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簡介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張岱就是少數人之一,他早早寫好了自己的墓誌銘,《琅嬛文集·卷五·自為墓誌銘》: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塵囂浮華什麼意思

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1

古時文人死後都是有墓誌銘的,概述逝者生平,評價逝者一生。墓誌銘通常由別人來寫,也有少部分是自己生前就寫好的。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張岱就是少數人之一,他早早寫好了自己的墓誌銘,《琅嬛文集·卷五·自為墓誌銘》: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他少時紈絝,喜好奢華,可走出半生回首時才發覺山河錯亂,萬事皆空。寫出這樣通透句子的張岱那時已然大徹大悟了,從繁華到落寞,從奢靡到了悟,我們無法知曉他因何了悟,但尚可從史書裡一窺他的人生。

1597年,張岱生在浙江山陰縣的一個官宦家庭。他出生時家族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曾外祖父是二品大員廣西巡撫,祖父是江浙有名的文學家,父親是魯獻王的右長史。他在錦繡堆里長大,心安理得的享受舍美婢鮮衣駿馬,那時他以為這些是人人都有的東西。

張岱紈絝但不痴愚,他幼年聰慧,尤擅對對子。一次文學家陳繼儒以“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來考他,還是個孩童的他立刻工整對道:“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陳繼儒大喜,連呼張岱為小友。

2

由於沒有生活壓力,張岱行事皆可隨心,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1616年,二十歲的張岱學起了琴,他先後師從名師王侶鵝、王本吾,短短兩三年就能彈出難度很高的古曲。

同時,張岱很喜歡徐文長的詩,但徐文長的詩詞作品有很多都散落在民間。於是他花費不少時間收集那些四散的作品,編纂成《徐文長逸稿》,並請祖父和陳繼儒等人幫忙篩選作品、為文集做序。

1620年,張岱的母親去世,他萬分悲痛。這年的大明也初步顯露出油盡燈枯的頹勢來,短短一年裡就換了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三個皇帝,朝堂上奸邪輩出,朝堂不穩定,人心就會浮動,再加上淮北一帶饑荒,所有人都感到心有惶惶。

察覺到這點,喪期的張岱便開始蒐集古今義士的資料,他為這些義士作傳,傳播他們的事蹟,希望這樣能鼓舞正義之輩,也對心懷不堪者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在作傳的過程裡,張岱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自1627年起他前後共花了二十七年時間寫成《石匱書》,從大明建立起直寫到王朝終結。

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1632年,張岱隱居在西湖邊。一個下雪天,他乘船夜遊湖心亭,在亭子裡遇到兩個一樣賞雪的人。回去後,張岱寫了《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1635年,大明覆滅在即。年近不惑的張岱決定參加鄉試,受朝廷優待這麼多年,如今到了大廈將傾的危急關頭,他決心為家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朝的科舉制度僵化,考察的是八股文。而張岱向來自由灑脫,根本沒有寫過八股文,因此他雖才高八斗卻連鄉試都沒過。

普通人沒考上會怎樣?大概是痛罵兩句考題太難,然後回家加倍用功吧。不過張岱不是普通人,落榜的他冷靜思考了科舉制度,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我不行,是這個制度有問題。張岱認為程朱理學和科舉八股嚴重限制了人們的創造性,是統治者的“術”,但萬萬不該是學子們信仰的“道”。

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張岱沒有了再參加科舉的念頭,他轉向山水,與三五好友結伴遍覽山川湖海。遊覽到岳飛墳的時候,結合當時的朝堂亂象,他發出這樣的感慨,《嶽王墳》:

西泠煙雨嶽王宮,鬼氣陰森碧樹叢。

函谷金人長墮淚,昭陵石馬自嘶風。

半天雷電金牌冷,一族風波夜壑紅。

泥塑嶽侯鐵鑄檜,只令千載罵奸雄。

1644年,甲申之亂爆發,李自成攻克北京,清軍入關,崇禎帝自盡,大明徹底滅亡。伴隨著大明的滅亡,大明皇帝所賜的榮華富貴也煙消雲散。張岱不得不數次遷居以躲避戰火,最後定居在紹興,潦倒生活。

文章憎命達,困頓的日子催生了《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等著作,他用單薄的筆記錄下半生所見所聞所思,為後人留下了一幅真情實感的晚明畫卷。

此後十多年,張岱潛心研究學問,著述書籍。

4

1665年,見慣了清廷迫害大明舊臣和漢人的張岱心灰意冷,在這個浮濁塵世裡他終於悟了。人生大夢轉頭成空,生來無一物死後亦如此,於是他為自己寫了墓誌銘,道盡半生遭遇。

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少時豪情萬丈,欲建千秋功業,沒想到只落得個一事無成。冷眼看著少年和中年生活條件的天壤差別,他在墓誌銘裡寫下七不解:

不解貴賤紊,不解貧富舛,不解文武錯,不解尊卑溷,不解寬猛背,不解緩急謬,不解智愚雜。

他說自己是富貴人,也是貧賤人;是智慧人,也是愚蠢人;是強項人,也是柔弱人。從此,餘生皆是向死而生。

他的墓誌銘何嘗不是透出他的一生:

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晚年的張岱收起了半生的風流與喧譁,隱居醉心創作,留下多篇文稿。

1680年,八十四歲的張岱溘然長逝。墓裡的石碑上刻著他的七不解,他以一個永遠靜止的姿態百年千年地面對它們,在另一個世界永無止境地思考著。

作者:再思,一個喜歡看古代文學、歷史,追尋歷史人物足跡的寫作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