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刻意練習: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簡介不止如此,也許你也不斷告訴自己要克服虛假的知道感去刻意練習,但主管本能的爬蟲腦告訴你,舒適區真的太舒適,而跨出舒適區面臨的是未知的事物,這就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就意味著冒險

如何才能失憶

之前,已經50歲的武打演員趙文卓在長城踢飛刀的影片大火,引發眾多關注。

很多人都說這是後期電腦特效製作的,而後經過慢放影片以及行家示範,網友驚呼:這不是特效,這是真功夫!

被一眾人質疑動作是特效,足以說明趙文卓的這個武打動作難度之高。如果不是年復一年的刻意練習,怎麼可能完成呢?

放眼望去,你會發現,真正的行家高手,沒有誰不懂得刻意練習。既然刻意練習如此關鍵,那普通人,也能透過刻意練習改變自己嗎?

在我看過由衛藍老師寫的《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後,我對刻意練習有了新的理解: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刻意練習就是第一步。

衛藍老師,是心理學碩士專業出身的新媒體作家,專注分享更加有趣且生活化的心理學知識,而他的這本作品《反本能》更是深受讀者喜愛,不斷重印。

1。什麼是刻意練習?

從字面意思來看,刻意練習,即是帶著意識去練習,而不是簡單的把練習一遍遍重複。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專注在當下的學習練習中,並且帶著自我意識感去不斷打磨不斷改進。

曾經一位記者去採訪一位田徑運動員的訓練日常,在採訪前剛好遇到運動員跑步練習結束。運動員氣喘吁吁,休息了好一會兒才接受採訪。記者問到:“每次的跑步訓練都這麼辛苦嗎?”

運動員卻笑著說:“每次要結束之前,我都會有意識的告訴自己再多堅持幾秒,雖然的確更累,但這樣做每次都會比之前跑步堅持的時間更長。”

這也就是衛藍老師在《反本能》書中所說的: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而是持續地做自己做得不好的部分。

谷愛凌摔到腦震盪當場失憶,只是為了練好高難度的跳臺動作;科比能看到每天凌晨4點的洛杉磯,只是為了磨練更好的球技。

真正的練習,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磨洋工,不是敷衍完成一個任務,而是真正對自己負起責任,看到自己做得不好的部分,一點點改進,一次次精進。

可以說,刻意練習,才是真正的練習。

2。為什麼做不到刻意練習?

《臨川夢·隱奸》裡有一個成語: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那麼遠,形容一個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遠的乳酪,當乳酪出現的瞬間,被飢餓本能驅使的老鼠便會迅速吃掉眼前的食物。

如果告訴老鼠等待2天就會有三塊乳酪,而不是隻有這面前的一塊,老鼠會等嗎?大機率是不會的。因為在老鼠大腦中,發現食物,吃掉食物,就是一生的本能。

衛藍老師在《反本能》一書中說到:“動物很少做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收益的事情,因為動物的本能就是及時享樂”。

而人類實際擁有三重大腦:源於爬行動物時代主管本能的本能腦(又叫爬蟲腦);源於哺乳動物時代主管情緒的情緒腦;以及源於靈長動物時代主管認知的理智腦。

就像軟體及時更新一樣,三重大腦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在進化中的不斷升級。

而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不會任由本能牽著自己的鼻子走。只有這樣,才能獲取到更長遠的利益,為自己的生存得到更好助力。因此,人類才擁有了反本能的元能力。

那為什麼很多人依然做不到刻意練習?那是因為,始於遠古時代的爬蟲腦和情緒腦,在不斷讓我們向享樂本能屈服,隨隨便便完成任務。

所謂的“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種充斥著“知道感”的行為模式,好像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有發生。

不止如此,也許你也不斷告訴自己要克服虛假的知道感去刻意練習,但主管本能的爬蟲腦告訴你,舒適區真的太舒適,而跨出舒適區面臨的是未知的事物,這就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就意味著冒險。

而大腦更是天生就厭惡這所謂的不確定性。對冒險的畏懼簡直是印刻在基因裡的本能。

也就是衛藍老師在《反本能》中提到的:

“大多數人不願意離開舒適區的一個原因是,離開舒適區往往意味著短期的效能降低,就像用不熟悉的方法解數學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3。怎麼做到刻意練習?

衛藍老師在《反本能》中有提到:“不同的環境會讓我們有不同的心理喚醒狀態。”

在乾淨亮堂並標有“禁止隨地吐痰”的環境中,人往往會更自覺;如果地面環境各種髒亂差,有一些隨地扔垃圾吐痰的人反而會更加心安理得。

不同的環境帶來不同的心理喚醒狀態,這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生理的刺激,從而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行為。

兒時孟軻和母親住在墓地附近,母親發現孟軻天天玩的是送葬遊戲,於是決定搬到城裡集市附近;後來發現孟軻會模仿集市生意人的叫賣聲甚至天天看屠宰場如何殺豬,母親便帶著孟軻搬到學堂附近。每天學堂書聲朗朗,孟軻便也開始跟著學習讀書變得更有禮貌了。這便是著名的“孟母三遷”。

所以,如果你想要睡個好覺,那可以提前調暗室內燈光,遠離手機電腦,讓身體慢慢感受到睡意;想要更專注的學習,那可以提前收拾好桌面,在乾淨整潔的書桌前開始學習。

正是因為不同的環境會帶來不同的心理喚醒狀態,所以刻意練習的第一步,或許你可以從改變自己周圍的環境開始。

除此之外,衛藍老師在書中還提到過一個刻意練習的方法:資訊提取練習。

拿讀書舉例,當你閱讀完一次內容後,可以試著去回憶那些讀過的內容,看一看你還能準確記住多少,發現記不清楚的地方,就是你還需要去閱讀的部分。

反覆幾次,你就會發現,那些薄弱的部分已經可以記住了。這樣也可以避免被虛假的“知道感”所誤導。

4。寫在最後

柏拉圖曾說:“認識你自己。”

一個從不嘗試去了解自己,向內探索去認識自己的人,不是真正想要改變自己的人。

就像衛藍老師在《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說的那樣:越高階的生命越能夠剋制本能,越能夠剋制本能的人往往也更優秀。

認識自己,刻意練習,剋制本能。把低配的自己逐漸變成高配的自己,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博弈,有的人還未開始,有的人已在路上。

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共勉。

刻意練習: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