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端午習俗……到浦東航頭打卡“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簡介”近年來,航頭鎮不斷挖掘本土地域特色,順延“鹽”“鶴”“家”文脈,透過舉辦傳授班、文藝創作、巡演展示、新媒體宣傳等方式,對民間舞蹈《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和《浦東端午習俗》三項市區級非遺專案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地保護傳承,讓文化遺產真正

端午節的由來與風俗文化什麼意思

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端午習俗……到浦東航頭打卡“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以前只看別人跳過舞蹈《賣鹽茶》,今天我也學會跳啦!”“當場做出來的下沙燒賣味道真是一絕啊!”“原來端午節除了包粽子、划龍舟,還有做香囊、編蛋袋的習俗啊,不僅美觀,還有‘平安無事’的寓意呢!”

昨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航頭鎮文化服務中心鶴沙分中心內舞姿婀娜、美食飄香,2021年航頭鎮“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系列活動為廣大市民奉上了一場“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為主題的航頭非遺文化盛宴,讓大家

感受非遺傳承,品味傳統文化。

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端午習俗……到浦東航頭打卡“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活動當天,民間舞蹈《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浦東端午習俗》(粽子、五色蛋袋、土布香囊製作等)航頭聞名遐邇的市、區級非遺專案集體“走秀”,引來不少市民前來參與互動體驗。

各展示體驗平臺前,大家一邊品嚐著熱氣騰騰的下沙燒賣、端午粽子,欣賞著五色蛋袋、土布香囊等手工藝者的巧奪天工,一邊學習著舞蹈《賣鹽茶》的各個動作要領,體驗著包粽子、做香囊的傳統技藝,領略著家鄉航頭傳統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享受了古老非遺給現代生活帶來的驚喜。

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端午習俗……到浦東航頭打卡“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舞蹈愛好者劉阿姨喜笑顏開,直呼過癮,“像學跳舞蹈《賣鹽茶》、端午節做香囊等平時很少有機會去嘗試,希望以後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航頭的傳統文化。”

近年來,航頭鎮不斷挖掘本土地域特色,順延“鹽”“鶴”“家”文脈,透過舉辦傳授班、文藝創作、巡演展示、新媒體宣傳等方式,對民間舞蹈《賣鹽茶》《下沙燒賣製作技藝》和《浦東端午習俗》三項市區級非遺專案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地保護傳承,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非遺”美食——下沙燒賣

“下沙燒賣”是浦東南匯地區一款歷史悠久的民間點心,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據《南匯縣誌》《民俗上海》《鶴沙文化》等書記載,當時朝廷派兵駐紮下沙打擊倭寇,老百姓為了犒勞將士而特地製作了美味的點心。由於點心是邊燒邊賣的,因此得到“下沙燒賣”的名號。

近年來,航頭鎮重視“下沙燒賣”在傳承民族精神方面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內涵和潛在市場經濟價值,不遺餘力地加大了對“下沙燒賣”的扶持力度。《下沙燒賣製作技藝》於2011年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5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下沙燒賣”從小吃點變身為“非遺”美食,身價倍增。

地域“文脈”——賣鹽茶

《賣鹽茶》是上海地區比較少見的土特產,記載著原生態的鹽文化和海洋文化,見證了浦東鹽場變遷、製鹽演變、鹽民生活寫照等,它對研究上海浦東發展頗具歷史價值。2007年,民間舞蹈《賣鹽茶》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賣鹽茶》能流傳至今,源於共同的鄉愁文化和良好的文化傳承。

近年來,航頭鎮不斷加大對《賣鹽茶》的保護、傳承力度,全方位、立體式地加以宣傳推廣和傳承發展,每年透過舉辦非遺傳授班、“非遺就在你身邊”為主題的文化遺產傳承系列活動等,走進社群、走進校園,不斷壯大傳承隊伍。

家鄉的味道——浦東端午習俗

浦東端午習俗,具有悠久的流傳歷史,至少在清乾隆年間已十分流行。航頭原處在長江與錢塘江交匯的海岸線上,東臨東海,南依杭州灣,西傍黃浦江,北枕長江口,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5月的浦東航頭,田間艾草處處茂盛,水邊菖蒲叢叢青綠。

時至今日,端午時節,浦東航頭地區的老百姓還會在自家門戶上懸掛菖蒲或艾草。端午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核心,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飲食文化、地域文化等豐富文化的活態載體。2019年航頭鎮申報的《浦東端午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第七批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者:唐瑋婕

編輯:祝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