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元稹如何在西廂記始亂終棄

簡介《一字至七字詩·茶》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頭牌名媛什麼意思

“唐朝大詩人元稹。然而,提起元稹,人們也就會想起薛濤。這位在大唐元和年間巴蜀社交場上最受歡迎的的頭牌名媛,曾令無數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就在薛濤風生水起、名動兩川的時候,奉命按察兩川的監察御史元稹來到了薛濤身邊,上演了一部一邊包養名妓、一邊反腐倡廉的風流大戲。

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元稹如何在西廂記始亂終棄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即公元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20的韋叢下嫁給了24歲的元稹。此時的元稹只是朝廷秘書省校書郎。出身高門的韋叢並不勢利貪婪,沒有嫌棄元稹。相反,她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和元稹的生活雖不寬裕,卻也溫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這樣的生活僅僅過了七年,韋叢因病去世。此時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奉命按察兩川。心懷喪妻之痛的元稹遇到了巴蜀名媛薛濤。

元稹在奉命調回長安的路上投宿館驛,半夜,碰巧仇士良也大駕光臨。仇士良得知驛館的上房被元稹佔了,就讓他識相點把房間讓出來。說讓就讓也太沒面子了,元稹自然沒肯答應。仇士良身邊的大小太監對著元稹就是一頓猛抽猛打,打得元稹“襪而走廳後。士元追之,後以棰擊稹傷面。”事情鬧到長安,仇士良是權傾朝野的人物,當然不會有錯,那元稹就一定不對了。這個時候,元稹的反腐倡廉得罪的人紛紛落井下石。調查結論是元稹舉動有失官員體面,時任宰相的李吉甫便乘機建議唐憲宗把元稹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為此,白居易等人多次為元稹鳴不平,但改變不了事情的結局。

這位新人叫劉採春,是一位美豔少婦,和她的老公一起來元稹府上獻藝。劉採春擅長演參軍戲,

又會唱歌

,那種少婦的成熟嫵媚讓元稹唐文宗太和三年,即公元829年9月,元稹被召回京城出任尚書右丞相,第二年再度出京,任武昌軍節度使,在來年的7月暴卒於任所。時年52歲。三年後,63歲的薛濤鬱鬱寡歡而終。薛濤病逝,葬於現在的望江公園附近。當時鎮守成都的西川節度使

段文昌

為她撰寫了墓銘志。如今薛濤墓與碑文早已不存,但在晚唐詩人鄭谷《蜀中三首》中,可以窺見當年薛濤墓地的景色:“渚遠江清碧簞紋,小桃花繞薛濤墳。”

當《鶯鶯傳》的故事流傳了四百年以後,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這就是所謂的“董西廂”。它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衝突的性質變成了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鬥爭,張生成了多情的才子,鶯鶯成了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女子,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舊故事開了新局面。

到了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的故事改為雜劇,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西廂記》。“王西廂”與“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大略相同,但題材更集中,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旁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成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範性作品。元代賈仲明在《凌波仙》中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其實,被後人極力稱道的《西廂記》,就是王實甫在經無數人加工的基礎上撰寫的結果。但已與元稹描述自己始亂終棄的初戀《鶯鶯傳》有很大的不同了。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張生(即元稹,後皆如是)到蒲州遊覽,寄住在蒲州東面的普救寺中。當時,崔家母女將要回長安,路過蒲州,也暫住在這個寺廟中。崔家女兒叫鶯鶯,母親鄭氏是個寡婦。而張生的母親也姓鄭,若論起親戚來,鄭氏可算是張生的遠房姨媽。這一年,發生軍隊趁亂進行騷擾的事變,亂兵對蒲州進行大肆搶劫。崔家財產很多,居住此處,不免驚慌。

張生從此念念不忘,心情再也不能平靜,想向鶯鶯表白,卻沒有機會。鶯鶯的丫環叫紅娘,張生私下裡多次向她叩頭作揖,趁機說出了自己的心事。下面的故事婦孺皆知:張生委託紅娘遞紙條,崔小姐回覆說:“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生信以為真,半夜翻牆進了西廂房,卻被鶯鶯訓斥了一番,只好灰頭土腦地回去了。正絕望間,幾天後的一個夜晚,紅娘攜被子枕頭來了,安置好不久,紅娘就扶著鶯鶯小姐來了。這時的鶯鶯顯得妖豔羞澀,和順美麗,力氣好像支援不了肢體,跟先前的端莊完全不一樣。那晚,斜掛在天上的月亮非常皎潔,靜靜的月光照亮了半床。張生不禁飄飄然,簡直疑心是神仙下凡。就這樣,崔小姐在丫環紅娘的牽線搭橋下,上了張生的床,元稹遂得嘗心願。可見,元稹是知道要搞定小姐,先要搞定小姐的心腹丫環這個道理的。

隨後卻沒了下文,張生要去長安了,崔鶯鶯嘴裡不說什麼,卻滿面愁容。過了幾個月,張生又來到蒲州,跟鶯鶯又聚會了幾個月。顯然,張生根本沒有和鶯鶯成婚的意向,否則,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不能敲定呢?不久,張生考試的日子到了。臨走的晚上,張生在鶯鶯面前憂愁嘆息,鶯鶯已經知道將要分別了,憂鬱地埋怨張生:“始亂之,終棄之。”隨後,鶯鶯為張生彈一曲《霓裳羽衣曲》,可是還沒彈幾聲,琴就發出的悲哀的聲音,身邊的人都聽得哭了起來,崔鶯鶯突然“投琴,泣下流連”。急步回到了母親處,再也沒有出來。第二天早上,張生出發去了長安。

張生把崔鶯鶯這封哀怨纏綿的情書拿給朋友看,他的朋友們也開始豔詞淫聲,意淫起來。朋友問他為什麼要拋棄崔鶯鶯。張生回答:“凡是尤物,不害己,必害人。如果崔鶯鶯婚配富貴人家,憑藉著嬌寵,不成雲不成雨,就會成為蛟成為螭,我不知道她會變成什麼。從前商紂王,周幽王,擁有百萬人口的國家,力量很雄厚,然而一個女子就能讓他們亡國,就能讓他們眾叛親離,死無葬生之地,至今仍被天下人恥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戰勝妖孽,因此只好剋制感情,和她分手。”元稹就這樣把自己始亂終棄的穢行,歸罪給了一個無依無靠美麗而痴情的女子。

崔鶯鶯嫁人後,張生還以表兄的身份,想和她見面,崔鶯鶯卻始終不肯出來相見。幾天後,張生要走了,她寫一首訣別詩:“棄我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情,憐取眼前人。”從此再無訊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是元稹悼念亡妻的詩。但元稹所寫的,與所為的卻不一致。就在寫悼亡妻《遣悲懷三首》的同年,元稹在江陵府納了妾。

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元稹暴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時年五十三歲。民間傳說元稹是死於雷擊。

一字至七字詩·茶

【原文】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註釋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羅織紅紗:茶篩是紅紗製成的。

⑶銚:煎茶器具。

⑷麴塵花:指茶湯上面的餑沫。

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元稹如何在西廂記始亂終棄

【作品鑑賞】

《一字至七字詩·茶》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

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元稹如何在西廂記始亂終棄

《一字至七字詩·茶》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著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痴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說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描繪了茶的形態、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作者介紹

元稹

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元稹如何在西廂記始亂終棄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元稹如何在西廂記始亂終棄

本 名

元稹

別 稱

元威明

字 號

字微之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府

出生時間

大曆十四年(779年)二月

去世時間

大和五年(831年)

主要作品

《元氏長慶集》

主要成就

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和中堅力量

職 業

詩人、宰相

信 仰

道教

官 職

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追 贈

尚書、右僕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