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簡介光有情懷,不叫文化廣東人飲茶,從不趕時間茶盅沏茶,點心紮實,推著點心叫賣的阿嬸,拿著茶壺來回的堂倌,以及舊式吊扇、懸在半空的鳥籠、滿堂的木製傢俱共同渲染的氣氛——香港蓮香樓的一切,都堪稱廣州老茶樓的經典範式

得閒是普通話嗎

本文轉載自新週刊

作者:阿柒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廣式早茶,滿桌溫情。/ 全景

最近,又一個老字號要步入歷史了

。經營92年的香港知名傳統粵式老茶樓“蓮香樓”,即將在這個月底休業。

事實上,兩年前早有訊息傳出,蓮香樓店鋪面臨地產商收購,有可能在2019年租約期滿後遷出進行清拆重建。當時就有大批老茶客深感不捨,甚至有人擔心廣州茶樓飲茶文化沒落,廣東早茶從此變味。

老式茶樓的式微,固然可惜。

但私以為,廣東人對早茶的執念是不以空間變化為轉移的,老茶樓要生存,唯一要做的,就是讓年輕人成為自己的老顧客。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蓮香樓的招牌,是很多老廣的記憶。

光有情懷,不叫文化

廣東人飲茶,從不趕時間

茶盅沏茶,點心紮實,推著點心叫賣的阿嬸,拿著茶壺來回的堂倌,以及舊式吊扇、懸在半空的鳥籠、滿堂的木製傢俱共同渲染的氣氛——

香港蓮香樓的一切,都堪稱廣州老茶樓的經典範式。

但是,當你真的打算在週末忙裡偷閒,到中環蓮香樓去嘆一杯茶,那多半是要失望的。並非點心品質變了,也不是水不滾茶不靚了,而是你根本無法“享受”本應愜意的飲茶時光。

走上二樓,一眼望去,人挨著人。點心車子一出來,茶客一擁而上,想吃什麼基本靠搶,搶不到就認命,鬧哄哄,亂糟糟。

好不容易找個位置,必須搭桌。本來吧,在興旺茶市,搭臺也是常有的事。但在這裡,一張小桌起碼要搭三張單以上,一不小心真的會夾到別人籠子裡的燒賣,尷尬。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繁華的香港街頭,蓮香樓的門面顯得很老派。

想用一張報紙打發一個早上是不可能的,摩肩擦踵的狹促空間,使你無法把報紙攤成直角,看個十分鐘,手不累眼睛也累,點心車不時撞倒椅背——再說,還有幾個人禿鷹似的站在你身後,巴巴地等著你走。

於是,你只好急急忙忙地搶完點心,急急忙忙地囫圇吞棗,急急忙忙地埋單走人。除了價錢實惠,你再找不到“嘆茶”的那份悠閒。

你當然會喜歡那杯普洱的香滑醇厚,也熱愛那個叉燒包的肥瘦適中,更迷戀這裡不會用環境和服務討好客人的老茶樓世相。然而,你的身體分明感覺到,雖然身在老茶樓飲茶,卻完全不像在飲茶。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擁擠的香港蓮香樓。

廣東人飲茶,飲的是什麼?

有人說,飲茶等同於吃點心,畢竟他們太過嗜吃,硬是發展出過千種精緻點心來;

有人相信,飲茶飲茶,關鍵還是一杯靚茶,所以才有老茶客自帶茶葉,茶皇廳則是他們最後的倔強;

有人認為,重要的是茶樓這個特殊空間營造出來的煙火氣,以及long碗lok筷、斟茶叩指、加水揭蓋等飲茶的儀式感。

但我始終覺得,飲茶的美妙體驗,在於“偷閒”。

這是一段從忙碌緊湊的日常生活中“偷得”的例外時光,你可以和同桌的陌生人交談,也可以一盅兩件自斟自飲;你可以和一家老小閒話家常,也可以只顧自己看報紙放著伴侶不管。

重要的是,你在這段時間裡,可以放下煩心事,放鬆你自己。一餐茶,很可能從上午一直坐到下午,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

廣東人很熟悉一句客套話,“得閒飲茶”,意思是大家都很忙,什麼時候有空再一起去茶樓花時間。如果連飲茶都趕時間,那就不如不喝了吧。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茶樓裡盛放的是一份清閒。

時光滾滾向前

廣式早茶其實一直在變

香港中環蓮香樓方面表示,茶樓營運至2月底,之後會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次與茶客會面。

我相信它會以更好的面貌迴歸,所以並不感到惋惜。

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傳統茶樓活化石,固然是似水流年中一直安然自若的城市風。但是,人多、服務差、體驗不好,已經令它越來越不適合真正的茶客去“打躉”。畢竟,飲茶,飲的還是生活。

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是一切老字號茶樓都面臨的生存問題。

講真,香港蓮香樓的休整來得算遲。它的同門兄弟廣州蓮香樓早就經歷過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幾度易主,歷經挫折,卻從未停業,從未虧本,堪稱中國酒樓茶肆史上的奇蹟。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在廣州的第一家蓮香樓。

如今的廣州蓮香樓,非工作日依然門庭若市。一樓糕餅門市熙熙攘攘,二樓西關風情的廳堂坐滿老茶客。很多老茶客仍然日復一日地來這裡喝茶,他們喜歡老茶樓的人情味。不過,廣州蓮香樓話事人清楚認識到,老茶樓要生存,需要吸引更多的新生代。畢竟,老茶客的生命是有限的,單靠街坊生意也很難維持。

如果情懷黨們因此就要詬病傳統茶樓討好年輕人就是變味,恐怕就太過食古不化了。

事實上,廣東早茶一直在變。比如說,廣式早茶所謂“一盅兩件”,並非一開始就有。

廣州茶樓的前身是清末的“二釐館”,多是開在街邊巷口的小攤,茶價二釐,供應粥粉面、也賣鬆糕食品。

後來才出現稍微高階的茶居,飲茶也講究起來,但也只有“一盅”,還沒“兩件”。每人一盅綠釉壺泡茶,茶客多是勞苦大眾,是他們工餘歇息、發牢騷的社交場所。

直到廣州商業更為繁榮的晚清,體面的茶樓才開始興起,比如三元樓、陶陶居、怡香居等。嘆茶的內容,就開始包括吃點心,這才有了“兩件”。

“兩件”的質量也越來越精細,從芋頭糕、蘿蔔糕這種頂飽的食物,到叉燒包、馬蹄糕、燒賣、蝦餃等點心應有盡有。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點心永遠是早茶的主角。

到如今,除了傳統的蝦餃燒賣鳳爪排骨艇仔粥,很多茶樓還推出了不少新玩意,比如“豬仔流沙包”“天鵝榴蓮酥”“酥皮流心糯米餈”等,廣州人對美食的永無止境,他們貪新鮮,也愛傳統。

所謂“早茶”,也不早了。幾十年前,我們的祖輩早上不到5點就要去茶樓門口等開門,

隨著現代人作息時間的改變,現在廣州人一般都是睡到自然醒才去茶樓,一頓早茶,吃成了brunch,直落也是十分洋氣了。

至於飲茶地點,以前的老茶樓多扎堆老城區,近十多年間,隨著珠江新城及各行政區商業綜合體的崛起,廣式茶樓也挺進了新城區。連念舊的老廣,偶爾也要到珠江新城的空中一號喝早茶,趕一趟時髦。

在點心單上劃勾,或者乾脆掃二維碼點餐,不再需要追著點心車搶食物了。

一邊飲早茶,一邊俯瞰珠江,不可謂不嘆。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城市在現代化,茶樓也在現代化。/ upsplash

不變的是

得閒飲茶的執念

飲茶,食物好、服務好是基本。而最重要的體驗,當然是適合“打躉”,長時間停留才能有所謂的“嘆”字。

現在,廣州茶樓競爭激烈,既有傳統口味和園林環境,又有新派改良和現代格局,選擇很多。我不認為傳統茶樓才是廣式飲茶文化的代表,畢竟,不變的情懷,其實是廣東人得閒飲茶的執念。至於去哪裡飲?哪裡舒服去哪裡唄。

老實說,如果不是1910年廣州“茶樓大王”譚新義眼光超前,收購蓮香樓,並由122個股東重新集資4114股,以總投資額12420兩白銀擴建裝修,蓮香只是一個糕餅店,不會有後來的輝煌。真真是先進的股份制度和合理的管理方法,令蓮香樓在20世紀初獨佔廣州茶樓業鰲頭。

一個世紀以後,一眾廣州老字號茶樓在企業改制浪潮中沉浮,蓮香樓也不例外。

好在,它是浮起來的那一家,事實證明,轉制帶來的運營思路上的改變,確實帶來了業績的提升,蓮香樓煥發了新生機。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熱鬧的茶樓。/ 全景

同樣靠轉營走出新路的,還有廣州酒家、泮溪酒家、南園酒家、北園酒家等老字號茶樓。

高檔如白天鵝賓館的玉堂春暖,重新開張之後,依然備受廣州人追捧,週末去飲茶必須早早等位。這裡仍然有最出色的廣式點心,亦有最廣州的白鵝潭江景,味道和服務穩定,連挑剔的米其林都無法忽視它。

親民如大同酒家,因資金斷裂而離開沿江路之後,去年也在天河的中心地帶中信廣場捲土重來。價格依然親民,出品水準照舊,廣州人又吃到了招牌沙琪瑪和筍尖蝦餃。

“孖陶”還在上下九坐鎮,但它早就生出了一堆出色的“兒子”。陶陶居於2015年開始在正佳廣場開設了第一家新店,轉營新派粵菜,現代餐廳格局糅合西關設計元素,在出品、服務和裝修上緊跟消費趨勢,頗得年輕食客歡心。

延續百年的廣州早茶,照樣可以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

老茶樓要做的事,只有一件,服務更年輕的人,讓新新茶客成為自己的老茶客。

反正,不管老的嫩的,廣東人得閒就要飲茶,這件事他們來真的,可不是客套。

在廣東,“得閒飲茶”不是一句客套話

說真的,得閒飲茶吧。/ 全景

本文來自新週刊微信公眾號。《新週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為定位,享有傳媒界“話題策源地”的美譽。關注新週刊公眾號(id:new-weekly),每天瞭解最新銳的話題和生活方式。

編輯: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