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013 無盡輪迴,自我折磨,痛苦所在,背後是療愈的希望

簡介因為輪迴的起始在於人過往的痛苦體驗,這往往來自小時候人們“勢單力薄”,面對很多無從解決的痛苦,選擇逃避、延後、防禦是一種對自己的合理保護

無盡輪迴是什麼意思

【013 無盡輪迴,自我折磨,痛苦所在,背後是療愈的希望】

本期開篇,引用一句話:“人生本苦難重重,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是人類很多心理問題的根源”

————出自《少有人走的路》。

013 無盡輪迴,自我折磨,痛苦所在,背後是療愈的希望

上一期啊,咱賣了個關子,只說故事,提到了心理學中的現象“強迫性重複”,別名“無盡輪迴”。

人們有這樣的傾向,過去經歷過讓自己不愉快、乃至痛苦的經驗,卻下意識的讓其重複,一次又一次,

彷彿無休無止。

(說明:輪迴,不只是痛苦,讓人快樂的體驗也會被“輪迴”,但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顯然待解決的都是給人痛苦的輪迴)

這一期,咱來具體聊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以及“怎麼辦”。

013 無盡輪迴,自我折磨,痛苦所在,背後是療愈的希望

還是拿弗洛伊德案例中的小孩子作案例。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1920年發現,睡床裡的小孩子會把他最喜歡的玩具從小床裡扔出去,再哭鬧著把玩具要回來,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樂此不疲”。

仔細想想,這跟一些成年人總是不自覺的要“作”,把自己搞的痛苦不堪,這行為模式如出一轍。

只看表面,從心理和身體感覺上來說,這無疑是自找痛苦。問題是,這很不符合人的天性——趨利避害,如果某種行為對人是絕對只有害處的,人是不可能持續、重複去做的,這是人從誕生以來這麼多年生物演化的結果。意思是,一再“作”,把自己搞的難受的人,必定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了他們自己意識層面沒留意到的好處。

這,正是這些重複體驗的意義:

1、掌控感作祟:

對孩子來說,小孩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但媽媽卻不時離開,這個行為讓小孩知道“現實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讓小孩很難過,而且這個行為是媽媽主導的,孩子無法掌控。但孩子自己“作”,丟開玩具,雖然也是一種難受,但這種難受是自己主導的。

對小孩子來說,當他開始“作”,自找難受,這份難受就變成了“我可以掌控”的,一來是保護了自己的“自戀”,同時,可以掌控,某種意義上也意味著某種“確定性”和某種“安全感”。

更進一步,那些讓自己陷在痛苦中的成年人呢?

回顧往期,你會知道,一個人過去的經歷和體驗,以及這個人在那種情景中習得的應對方式,積累起來,成了一個人的現在。對人來說,雖然曾經經歷和體驗過那份痛苦和難受。從意識層面,沒人願意自找煩惱。但是,在過往的不愉快經歷中,人的大腦對那種不愉快體驗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反應模式,即便這樣的情景和人的應對方式對人“沒好處”,因為這樣的體驗人更熟悉,所以人們還是願意不斷重複它,熟悉意味著“可預測”和“確定性”,也意味著“安全感”。

那,為啥不選擇更舒服、更愉快的方式呢?哪怕從理性和邏輯上判斷明知更好?這裡有兩難:

a、一難,在於成長過程中,人沒有積累起相關的體驗,如果要換新的方式、方法,一般得人有意識地、費神地、主動地做出改變和嘗試,費力的動作難持久,有效改變卻需要你持續習慣新方法。

b、二難,在於不熟悉感,最極端的情況,莫過於做出改變,事情開始好轉,而嘗試改變的人卻開始覺得不安,總感覺“和過去的體驗不一樣”,似乎哪裡不對勁,這時候,人一旦開始傾向“熟悉感”,覺得“改不改似乎沒大影響”,人又走回老路了。

於是,就好理解有些重複“作”的現象了。起因於人們在過往的經歷和經驗有負面體驗,同時習得了低效、無效、讓自己痛苦不堪的應對模式。後來,在人們下意識地追求“掌控感”、求滿足“自戀”的時候,在無意識的指引下不斷重複那些讓自己難受的行為,讓自己一再體驗和過去類似的,讓人痛苦的情景。

再進一步講,有些人感到痛苦,想要從輪迴中跳出來。但掌控感還在作祟,長期生活在不幸的環境中,人們會發展出“特殊的預見能力”,也就是能夠預估,自己會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景再遭受痛苦。可他們跳到新環境,這份“預見能力”失效,本能的反應是“過去的經驗(難受)怎麼不管用了?”這時候,有些人追求“掌控感”,會重新下意識地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把自己拉回類似過去那種,讓自己難受的情景和體驗中。固然,這樣一方面讓人痛苦不堪,但另一方面,他們的心靈深處卻平靜下來,知道一切又在“預料之中”了,有了那份“掌控感”。

2、提高耐受度

人們在不斷地“輪迴”中,一次又一次體驗那份痛苦,可能會讓人提高對那份痛苦的耐受力。

雖然更常見一點的情況是,不斷陷在痛苦的輪迴中,人會選擇逃避這份痛苦,用種種方式迴避,刻意壓抑,讓自己“麻木”,以至於覺察力進一步下滑,更難覺察問題的根源,並嘗試解決。

3、“未完成”情節

一次又一次的輪迴,每一次輪迴,都有新的可能性,這就意味著,療愈舊有的“心傷”成了可能。

在過去讓人有糟糕體驗的經歷中,人對有些事兒有“未能完成的”、“遺憾的”、“不能釋懷”的情結,理論上,是有可能隨著時間自然消解。

可惜,這只是理想狀態,更常見的情形,是人們只是單純地陷在痛苦的輪迴中,一遍又一遍地體驗曾經歷的創傷,回味那份痛苦。

因為,覺察問題,直面問題,嘗試解決,不是人的本能。趨利避害,規避難受,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才是人的本能。

這意味著什麼?當人們本能地選擇逃避,卻被“未完成事件”所困。曾經的糟糕經歷是過去了,但人們在事件中沒被及時滿足的需求卻轉移到了潛意識,並且在後來的生活中,時不時跳出來“作祟”。讓你下意識地做一些事情將自己帶回類似過去的情境中,意圖透過吸引類似的人和事件來完成過去未完成的事情。

典型例子就是咱們往期提過的“婚姻的輪迴”,總是在戀情和婚姻裡選中那個“理性上最不願意選的人”。

具體一點的例子,比如說,小時候家庭內父母婚姻特不幸福,只是因為“為了孩子”(擔心直接離婚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而在一起,平時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天天抱怨,等孩子差不多長大了,終於在某種契機之下“大戰爆發”最後離婚。若無意外,這樣家庭的子女,在過去的家庭可能會有這樣的情節“拯救一段有問題的婚姻”,並在自己的婚姻中代入這樣的情節,然後在自己的婚姻裡也不斷經歷痛苦。

4、負面體驗的潛在利益

比如說,有人似乎特容易“倒黴”,似乎很容易遭遇各種磨難。

這有可能源於這人過往或者成長中有這樣的經歷,他曾無意中讓自己陷在苦難中,然後吸引到了長輩(父母、老師)對他的關愛和幫助。也就是說,TA從過往的經歷中學到了,讓自己受苦這樣的方式吸引來自外界的關愛和原主,受苦受罪成了TA的某項資本,TA因此收穫了某種好處。

這方面我瞭解過的最神奇的案例,是某女士,她若是專案負責人,每當她開始帶團隊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專案,她必定因為種種原因生病,並且帶病堅持工作。並且最後,在她的帶動和鼓勵下,團隊總是順利把活兒完成。有意思的點,在於“總是帶病工作”。

這是為什麼?相信你可以看出幾分奧秘。

講到這裡,咱們的話題“輪迴”,可以告一段落了。

013 無盡輪迴,自我折磨,痛苦所在,背後是療愈的希望

小結咱們談過的強迫性重複:

1、心理學上有“輪迴”這個說法,原稱為“強迫性重複”,這指的是,人們會主動追求重複一些情景,不斷體驗其中的一些感受。

2、人們在“輪迴”中,不僅會重複一些好的體驗,那些讓人痛苦不堪的體驗,也可能被人重複體驗。

而且,每當人們重複那個體驗時候,一個相關的神經迴路會被加深。

(說明:人的學習過程,就是神經迴路的形成過程,每一次體驗,人學到了什麼東西,就有一個神經迴路形成,並且隨著人們不斷重複,神經迴路不斷加深,行為變得熟練。人們開車、工作……等技能與此有同樣原理。 更多知識,請見“神經迴路”、“學習方法”、“學習科學”相關文獻,在此不展開)

3、在強迫性重複中,人們會獲得新的可能性,每一段輪迴的開啟,都意味著人們有可能療愈最初的痛苦,把“未完成”的心結了結。

013 無盡輪迴,自我折磨,痛苦所在,背後是療愈的希望

最後得提到,強迫性重複,

輪迴的出路,在於“療愈”。

我是這樣理解,

人在過往的經歷和體驗中,有了“未被完成”的心結,而解決它的唯一途徑,是成長,是從中習得一份自己本該習得的東西,什麼時候習得了,心結就打開了,就療愈了

可惜的是,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

,人們很容易順從本能,在一次輪迴中面對痛苦選擇逃避,於是人們還需要在下一次輪迴中“看看能否習得自己本應習得的東西”。如果人一直不能在經歷輪迴中配上對應的覺知,這輪迴便毫無意義,只是一次又一次單純痛苦的再現。

覺察問題,是療愈的起始。

超脫輪迴,求得療愈,說難很難,說簡單也簡單。因為輪迴的起始在於人過往的痛苦體驗,這往往來自小時候人們“勢單力薄”,面對很多無從解決的痛苦,選擇逃避、延後、防禦是一種對自己的合理保護。但是,也可以看到,

隨著人們成長和事業的積累,人們的處境已經非常不同,人們有能力也有機會,更有選擇權過的不一樣

,可以在輪迴再現的時候去覺察和體悟,在一次輪迴中學到過去本該學到的東西,解決自己過去在某方面的缺失,了卻了自己的心結。

這樣,配上覺知和自主選擇、學習,輪迴便有了價值,人也因此獲得了療愈和成長。

(更具體的療愈方案不具體展開,因為對一般人來說,有了覺察問題,嘗試開始找方案,療愈就開始了。參考閱讀資料關鍵詞《少有人走的路》、催眠、意象、家庭排列組合、自由聯想……等)

閱讀得到——武志紅心理課 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