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披荊斬棘,終抵群星,第五次工業革命是邁向太空的革命

簡介茵瑪·馬丁內斯在《第五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指出,太空技術將引領人類進入全新的“太空文明”時代

悲風什麼梗

2021脫口秀跨年會上第一批航天員潘佔春開玩笑地說:“現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可以自豪地拍著胸脯說——我,上邊有人!”

披荊斬棘,終抵群星,第五次工業革命是邁向太空的革命

魏佔春

曾經做過三年程式設計師的龐博說:“你們只聽說過我是程式設計師,可不知道我是給什麼東西寫程式的吧!我壓箱底兒的吹牛的梗兒就是——我有3行程式碼,在天上!”

披荊斬棘,終抵群星,第五次工業革命是邁向太空的革命

龐博

近年關於太空的話題越來越多,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新聞,隨處可見太空、星系、宇宙、航天等字眼,不啻於一場革命。

“古代認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謂之“革命”。而今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政治、教育、資訊科技、工業等各方面引起的質的飛躍都可以稱之為“革命”。”

人類自從學會馴養動物,就逐步由採集時代過渡到了農耕時代。農業革命總的來說仍是手工業的革新,18世紀60年代之後,人類就進入到了工業革命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蒸汽機的發明開始,工廠生產由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

電力的使用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產物就是電子計算機的開發和普及。人類進入了自動化時代。

數字革命、網際網路的無處不在、人工智慧的開發造就了第四次工業革命,至此人類進入了資訊化時代。

茵瑪·馬丁內斯在《第五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指出,太空技術將引領人類進入全新的“太空文明”時代。

天地蜉蝣,滄海一粟,飛仙遨遊,抱月長終

人類自古以來就認識到我們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但即便如此,也沒有放棄夢想,一直期望著“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如果蘇軾活到今日,看到人類已能登上月球,當不會再感慨“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了吧!

自從人類“直立起來”,學會抬頭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就無時無刻不在好奇著那裡有什麼。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才能去到那裡。

你身體裡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恆星

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與右手的來自不同的恆星

這是在是我所知物理學中最富詩意的東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

——勞倫斯·M·克勞斯

且不說勞倫斯人品如何,他的《一顆原子的時空之旅:從大爆炸到生命誕生的故事》裡的這段話可是迷倒了無數讀者,也揭秘了為何人類一直渴望探索太空——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星辰,宇宙也在我們體內。

披荊斬棘,終抵群星,第五次工業革命是邁向太空的革命

懷揣夢想、展望未來、披荊斬棘、終抵群星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聖埃克蘇佩裡

同樣,未知的太空文明對於人類來說存在著太多的風險;人類的體能尚未能達到在失重空間生存的極限;更勿論探索太空會耗費鉅額的成本和時間。否定的因素俯首皆是,支援則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是為了千年後的未來,當能源衰竭、氣候變暖、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時候,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謀一條出路,太空探索已經不是“可以為之”,而是“勢在必行”了。或許我們應該像《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說的那樣,教他們學會抬頭仰望浩瀚的星空!

如果說以前的月亮、星河只存在於傳說、神話裡,現在它們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兩大陣營開始了太空競賽,率先登月成了決定輸贏的籌碼。那時的太空探索還受著政治思維的制約。

如今各國已經意識到不應該用政治思維和態度去對待太空工業的未來。科學的探索如果能免受政治、經濟、軍事的影響,那將是我們全人類的福祉。

正如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樣樣精通。對於太空的探索需要掌握的技術和花費的金錢太多了,單靠一國實力只會拖慢前進的步伐。太空探索是一個客觀上需要全人類拋開國界、各展所長、共同努力的事業。或許太空探索將是促成全球一體化的有利因素。

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專案匯聚了中國的太空基建,美國的經驗,歐盟一體化合作,日本的聿鳥航天收集器,印度的搭載技術,非洲的射電望遠鏡、南美的發射基地和觀測中心……圍繞著地球的太空,該有多美麗。

當然現實中實現這一目標還有著太多的制約。書中在對各國或地區的太空研究機構的描述中也介紹了他們各自遇到的問題。既然我們都看到了這些問題,接下來就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了。在“求生存”這一大目標下,人類定會披荊斬棘、終抵群星。

遠離是為了更好地守護、驀然回首地球就在燈火闌珊處

太空就像倉央嘉措的詩所描寫的那樣:

你見,或者不見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未被征服

也未被標記

國有國界,海有海岸線,天空也有國之領空的劃分,只有太空——至今仍未被任何國家所佔領。它就靜靜地待在那裡,等著我們去探索追尋。

披荊斬棘,終抵群星,第五次工業革命是邁向太空的革命

小時候曾背過一首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人類藉助人造衛星這個“天空之眼”,置身於地球之上,客觀地觀察、守護著地球。大到氣候監控、城市變遷、森林砍伐、動物遷徙、生態平衡、臭氧層破壞;小到行車路線的規劃、犯人逃跑軌跡的追蹤,都逃不過“天空之眼”的降維打擊。

另一方面,航天業的發展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衛星發射所需要的精確、製冷、防熱防輻射等種種要求也促使了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一些發明繼而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比如:紙尿褲、真空壓縮食品,最初都是為了宇航員研發的。微波爐、製冷機則是為了研發載人飛船發明的。

<寫在最後>

這是一本科技小白也能讀懂的書,也是一本讓讀者能夠抬頭仰望星空的書。作者茵瑪·馬丁內斯在書中分析了人類為何對太空那麼執著和著迷;闡述了人類對於新的居住環境的客觀需求;總結了世界各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果和計劃;揭示了太空資源的商業開發將給人類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利益。

披荊斬棘,終抵群星,第五次工業革命是邁向太空的革命

12月25日,NASA宣佈“歷時25年,前後耗費100億美元的韋伯太空望遠鏡”終於要被送入太空了。12月26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第二次出艙活動。

一樁樁、一件件的新聞預示著“太空旅遊”乃至“太空居住”都有可能成為現實,一個嶄新的地外文明正逐步展現在我們眼前!

只要人類能夠夢想的,就一定能夠實現。

As long as mankind can dream,we can certainly achieve.——NAS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