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又一篇論文致謝讓人淚目:必須奮發,才能走出困境

簡介在博士畢業之前夕,劉牡丹的父親病逝

等我走出困境的時候我誰也不認識

又一篇論文致謝讓人淚目:必須奮發,才能走出困境

工作中的劉牡丹。圖/受訪者提供

近來,中科院一篇畢業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在網上引發熱議,作者走出小山村與多舛命運抗爭的故事感動了網友。

事實上,在中南大學也存在一位有著相似經歷的博士畢業生。她的博士論文致謝中稱,她在童年時經歷了父親患病、母親離家的連續變故,七旬祖母與病重的父親含辛茹苦養育了她。面對艱難的求學路與數次病危的父親,家境貧寒的她在老師親友的幫助下一次次脫困。

4月23日,瀟湘晨報記者聯絡上了文章的作者,她是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2006級鋼鐵冶金博士劉牡丹。所幸,這篇被本人稱為“血淚千行”的文章終於有了個熱血的結局:劉牡丹畢業後進入廣東省科學院工作,現在已經是廣東省科學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正高階工程師、副所長。

父親染疾母親遠走,祖母撿廢品供養孫女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首《牡丹之歌》紅遍大江南北,正巧,劉牡丹在郴州出生了。當時,她家庭雖不算富裕,但好在和睦。

變故發生在她的童年時期。“誰料年不滿五,父染肺疾。多方求醫,苦無良策。”劉牡丹告訴記者,父親得了肺病後一直根治無果,不得不去醫院切掉了一半的肺。因此,父親“意氣消沉,竟然增加戾氣許多”。

之後,她又遭遇了一件對於幼童而言“天崩地塌”的事:母親拋下一家人,遠走他鄉重新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自此,劉牡丹跟著病重的父親與年逾七旬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為了養育年幼的小孫女,甚至撿廢品補貼家用。

“在我初中的時候,家裡是最困難的。”她說,父親治病花了很多錢,加上所在單位效益不佳,經常發不出工資,為了湊齊女兒的學費,他會在外做些零工,例如賣小吃、做木工等。

從高中到博士,因為足夠努力,劉牡丹一直能拿到獎學金;進入大學後,她開始勤工儉學,最多的時候一天除了上課還要打三份工,基本上從本科開始,經濟上已經不需要家裡人幫助。

“我一直有個信念,必須要奮發,才能走出困境。”劉牡丹說,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狀況,加之自認為算不上特別聰明,於是,她在求學道路上異常勤奮。

父親病危藥費難籌,老師同學慷慨解囊

父親身體每況愈下,在她研二那一年,已然病危。

“他在重症病房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產生的費用是當時的我所承受不了的。”劉牡丹說。

危急之際,導師邱冠周拿出一萬元、導師姜濤拿出八千元給她救急;學院副書記陳玉如和老師王迪蓉親自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看望他的父親,拜託主治醫生妥善醫治;此外,學院的老師、同學們也舉辦了募捐活動,大家紛紛慷慨解囊……

工作後不久,劉牡丹曾試圖將攢下的一萬八千元歸還給兩位導師,“他們都堅決沒要”。

在致謝中,劉牡丹還列舉了其他幫助過自己的人:在郴州讀高中時,有素未謀面的周雲江老師為她四處奔走,也有多名老師對她進行了資助;到了中南大學後,有柯朝輝老師引薦她去勤工儉學,減輕家庭負擔;同窗及好友在生活與學業上給了很多支援;愛人一直相伴禍福與共……

在博士畢業之前夕,劉牡丹的父親病逝。但她一直認為,自己足夠幸運。在她的回憶中,雖然父親拖著病弱的身體,但憑藉強大的意志力將自己養大成人,一路以來,也都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和同窗。“每臨深淵,必得良師益友相助。幸與不幸,孰能言之?”

而作為劉牡丹的博士生導師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邱冠周告訴記者,鑑於當時劉牡丹的狀況,她做出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的決定令自己有些吃驚。

“她特別能吃苦。”邱冠週迴憶,在之後的學習中,劉牡丹也展現了驚人的努力與韌性。

邱冠周認為,劉牡丹算是難得的“寒門貴女”,她的致謝並沒有單單立足於講述自身經歷,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致敬幫助過自己的人,讓人看見文才格局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她感恩的誠意。

(瀟湘晨報等)

作者:駱一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