定,以及故事節奏的把控。

“我看過兩遍原著,聽過一遍《三體》廣播劇版,同時還看過粉絲製作的《我的三體》動畫,對比來看,官方的這部《三體》動畫,給我的感覺就是,人物浮於表面,沒能深挖。”李東東如此評價。

“無論是警察史強,還是面壁人羅輯,他們的性格都應該是多維的。比如,需要在後續承載人類命運的羅輯,儘管前期是個花花公子,但也應該有作為教授和學者,相對沉穩的一面。動畫中的羅輯,給人感覺太‘油膩’了。”對此,章近也深有同感。

章近口中的羅輯,是小說《三體》中的第一男主角,揹負著拯救全人類命運的任務,但卻又不被大眾理解,可謂是孤膽英雄。然而,在《三體》動畫的伊始,羅輯性格中潛藏的面對現實的豁達和直面危機的冷靜,幾乎沒能被體現出來。

“在我看來,《三體》動畫的另一個問題,在於第二集的節奏。飆車戲可以2倍速看,完全沒必要佔到十分鐘。”章近講述,史強、羅輯與敵方的追車戲,儘管鏡頭中不乏火車越軌等比較具有張力的鏡頭,但這種“速度與激情”,還是影響了敘事的緊湊感。

燃次元發現,在《三體》動畫的彈幕中,不少觀眾對此表示,“這估計是為了照顧沒看過書的觀眾。”

而另一位《三體》原著黨忠粉則更是直言,“我壓根兒沒打算看《三體》動畫,怕毀了《三體》在我心中神聖的印象。”

被審判的《三體》動畫

不難看出,《三體》動畫既未能討好原著粉,也沒能吸引更多新粉的主要原因,

《三體》動畫迷失

對於硬核科幻的改編,青年科幻作家、編劇陳楸帆對燃次元表示,“硬核科幻的改編,可謂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縱觀全球科幻影視歷史,成功的改編作品也屈指可數。

《三體》動畫迷失

一方面,或在於硬核科幻原本存在的巨大的改編挑戰,以及製片方未能找準的受眾定位

。”

章近補充道,“

這是因為,硬核科幻的魅力大都集中在比較抽象的概念上。而這些抽象的概念,一旦被具象化之後,魅力反而會被削

。”

“以《三體》動畫為例,從十維到二維世界的降維變化;三體人發明的、用來對付人類的質子與人類的溝通方式,這些內容的影像化,即便是對於作者劉慈欣來說,都是一種挑戰。而對於非作者本人的製片方團隊而言,任務就更加艱鉅了。”章近進一步分析表示。

儘管《三體》動畫中,也有著完成度較高的具象化表現,比如第一集中,將人類的視網膜以宏觀的形式呈現在與質子對話的過程中,對於許多書粉而言,可謂是具象化表達了人與質子對話的神來之筆。但在他們看來,書中更多的精巧設計,在動畫中並沒能充分展現。

圖/人類與質子的溝通畫面  來源/B站 燃次元截圖

“在我看來,這或許是因為編劇團隊缺乏對《三體》原著內容的內化。”李東東對燃次元分析。

事實上,《三體》動畫的主創團隊為了能讓書粉有更高的滿意度,在整個動畫的製作中,也頗為曲折。

張聖晏透露,“第一季打磨的時間很長,也修改了很多版本,其中最核心的版本有兩個。前期製作過程中的第一個版本,僅創作時間就有7、8個月,那個版本改編會多一些,也更偏戲劇化、影視化。只是後來我們綜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後,又將其推翻了,得到了更遵從原著主線的版本。”

除了想要更多地留住原著粉,B站和與負責《三體》動畫製作的藝畫開天也在吸引“路人粉“方面做出了努力。

“為了更好地幫助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去理解故事情節,我們改編了少量內容,同時增加了一些細節和補充拓展,就是想降低觀看門檻,讓‘門外’觀眾也能更好地理解《三體》動畫。”張聖晏補充道。

然而,

“對於部分硬核科幻作品來說,原著粉與非原著觀眾對動畫的期待與需求,可能本身就是背道而馳的。”章近進一步表示,還是以飆車戲為例,“短時間內大量的動作戲,對大眾而言,看起來好像很有好萊塢大片的爽勁。但事實上,硬核科幻片需要的是更具張力的敘事形式,從這方面來看,就很拉胯。”

對此,陳楸帆表達了相似觀點,“以‘古箏計劃’開篇,肯定也是希望吸引更多新粉。但對於原著鐵粉而言,一些經典的、在腦海中不斷閃回的場景,在動畫中僅以文字的形式來交代,就很難讓人滿意。”

為了吸引新粉而做適當改編,從而受到原著粉的吐槽,或是主創團隊一開始就可以預料到的。只不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或是,這些頗有信心的故事情節交代,包括Sarah、禾禾在內的新人觀眾也紛紛對燃次元表示,“沒看懂。”

“這或許是因為製片方在創作時,目標受眾會時不時地在原著黨與非原著黨之間切換。” 章近直言,這就導致作品受眾定位不夠清晰,原本的“一石二鳥”也變成了“費力不討好”。

尤其是小說中完全新興的科幻概念,完全沒有以前的動漫、影視作品作為參考系,這也是硬核科幻改編的難點

《三體》動畫開播之後的口碑,既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硬核科幻的改編之棘手,在影視、文學領域都已達成共識。

也因此,多位業內人士對燃次元表示,“硬核科幻改編時,如果難以呈現所有要素,那在面對受眾的選擇時,就應該有所取捨。”

“尤其是《三體》這樣的全球性IP,在我個人看來,更應該傾向將目標受眾定位得更加廣泛。”李東東進一步表示,“

效果卻並不如主創團隊所願,這或也成了《三體》動畫迷失的另一原因

。比如,除了需要內容表達清晰之外,大眾的需求還包括精緻的畫面等。如若不然,必將導致觀眾之間的‘鬥爭’。”

但章近的觀點與李東東不盡相同,“在我看來,《三體》動畫就應該是一部粉絲向的作品,它的粉絲量足以撐起這部劇集。”但章近同樣認為,如此鴻篇鉅製的書籍,確實很難滿足所有受眾的需求。

如上述兩位業內人士所說,在微博話題#三體 醜#的評論中,硬核書粉與“路人”觀眾之間的交鋒異常激烈。這邊是原著黨表示,“建模不好看咋了,劇情好就行”,那邊則是來自“路人”的反擊,“畫面、人物美觀當然很重要”“看劇情為啥不直接看原著啊”。

“硬核粉絲會非常在意書中的名場面,比如粒子對撞的畫面、面壁人在行星防禦理事會中的正面交鋒,以及被外星文明攻擊後、三維太陽系悲情地二維化等。”章近建議,提高畫面的可觀性,可以考慮從這方面入手。

“不可否認,對於原著黨來說,敘事是評價《三體》動畫尤為重要的維度之一。“但章近直言,《三體》動畫的內容卻有一定的割裂感,“動畫從氣質上就給人一種混搭的感覺,幾條敘事線略顯混亂,情節應該更具有連貫性。否則,書迷看著都會覺得晦澀,更何況是普通觀眾。”

在章近看來,如果真想要製作大眾化的劇集,企鵝影視、三體宇宙、靈河文化聯合出品的《三體》電視劇版,或許是不錯的選擇,“該版從第一本書開始拍起,對於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會更容易理解一些。”

談及如何可以把硬核科幻作品拍得更為經典,多位業內人士紛紛表示,“

科幻改編,需有取捨

。”

“比如,探討腦機入侵設定的原創硬核科幻《黑門》,其與《三體》動畫的畫風、受眾不盡相同,但這部動畫在豆瓣上的口碑超8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瞄準的核心受眾,只有硬核科幻迷。”李東東對燃次元分析道。

“除此之外,《黑門》的成功之處,還在於故事基本符合科技概念。同時,從車禍名場面切入故事、展開,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是友好的。”李東東補充道,“如果能做兼顧其他觀眾的、錦上添花的內容,那自然更好。如若不能,則不要丟掉重心。”

硬核科幻大眾化較為成功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就是章近口中眾多經典硬核科幻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不僅是提純了小說中的精華之處,聚焦硬核科幻粉,還開創了科幻電影的新型別,即太空流派。”

“在我看來,《流浪地球》也是典型作品之一。這部作品的目標群體是大眾市場,同時,郭帆導演與編劇龔格爾都知道怎樣將文字作品重新塑造成易於觀眾接受的影像語言,這是其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原因之一。”但李東東也談到,篇幅不同,也使得《流浪地球》《三體》這兩部作品的改編難度不在同一個量級。

然而,儘管《三體》動畫在敘事、畫風等方面,受到了不少觀眾的詬病。但在陳楸帆、李東東等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三體》這樣情節複雜、耗資空前的動畫鉅製來說,我們需要對之抱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

正如2019年,《三體》作者在與《阿凡達》導演卡梅隆的公開對談活中直言,“《三體》,以我們目前的經驗和技術來拍的話,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文中Sarah、章近、禾禾為化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