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簡介結語從以上分析可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文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是對偶,可說全篇行文最大特色,可歸因於本文的特殊文體──辭賦,對照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正是詩賦與駢文盛行的時代,因此行文上受時代風氣所薰染,講究對偶與用典,這也是本文引用修辭法層出

日暮欲何之中何之的意思

“修辭是文學的美容師,修辭可以美化文學,文學可以美生命。” 此語道出修辭對於文章的重要性。而陶淵明的辭賦雖則僅存三篇,分別是《感士不遇賦》、《閒情賦》以及《歸去來兮辭》,但在辭賦史上,卻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尤其《歸去來兮辭》更是歷來為人所稱道、備受推崇的一篇作品。此賦表達了陶淵明出仕到歸隱的心路歷程,可說是作家的一生寫照,高中語文更是收錄此文作為教材,有鑑於此,本文擬從修辭角度分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以期達到最全面且深入的探討。

01

對偶修辭法

凡是在語文中,同一句中的上下兩個短語以及上下兩個、四個、六個或六個以上短句中的奇句與偶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詞性相同、平仄相對的一種修辭技巧,叫作對偶。對偶依形式可分為四類:單句對、當句對、隔句對、長對。以下將文中使用到對偶修辭法的句子羅列於後,再加以歸類說明列舉如下:

1、悟已往之諫,知者之可追(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2、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3、問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4、童僕歡迎,稚子候門。(平平平平,仄仄仄平)5、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依對偶的形式分類而言,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協調,屬於單句對,又叫單對。上列第一句至第二十句雖然只有字數相同,並不完全符合詞性相同、平仄協調的條件,但就句式來看,可以說是對偶中較為寬鬆的對句方式,因此皆算是單句對。單句對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文中使用最多的一類修辭手法,呈現本文作為一篇變體騷賦的文章特色。而第二十一句“覺今是而昨非”與第二十二句“請息交以絕遊”這兩句扣除第一字與第三字,也就是單看“今是昨非”與“息交絕遊”,依對偶的形式分類而言,在一句當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叫作當句對,又叫句中對。

在“今是昨非”這一句當中,“今”對“昨”詞性相對,而平仄未相對,“是”對“非”詞性、平仄皆工整。在“息交絕遊”中,“息”對“絕”詞性相對,而平仄未相對,“交”與“遊”也是詞性相對,而平仄未相對,這並不能說這句就不是對偶,因為對偶除了以句型來判斷之外,也可依對偶的寬嚴來分類,只要符合平仄相對或者是詞性相同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說是寬對。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對偶修辭是本文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它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極為顯著,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充實,充滿詩歌語言的美感。這也是六朝辭賦的重要特徵,體現辭賦駢偶化的獨特時代特徵。儘管陶淵明是位追求文字平淡自然的詩人,在此文中亦大量使用了對偶修辭法。

02

映襯修辭法

所謂映襯,是指在語文中,將兩種相反的觀念或事物,對立並列,互相比較,以便語氣更增強,意義更明顯的一種修辭技巧,又可稱襯托、對照、對比。映襯可分為反襯、對襯、雙襯三種。 本文使用映襯的句子有四處:

1、悟“已往”之諫,知“者”之可追。2、覺“今是”而“昨非”3、“世”與“我”而相違4、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休”。

以上四句都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從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描述,形成強烈對比的修辭手法,這種映襯稱作對襯。如第一句“已往”與“來者”是強烈對比,第二句“今”與“昨”、“是”與“非”也是強烈對比,陶淵明認為今日歸隱是正確的抉擇,從前做官是錯誤的決定。

文章透過今與昔的對照,使作者棄官歸隱的念頭更加強烈,返璞歸真的行動更加堅定。再看第三句“世”與“我”,第四句“萬物得時”與“吾生行休”,將我、吾生與世、萬物並舉而觀,充分凸顯陶淵明對自我的肯定以及對世俗的摒棄,以上四句皆是屬於兩種事物對舉而觀的對襯。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03

設問修辭法

所謂設問,是指在語文中,故意採用詢問語氣,以引起對方注意的一種修辭方法。設問依內容分類,可以分為提問、激問、懸問三種。

1、歸去兮,田園將蕪胡歸?2、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3、曷委心任去?4、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5、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凡是激發本意而問,叫作激問,激問的答案在問題的反面。以上除第二、四句外皆屬於此類。如第一句“田園將蕪胡歸?”田園將要荒廢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意思是應該要趕快回去。再如第三句“曷委心任去?”為什麼不順著心意決定去留呢?

意思是要順著心意而為。第五句“樂夫天命復奚疑?”說自己應該樂天知命,不再懷疑。而另一類表達作者內心確實存有疑惑,而刻意將此疑惑懸示出來問讀者的一種設問,叫作懸問。如第二句“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既然當初選擇了心神被形軀奴役的為官生活,為什麼還要悲傷憂愁獨自感嘆呢?第四句“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陶淵明問自己為什麼要終日心神不寧好像有所請求而向外奔球走告呢?他沒有預設答案,而是提出自己的疑問,所以是懸問。

設問的使用,改變了文章平鋪直敘的平淡無奇,形成文氣上的波瀾起伏,可以強調出作家所欲強調的主題,引起讀者的注意,造成行文時跌宕有致的句式變化。尤其是反詰的語氣,更是強調出陶淵明內心對於過去做官的否定,以及對今日歸隱的肯定與迫不及待。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04

類迭修辭法

凡是在語文中,接二連三地反覆使用同一字詞、語句的一種修辭技巧,叫作類迭。

類迭的內容有字詞的類迭、語句的類迭,表達方式有接連的類迭、隔句的類迭。種類可分為四類:迭字、類字、迭句、類句。

1、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2、“載”欣“載”奔3、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4、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5、景“翳翳”以將入6、“或”命巾,“或”棹孤舟7、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8、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休9、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

本文所用類迭修辭的句子中,可分為兩小類,一類是“迭字”,是同一字詞的連續使用,例如舟“搖搖”、風“飄飄”、景“翳翳”、木“欣欣”、泉“涓涓”、“遑遑”兮,或動詞、或形容詞,同一字重迭使用,是為迭字。另一類是“類字”,是同一字詞的間隔使用,例如“載”欣“載”奔、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同一個字間隔著出現,屬於類字。類迭的使用可以使文句讀來具有詩歌韻味,充滿一唱三嘆、回還往復之效果。

05

引用修辭法

所謂引用,是指在語文中,有意援引別人的言論、材料、文獻、史料典籍、格言、諺語、成語、警句、故事、寓言、歌謠、俚語等,以闡明或左證自己的論點,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一種修辭技巧。 引用就來源而論,分為直接引用、間接引用兩種。就形式而論,分為明引、暗用、活用、借用四大類。

1、田園將蕪“胡歸”

“胡不歸”三字作者並未指明出處,為“引用法”中的“暗用”,而作者寫作並未

更改原文,屬於“直接引用”,原文出自《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2、“三徑”就荒 ,松菊猶存

此處陶淵明用自己的語言轉述了原文的大意,屬於“引用法”中的“間接引用”,

也是不指明出處的“暗用”。三徑指三條小路,根據東漢趙歧《三輔決錄逃名》記載,

西漢末年的袞州刺史蔣詡,因為王莽專權,辭官到杜陵隱居,荊棘塞門,房屋旁有三條

小路,只同逃名的求仲、羊仲兩人來往。作者借用這個典故代指他家中的小路。

3、審容膝之安

本句經陶淵明加以消化轉為自己的文字,因此為“引用法”中的“活用”與“間接引用”。典出《韓詩外傳卷九二三章》:楚莊王以金百斤聘北郭先生,他妻子說:

“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前方丈,所甘不過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其可乎?”於是遂不應聘。容膝是指僅堪容膝的居室。陶淵明在此表

示雖然身居僅堪容膝的斗室,也能夠知足心安。

4、復“駕言”兮焉求

駕言為“引用法”中的“暗用”與“直接引用”,出自《詩經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駕言指出遊。

5、曷委心任去

本句不直接引用原文,而是間接引述稽康《琴賦》原意,變動文字,加以靈活運用,屬於“引用法”中的“活用”。且亦為“間接引用”。典出稽康《琴賦》:“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析任去留。”

6、或植杖而耘耔

本句屬於“引用法”中的“活用”與“間接引用”。典出《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脫胎於論語而又變動了文字,說自己有時候拄著手杖耘田除草和培土。

7、臨清而賦詩

本句屬於“引用法”中的“活用”與“間接引用”。典出稽康《琴賦》:“臨清流,賦新詩。”

8、樂夫天命復奚疑

本句屬於“引用法”中的“活用”與“間接引用”。典出《周易繫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陶淵明在此引用了古代典籍上的文句,將古人抒發感情的文句作為自我情感的代言,企圖取得更多的共鳴以強化文章的說服力與渲染力,也讓文章深化成為典雅的書面語言,成為士人階層獨特共通的文章語彙。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06

象徵修辭法

所謂象徵,是指在語文中,由於理性的關聯與想象、社會的約定俗成,使用具體的意象來表達抽象的觀念與情感,或使用一種看得見的符號來表現看不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技巧。象徵的表達方式,是間接敘述而不是直接指明。象徵依形式而言,可分為明徵與暗徵,依內容而言,可分為普遍象徵和特定象徵兩種。

1、“松菊”猶存2、“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3、撫“孤松”而盤桓

本文的“松”、“菊”可以說是作者詩文當中反覆不斷出現的意象,代表著作者堅貞不屈的操守與隱逸恬淡的志趣,是陶淵明作品中所創造出來的傳統,並被後代文人所繼承與發揚。例如陶淵明飲酒詩其四“自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奇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皆以松樹入詩,用傲霜鬥雪、卓然獨立的青松以寄託自己堅貞不屈、不隨俗流的高風亮節。

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周敦頤《愛蓮說》:“晉陶淵明獨愛菊”,就是淵明偏好菊花最好的例證。陶淵明也喜歡以“雲”與“鳥”的意象以象徵自我的恬淡與孤獨,例如陶淵明飲酒詩其四“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其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等,此種修辭就形式而言是暗徵,就內容而言是普遍象徵。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07

借代修辭法

所謂借代,是指在語文中,借用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一般經常使用的名稱或語句的一種修辭技巧。本文中策“扶”以憩是屬於原因和結果互相介代的例子。借代的使用讓文章更有趣味,以特定的字詞取代常見稱呼,增添閱讀樂趣。

08

轉化修辭法

轉化又叫比擬、擬化、假擬。所謂轉化,是指在語文中,敘述一件人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種本質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加以形容描寫的一種修辭技巧。轉化可分為三小類:人性化、物性化、形象化。

本文中“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屬於轉化中的人性化,作者把雲當作人來描述,使雲具有人的行為動作、思想情感了。這樣的寫法使客觀的景物點染上作家主觀的情感,成為有情世界中的一種存在。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09

轉品修辭法

一個詞彙,改變其原來詞性而在語文中出現,叫作轉品。

本文出現了兩處使用轉品的例子:“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悅”本作形容詞,指喜悅,在此作致使動詞,為使……喜悅之意,本句是說親戚的情話讓我喜悅。

“樂”本為名詞,指音樂,在此作動詞,為喜愛,本句是說喜愛琴書讓我消除憂愁。轉品的作用,使文字更為活潑,予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展現陶淵明駕馭文字的功力。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10

感嘆修辭法

感嘆定義:“當一個人遇到可喜、可怒、可哀、可樂之事物,常會以表露情感之呼聲,來強調內心的驚訝或讚歎、感傷或痛惜、歡笑或譏嘲、憤怒或鄙斥、希冀或需要。這種以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就叫感嘆。”

本文使用感嘆的句子“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是利用助詞“乎”構成感嘆句,而非使用嘆詞的感嘆句。感嘆句的效果讓讀者明顯感受到作家主觀的強烈情感,使文章充滿作家個人風格,而不再只是一篇冰冷僵硬、缺乏溫度的文字組合。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文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是對偶,可說全篇行文最大特色,可歸因於本文的特殊文體──辭賦,對照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正是詩賦與駢文盛行的時代,因此行文上受時代風氣所薰染,講究對偶與用典,這也是本文引用修辭法層出不窮的原因。

次多的修辭手法是類迭,類迭的使用讓文章有了節奏感,增添一唱三嘆的韻致。而設問、映襯、象徵使用也各出現四至五次,設問使文章的寫作多了語氣的變化,不再平板;映襯凸顯了作者與世乖違的人生價值取向;象徵表現了作者詩文與本文的關聯性,形成一有機之整體,體現了作者獨特的人格特質,也形成了獨特的詩文意象。其他還有借代、轉化、轉品、感嘆等等,偶然出現。這些修辭藝術讓本文充滿了美感,成為傳唱千古的不朽佳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