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簡介割藤埔土樓立於整個村莊中心,按馬蹄形狀而建,也稱馬蹄樓,該樓設計建設房間23間,目前居住的有8戶28人,村民以種植枇杷、香蕉和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

峨嵯怎麼讀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去過寧德太姥山的人,都會被那裡的奇峰異石所震憾。其實在漳州雲霄縣,也有一座類似的山峰,雖沒有太姥山的名氣,但是景觀卻毫不遜色!它就是有著“閩南井崗山”之稱的烏山。

烏山因山外表呈烏黑色,故名烏山。位於雲霄縣西部,距縣城30公里,逶迤於福建省南部的雲霄、詔安、平和三縣的邊界,海拔1117米,脈走閩粵兩省,主峰海拔1050。6米。烏山自然景觀可用兩句話概括:“奇峰、異石、曲洞、碧水、雲海”,“環境無汙染,避暑是佳地,風情有特色,閩南一勝境”,是人們尋幽探秘的好去處。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由於烏山地處三縣交界,因此登山的線路有三條,景色優美,而且不收費,因此每年都會吸引著眾多驢友前往攀登。但是除烏山主峰是屬於對外開發的,其它線路尚未開發,盲目攀登的話就非常容易迷路,而且深山裡手機訊號很弱,更有可能失聯,十分危險。上週廈門有十個人就迷失在烏山之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我對此事件不作評價,這篇文章,只是介紹烏山常規線路的玩法,為大家提供一條顏值與安全值雙高的烏山遊覽路線,快樂遊烏山!來次美麗邂逅,來個心靈之約。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從雲霄縣城走532縣道往烏山方向,第一站首先來到的是和平鄉割藤埔村。

割藤埔村系200多年前由下河鄉梅林村銀坑自然村農民到此開墾田地,而後居住於此繁衍定居而成的村落。位於雲霄縣和平鄉西面,以吳姓為主。割藤埔土樓立於整個村莊中心,按馬蹄形狀而建,也稱馬蹄樓,該樓設計建設房間23間,目前居住的有8戶28人,村民以種植枇杷、香蕉和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

在532縣道旁,剛修了一處觀景臺,從此處是欣賞割藤鋪村田園風光的最佳位置,只見一曲清流繞古村,馬蹄形土樓建在青山碧水之中,一切仿若世外桃源。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內洞傳統古村落依山傍溪,分佈有70餘座民居,古樸素雅,錯落有致,融合了客家土樓和閩南石厝的建築風格,緊緊簇擁著中心圓樓,形成了眾星拱月的獨特景觀。中心圓樓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由20間弧形土屋圍建而成,是當時的鄉紳吳彩所建,故名“吳綵樓”,後得歷代政府和鄉賢重視,多次出資修繕,得以儲存至今,為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內洞村是遠近聞名的古村落,村前小河繞村邊而過蜿蜒曲折,村後群山聳立,四面環山,村莊依山而建,山勢猶如“金交椅”。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繁衍著幾十代人的生息與安居。村中的那棵高大的百年榕樹是內洞村的圖騰與象徵,榕樹下的古民居建築更是傳承著古樸的閩南風情在“吳綵樓”下面還有一座廢棄的土堡,土堡內的房屋建築和牆體多已倒塌,只留下這扇用巨型條石砌成的堡門仍屹立不倒,似在訴說著內洞村那些塵埋的歷史。

嵯峨烏山,別有“洞”天!

內洞溪發源於烏山山脈,自內洞村旁流過,溪中盡是溪石,流水清澈見底,可見游魚百許,悠然戲水。沿著內洞溪往上游走不遠,這裡溪流大而地勢險峻,兩岸怪石嶙峋,灘奇水異,形成多級高低錯落的飛瀑流泉,與溶岩峰林交相輝映,雖無大瀑布之波瀾壯闊,卻也是小家碧玉,甚是美豔秀氣,適合溯溪探險。

感謝你與本編的一同成長 百忙之中的瀏覽 您的評論、點贊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舞 我們下期再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