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簡介一旦我們陷入這四種情緒之中,就往往會對事情做出過分反應,不能很好地處理事情

失控怎麼辦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一,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為反應。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架客機上,一位乘客想要吸菸,他掏出一支菸正準備點燃。

這時乘務員走過來,跟他說:“先生,對不起,這是無煙航班。”這位乘客不愉快地問,這是誰規定的?乘務員說,是機長規定的。這位乘客說,你告訴機長,他是個討厭鬼,他這樣規定會讓他無生意可做!他收起香菸,生氣地不停抱怨著,乘務員只好走開。

這時機上還有一位乘客也想吸菸,他剛掏出煙正要點燃,就被乘務員制止了。於是他便笑著跟乘務員談判,懇求對方允許他只吸一支,他態度很好。乘務員轉身給他端來一杯飲品說,給您造成不便我們很抱歉,您就喝一杯免費飲料來代替吸菸吧。

在這個故事裡,同樣是想吸菸這件事,第一個乘客把自己搞得非常被動,而第二個乘客卻得到一杯免費飲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麻煩,而不同的情緒,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問題的處理結果,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情緒激動發脾氣的時候,溝通很受影響,往往處理不好麻煩事,而當我們冷靜地面對問題時,理智會佔上風,往往能夠發揮出我們的最佳水平。

雖然人們明白這個道理,但有時候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會讓別的人和事牽著我們的情緒走,造成我們行為欠妥。

那麼,我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面對問題,從而採取恰當的行為呢?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一書裡給出了答案。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爾伯特·埃利斯,在加拿大公認的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心理學家之中,他排名第二,第一是卡爾·羅傑斯,第三是弗洛伊德,他被稱為理性療法之父。

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一書裡,埃利斯給我們指出了人的四種不良情緒,分析了控制人情緒的三種思維模式和十大瘋狂信條對我們情緒的影響,讓人明白影響我們行為的是我們的情緒而不是誘因,告訴我們該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

書中有大量的練習,只要堅持訓練,一定會大大提高我們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二,能夠讓人產生不同行為反應的不是誘因,而是人對事件的認識。

要想不讓其他的人和事刺激我們失去理智,反應失常,就要首先弄清楚是什麼讓我們有了過激反應。

在上面的故事中,看起來是乘務員不讓第一位乘客吸菸,他才會對機長和乘務員不停抱怨的,不讓吸菸是誘因,不停抱怨是結果。

然而,在面對同樣不讓吸菸這件事,為什麼第二位乘客卻表現得很有禮貌呢?可見,導致人採取不同行為反應的不是誘因,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思考方式,對事件的認識。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如果a是誘因,b是個人認識,c是行為,那麼就是說,往往不是a直接導致了c這個行為,而是因為我們對誘因有不同的認識b,才讓我們採取了不同的行為。

我們產生不良情緒的誘因往往有兩大類,一類是重大危機,比如洪水,饑荒疾病等。另一類是日常瑣事。

事實上,人們在面對重大危機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冷靜,有超凡的應對能力。而在面對日常瑣事的時候,往往表現的心煩意亂,束手無策。正是那些日常瑣事激發出了我們的各種不良情緒,讓我們對困境反應失當。

三,讓我們反應失當的因素:四種不良情緒,三種思維方式,十種瘋狂信條。

第一,四種不良情緒讓我們陷入被動。

埃利斯認為,在我們的不良情緒當中,有四種“略帶神經病的感覺”,當你被其中的任何一種情緒控制,就很難從容地應對局面。

他稱這四種不良情緒是“致命四人組” ,它們分別是: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鬱,過分內疚。

當我們過分煩躁的時候,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比如當你的上司很挑剔時,你可能會感覺很不愉快,很緊張,甚至感覺不到工作的樂趣。這說明你已經被別的人和事所控制。

當我們過分生氣時,往往不能夠恰當地處理事情。比如面對別人的一些變態的行為時,我們很可能會變得怒氣衝衝,會大動肝火,做事衝動。

當我們過分抑鬱,表現得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時,工作效率低下,覺得生活也很沉悶無味。

當我們過分內疚,包括你過分的承擔責任、過分的自責、過分的愧疚時,自己也便被他人他事操縱了。

一旦我們陷入這四種情緒之中,就往往會對事情做出過分反應,不能很好地處理事情。

那麼什麼樣的反應是過激反應呢?其實自己反應是不是過激,在很多時候我們是完全可以自我判斷出來的,只不過有的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反應過分。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第二,三種病態思維方式,讓我們對困境束手無策。

有下面這三種病態思維方式中的任何一種,你都可能被別的人和事牽著鼻子走。

第1種病態式思維方式是恐怖化

。也就是說,把事情任何事情都看得非常嚴重,甚至會想成是一種災難,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惶恐。

這種人習慣的思維方式是“萬一……怎麼辦?”

當面試的時候,他會說:“萬一我失敗了怎麼辦?萬一我得不到這份工作怎麼辦?”

當考試的時候他會想:“萬一我考了不及格會怎麼辦?萬一我遇到不會做的題會怎麼辦?”

在家庭當中和愛人相處,他也會想:“當愛人不愛我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他所想到的後果往往非常可怕,這種人不是致力於用心做一件事情,而是把精力浪費在這些荒謬的想法上面,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這就把事情恐怖化了。

當一個人把用恐怖化的思維方式來應對困境的時候,自己其實已經崩潰了,敗局已定。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第2種病態的思維方式是應該化。

這種思維方式的特徵是,當事情沒有朝他們期望的方向發展,沒有出現他預想的結果,他就會想“我應該……”。

這種人不僅給自己應該化,也給別人應該化。比如,他們不僅會說我“應該……”,“我應該想要成為一名醫生”,“我應該成為一個受別人歡迎的人”,“我應該更富有”。

他還會說“你應該……”,“你應該對我好點”,“你就該理智一點”,“按照你的收入,你不應該住在高檔小區”等等。

當事情沒有按照“你應該……”和“我應該……”的方式發展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悶悶不樂。這樣,他把事情應該化的結果就是,往往把自己弄得很慘。

第3種病態的思維方式是合理化。

這種人就是一種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他會把一些很不合理的事情想成合理的。這種思維方式的本質就是想回避問題,面對問題,他們不是想辦法積極的去解決,而是把問題合理化,這明顯是在自我欺騙,比如沒有晉升成功會想“現在還不是時候”。

以上這3種病態思維方式,最終讓我們成為了提線木偶。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第三,埃利斯認為有十種瘋狂的信條,讓我們把事情恐怖化,應該化,合理化,讓我們情緒受控。

第1種非理性信條是,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

。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去討好別人,去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歡,在人際交往當中,也避免與別人發生分歧。

如果得不到別人的肯定或表揚,他們就會表現的很不愉快。這種人內心缺乏安全感也害怕別人拒絕自己。把別人看得如此重要,其實也就意味著你在受控於人了。

第2種非理性信條是,非常害怕失敗。

優秀的人感覺失敗可以讓他從中學到很多經驗和教訓,而這種人則相反,他們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他們不敢去嘗試新的事情,他們完全不接受自己有錯或者失敗。這種人抗挫折的能力非常低。

第3種非理性信條是,凡事都該公平,否則他就會感覺受不了

。一旦面對不公平的事情,他們就會很生氣,變得消極或者脆弱不堪,不能很有效的掌控局面。

第4種非理性信條是,一出錯就一定是別人的錯,就會去指責別人

。這種人會把80%的時間花在追究責任上,20%的時間花在解決問題上。而在高效率的群體裡,往往是用80%的時間來想對策,20%的時間想誰對這個問題負有責任。習慣指責別人,往往是因為沒有責任感,而且過分擔心和關注別人的看法,害怕失敗,有了問題就想辦法推卸責任。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第5種非理性信條是,認為如果自己對事情多一些憂慮,那麼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一定比當初想象的要好

。但是不必要的杞人憂天往往讓自己很不安。

第6種人生信條是,總是尋找最完美的答案。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尋找完美答案往往自己難免帶來挫敗感。正確的做法則是,對不完美抱有寬容的態度,不斷的去改善,儘自己所能讓事情達到最佳狀態。

第7種人生信條是,認為逃避困境和責任比正視它們要容易得多

。比如有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個愛酗酒的人,有一天從書上看到酗酒對身體健康很不利,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於是他馬上把書合上,說太可怕了,從此以後再也不看書了。這就是逃避心理,他應該正視的是酗酒這個問題,而不是其他。

第8種人生信條是,如果對事情若即若離,置身事外,那麼就會很開心

。這種心理確實讓他們避免了很多錯誤,但是也讓他們的生活少了很多激情,甚至讓他們的生活變得了無生趣。

第9種人生信條是,認為自己現在的心情不好,是因為最近發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造成的。

這樣就會讓自己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過度關注,增加自己的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第10種人生信條是,認為不合理的事是不應該存在的,如果真的存在了,自己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應對。

能夠相信自己的過分反應都是因為不良的情緒產生的,這很容易,但這種看法並不是說有就能有的。可是如果能夠認識到導致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是你自己的認識,將有利於你採取正確的方法,去改變你的非理性思維方式。

正是以上這10種非理性信條,控制了我們對事情的認識,使我們常常反應過激,變得被動。其中前四種最為常見和最為重要。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四,4步法改變認識,從而改變情緒,改變行為。

埃利斯給出了4個步驟,來對付我們的恐怖化、應該化和合理化思維,幫我們應對過激情緒。

第1步,要反思在當前的困境當中,自己有哪些感覺和行為是不恰當?自己有哪些過激反應?

第2步,要反思自己陷入了前面說過的10種非理性信條中的哪一種,以至於如此不開心,如此反應過激。

這一步要思考:一,關於自己有哪些非理性想法?二,而關於別人有哪些非理性想法?三,關於這種情形有哪些非理性想法?

第3步,自己該如何回擊自己的非理性信條,問自己“我必須……嗎?”

第4步,問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用最佳選擇來代替了自己的恐怖化、應該化和合理化。你可以說“我更願意……”,“我喜歡……”。

透過上面這4步,我們往往能夠擺脫恐怖化、應該化和合理化,從而採取恰當的行為。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假如一個人正在離婚。她變得非常煩躁,傷心失望,非常抑鬱。

步驟一,她可以問自己有哪些過激的反應。

恰當的反應是:失望和傷心。

不恰當的反應是:煩躁不安,總是發脾氣,非常內疚,不願跟人打交道。

步驟2,她可以問自己:是哪些非理性信條讓自己反應如此過激?

a。關於自己有哪些非理性的想法,她是不是把事情恐怖化了:離婚了萬一再找一個不如現在這個怎麼辦?萬一孤獨終老怎麼辦?萬一以後遇到事情沒人幫忙怎麼辦?

b。關於別人,有哪些非理性的想法,是不是在想:他簡直是個人渣,我恨死他了,他從來沒有想好好過日子。朋友們也一定會認為我是一個失敗者,不會經營婚姻。

c。關於這種情形,有哪些非理性想法?

這太不公平了,我為這場婚姻付出了這麼多,耗費了大好的年華。最後卻以離婚收場。

遇事總是情緒失控?試試這四步法,幫你更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

步驟3,如何對抗自己的非理性信條?

“如果以後我不再結婚,一個人生活真的就那麼恐怖嗎?不”,“離婚就一定是失敗者嗎?不”,“離開他就一定找不到別的人愛自己了嗎?不”,“一個人的付出就一定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嗎?不”。

第4步,用最佳之選來代替非理性想法。

我希望他愛我,我希望他和我一起好好生活。但是如果他不同意,我一個人過生活也不會那麼糟糕,我同樣會活得快樂,生活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去做。

經過這4步,她可能還會有悲傷和痛苦,但是不會有抑鬱、煩躁、生氣、悲觀失望等等這些過激的情緒。

當一個人在認識到自己把問題恐怖化、應該化、合理化之後,馬上會想到最佳之選擇,那麼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你,你就可以找出最佳的方案來對付目前的困境。

這4個步驟在剛開始的時候,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加以練習。我們在堅持用這4個步驟來處理問題,一開始可能會化一些時間思考,慢慢地所用的時間會越來越短。這時,我們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我們的情緒了。

總而言之,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這本書裡,心理學家埃利斯用理性情緒療法給我們提供了控制情緒的有效方法,讓我們在煩躁的生活中變得陽光、快樂起來,以便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