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簡介透過學生上前來拿李老師親手發的信,來發現出現的教育因素和教育契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動聲色”的教育

淺易默化的意思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有這樣一句話“假如一個人處處感到和知道別人是在教育他,他的自我認識與自我完善的能力就會遲鈍起來。”每次讀到它,內心就有觸動。暑假裡,讀了李鎮西的《自己培養自己》中的一篇文章《自然而然的教育》,對這句話的認識又有更深的感悟。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文章中提到了兩個案例頗令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汗顏。

每一屆新生入學,我們總是會跟學生說說,學校的日常規範、班級的規矩約定,說得口若懸河,說得口吐白沫,以希望每一位學生能告別過去的點滴的不是,遵守新學校、新班級的規矩。學生在害怕甚至恐懼中,強硬地接受了指令性的生硬的每一項、每一條。如果發現孩子當中有不守規矩的,一定會痛痛地處理,達到“殺雞給猴看”的效果,好好地放一把火來燒烤這些新生。

不妨看看,李老師新學期開學的做法。給每一位學生寫一封信。透過學生上前來拿李老師親手發的信,來發現出現的教育因素和教育契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動聲色”的教育。第一個學生沒說“謝謝”地單手接過老師雙手送過去的信,李老師沒有批評他。因為那樣,他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維護一個孩子的尊嚴,要比“教育”全班同學重要。直到第七個孩子上來時,說了“謝謝”地單手接過她的信,李老師馬上對大家說:“這個同學多有禮貌啊!”接下來,每一位孩子都說了“謝謝”。直到第十一個孩子上來時,說了“謝謝”地雙手接過信時,老師馬上跟大家說:“大家看,這位同學更有禮貌了,既說了‘謝謝‘,又雙手接信。”

好啊,處理得多麼睿智啊!李老師是不讓學生“感到和知道別人是在教育他”,從而讓他的自我認識與自我完善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細細考量李老和我們各自的教育方式,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基於批評的、明顯生硬的、“說教式”的、高高在上的教師對處於弱勢的學生的教育,而李老師的教育方式是基於表揚的、自然而然的、體驗式的、榜樣感染式的教育。教育就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式的感化。

第二個案例是關於學生早戀的。

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之間早戀的。我們的處理方式是廣納眾言,明察秋毫。各個擊破,各個談心,刨之以微末,嚇之以請家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逼之以矩。弄得班級沸沸揚揚,使得孩子心驚膽戰。甚至還出現,破罐子破摔,索性就談朋友,最後奈何他們不得。

再來看看李老師手捧作文字,在牆角看到班上一對男女生擁抱時,是怎麼處理的。他不動聲色,裝著什麼也沒看到,敏捷地鬆了一下手,作文字滑落到地上,那對男女生聞聲而來,幫老師撿拾起作文字,還得到李老師的表揚。後來在一次女性主題課文的單元總結時,李老師有意地談論起女性的命運,談論起中外傑出人才中女性佔比低的原因,有意識地總結出女性過早關注自己,過早地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男性這一重要原因。後來,那位女生想到自己,覺得早戀不妥,主動找李老師傾吐心緒,並希望李老師多關心她,多督促她。

細想想,這一招,順勢而為,欲擒故縱,著實用的巧妙。試想,如果李老師發現他們擁抱,就當機立斷地訓斥處理的話,他們一來尷尬,二來心裡陡增壓力,最後就會象我們那樣,於事於人,都會造成傷害。

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不露聲色地讓教育一步一步到達期待的目的。而這種不動聲色,就是自然而為,因勢利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教育的目的一定是顯性明確的,但教育的過程最好的的方式就是不露痕跡,大道無痕。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那麼,就讓我們學習李鎮西老師的睿智的做法,在自然而然、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去搖動、推動和喚醒吧!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