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簡介我們接下來就好好解讀一下,諸葛瞻入仕的過程,以及他在蜀漢政壇上的各種表現: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未果,病逝五丈原之後,作為長子的諸葛瞻,繼承了其“武鄉侯”的爵位

老虎的閨女什麼樣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三國小人物誌0081:無力救國的名臣後代——諸葛瞻

諸葛瞻,字思遠,是三國時代大名鼎鼎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同時,他也是蜀漢後期的一位重臣,襲爵武鄉侯,並迎娶了蜀國的公主。

只不過,貌似在地位上沿襲了父親的諸葛瞻,卻並未能繼承到諸葛亮的軍政能力。不單是在蜀漢朝堂上毫無建樹,還在自己唯一一次作為主帥出征的戰役中,被魏將鄧艾圍困於綿竹,最終戰死沙場。

不僅如此,諸葛瞻的出征失敗,還使得蜀漢所僅存的軍事力量被徹底擊潰。從此首府成都也失去了北方唯一可供倚賴的抵抗屏障……最終,也算是間接導致了劉禪的開城投降,以及蜀漢帝國42年國運的就此終結和滅亡……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是的,就名氣和歷史地位而言,諸葛瞻可謂是完全不能與他父親——諸葛亮所相提並論。尤其是在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小說中,他僅在第117回《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中登場。雖然表現也算是英勇,但基本上是出場便領盒飯……最終導致他在絕大多數三國讀者心目中,都只留下了一個“虎父犬子”的單薄形象。

然而,相較於在演義小說中的簡單描述,和那副可有可無的文學形象,歷史上真實的諸葛瞻,其實戲份要多上不少。不僅是年少聰穎,在蜀中頗有名望,而且年僅18歲就邁入了蜀國的政壇,並有過一些的表現。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不僅如此,根據史料記載,諸葛瞻和蜀漢其他重臣如姜維,黃皓等人之間,還頗有矛盾。即便是在其臨終之時,還自述其有三宗罪:“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等……

所以說,歷史上真實的諸葛瞻,其實並不像我們在演義小說中所看到的那樣,僅有一次曇花一現般的出場,便匆匆從歷史舞臺上隱退。

關於他的故事,我們還需要翻開史書的記載,去細細探尋一番。搞清楚諸葛瞻這個人物來龍去脈的同時,也順便評價一下他的功過,以及關於蜀漢的滅亡,他到底應該負上多少責任……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上,都沒有關於諸葛瞻單獨立傳。即便是在陳壽所著的史書鉅著《三國志》中,也僅僅是在《蜀書-諸葛亮傳》的後半段,對他有過一段“附傳”。

從這段300多字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大致得知,諸葛瞻是出生於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而這一年,諸葛亮已經年過46歲,從古人平均僅40-50歲的壽命範圍來看,算得上是老來得子。

關於諸葛亮為什麼如此“晚育”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只能是大致推斷,也許諸葛亮早年一直忙於輔佐劉備成就大業,在蜀國正式建立以後,又始終被繁雜的政務和北伐的事宜所纏得抽不開身。所以直到46歲的高齡,才有了第一個兒子諸葛瞻……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不過不管怎麼說,老來得子也終究是歡喜事。於是諸葛亮在忙碌的蜀漢政務,和北出祁山的勞苦征戰中,也沒有放鬆對兒子的早期教育……而諸葛瞻也算是不負眾望,年紀輕輕就才思敏捷,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也強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

或許,對於一般人來說,能有一個如此天賦過人,且聰明伶俐的兒子,絕對是一件值得全家歡慶的大好事。然而作為一代大賢的諸葛亮,卻對於諸葛瞻的聰慧靈敏,而感到了一絲不安……因為在他看來,兒子雖有才華,但是才華表現出來得太早。恐怕到時候,非但來不能成就其平步青雲,反而會成為拖累其命運的負擔……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而且,諸葛瞻並不具備,諸葛亮少年時那樣的學習條件,可以耕讀隆中,避開一切外界干擾,心無旁騖地學習文武兩方面的知識。直到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再出山做事,投效明主,論戰天下……

由於是蜀漢第一權臣的兒子,諸葛瞻從小就如同眾星捧月一般,活在他人仰慕的眼光中。又如何能保證年幼的諸葛瞻,能夠抵禦住這些外界的影響因素,健康成長併成為蜀漢的棟樑呢?

事實上,諸葛亮在給其兄長諸葛瑾的信中,就提到過對於自己兒子從小聰明的擔憂。俗話道,三歲看老,知子者莫如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諸葛亮看人的眼光,確實是很準的……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與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就如同數年前,對於諸葛瑾的兒子,也就是自己親侄子諸葛恪的擔憂一樣。諸葛亮非常明白,在政治鬥爭複雜的朝堂之上,作為權臣的後代,本身就會承受一些本不該有的壓力和挑戰。

尤其,是當他們表現出一定才能,但做事又不夠檢點低調的時候,就更有可能會招致一些可怕的事情,並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江表傳》記載:諸葛亮聞恪代詳,書與陸遜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僕雖在遠,竊用不安。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遜以白權,即轉恪領。)

後來發生的事實,毫無偏差地證明了諸葛亮的判斷。原本在東吳頗受重用,且才能出色功勞顯赫的諸葛恪,果然因為自己的獨斷專行和剛愎自用,招致了全家夷族的慘禍。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而諸葛瞻的情況,無疑是和諸葛恪類似。同樣是權臣之後,且年少聰穎。到頭來,也就難免會走上前者的覆轍,難得善終的結局……

我們接下來就好好解讀一下,諸葛瞻入仕的過程,以及他在蜀漢政壇上的各種表現:

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未果,病逝五丈原之後,作為長子的諸葛瞻,繼承了其“武鄉侯”的爵位。這時候的他年僅八歲,雖然未能在蜀漢入仕,但由於頂著“諸葛亮兒子”的光環,他幾乎整個少年時期,都活在眾星捧月一般的呵護中。

到了諸葛瞻十七、八歲成年的時候,他又迎娶了劉禪的女兒,同時還被授予了“騎都尉”的職務,之後還擔任了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軍師將軍等官職……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可以想象,一個尚未及弱冠之齡(20歲)的年輕人,就能如此意氣風發。不但能成為朝廷的駙馬,和皇帝結親,同時還能在朝堂上平步青雲,節節升官。簡直是顯貴到了極致,令旁人羨煞都來不及……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

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諸葛瞻的這種火箭式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並非是他的才幹能力所致,而是來自他父親諸葛亮的“餘威”。誠然,年少的諸葛瞻確實也表現出了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等特長,但這與他所享受到的地位和待遇,是完全不相稱的……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事實上,陳壽在《三國志》中也明確指出,諸葛瞻是名過其實。看似風光無限的他,實際上卻是揹負了很多,來自“諸葛武鄉侯”這個名望上的枷鎖,這對於他來說,其實也是並不公平的。

而且,雖然貌似位高權重,並享有如此多的美譽,但實際上諸葛瞻在蜀漢的朝堂上,卻又沒有多少話語權。甚至於我們解讀史書,都很難找到蜀漢帝國在諸葛亮去世後的三十多年中,諸葛瞻在軍政兩方面的任何建樹。

唯一關於諸葛瞻的政壇事蹟,還是來自於朝堂上的政治爭端。比如在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領國事。與當時的宦官黃皓之間,發生過一些摩擦。不過並未能就此扳倒黃皓,改變“宦官干政”的現狀。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之後的景耀五年(公元262年),諸葛瞻也與姜維等人,爆發過較大的矛盾。當時姜維好幾次北伐無果,諸葛瞻與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但後來還是不了了之……

也就是,諸葛瞻在蜀漢朝堂上,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地位。即便是當上了衛將軍,在名義上統領國事,他也基本上是處於空有官銜、卻無實權的尷尬境地。直到在蜀漢滅亡前夕,他才得到了獨當一面,且領兵出征的機會……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就此,我們不免就會有些疑惑了。明明諸葛亮在去世以前,就曾留下過一篇文字工整,且朗朗上口的《誡子書》。以此告誡後人,所謂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並且在文章中,諸葛亮還明確寫到,一個人的修為和成長,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而後來諸葛瞻是怎麼做的呢?年少入仕、名聲虛浮、空居高位、毫無作為……幾乎是與父親的期望完全相反。這,難免會讓人給他打上“不聽祖訓,志大才疏”等負面標籤,並印證大部分人給予他“虎父犬子”的評價。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然而,這一切就只能全怪諸葛瞻自己嗎?其實,諸葛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身不由己的。他並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軌跡,很多東西都是他所處的周邊環境和旁人,所強加給他的……

我們可以來仔細分析一下,諸葛瞻入仕的過程。不管是迎娶蜀國公主,成為駙馬;還是年紀輕輕入朝為官,節節攀升;這其中的始作俑者,其實都是他的頂頭上司——蜀漢皇帝劉禪。

我們知道,劉禪並非是演義裡所描述的那個昏庸後主。相反,他繼承了昭烈帝劉備的大部分政治頭腦,是個相當善於玩權力遊戲,並且懂得朝堂平衡的主。一開始,他年少繼位,任由諸葛亮掌控朝中大權,並且全力支援其南征北伐,使得原本根基不穩,且實力衰弱的蜀漢帝國,在諸葛亮的忙裡忙外下,逐漸穩固了“偏居一方”的地位。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之後在諸葛亮去世以後,他又在“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搞起了權力平衡。一方面繼續保證蔣琬費禕姜維等人的軍政地位,另一方面又儘量提拔西川本土派的人,以制衡他們之前從諸葛亮那裡“繼承”過來的權力。

同時,劉禪還在有意無意之間,想辦法對原有“諸葛亮集團”的人,進行各種肢解和分裂。他先是否定了蔣琬“東出上庸”的戰略計劃,將北伐目光再次轉回北線,讓姜維繼續小規模北伐,使得姜維長期遠離朝堂;接著又連續將費禕任命到大將軍,尚書令等職位上,用以分散蔣琬的權力……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至於諸葛瞻,在劉禪眼裡,無疑也是計劃的一部分。因為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是諸葛亮的長子,另一方面卻又不是諸葛亮衣缽的繼承者。將他放入蜀漢政壇並身居高位,無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姜維這個在“後諸葛亮時代”,統領蜀國軍權的重要人物。

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劉禪對於諸葛瞻的真正定位,或者說他提拔諸葛瞻的最真實目的,其實是想將其打造成一個“精神圖騰”。以求更好地安撫蜀國人心,並維護自己朝廷的穩定……

說白了,劉禪之所以給諸葛瞻這麼高的待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要迎合蜀漢百姓心中,對於“前丞相”諸葛亮的追思。所以,他不僅在諸葛亮病逝後的第一時間,就讓諸葛瞻沿襲了諸葛亮“武鄉侯”的爵位。還在其成年以後,將女兒嫁給了他,並且不停加官進爵,以示恩寵。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在《三十六計》中,這一招叫做“借屍還魂”。劉禪讓年少的諸葛瞻,頂起其父“武鄉侯”的名頭,不但可以很好地利用,諸葛亮曾經在蜀漢地區的聲望,還能夠彌補在諸葛亮離世以後,百姓們心中的失落和空缺……

事實證明,劉禪的這種手段,起到了不錯的效果,至少是給了蜀漢人民一個精神支撐。讓他們感覺諸葛丞相雖已逝去,但他的兒子諸葛瞻也同樣是在為朝廷效力,而且依然是武鄉侯,還在默默為百姓們工作著,並謀求著各種福利……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諸葛瞻的名聲鵲起,隨時都處在一種華而不實的美譽聲中。甚至於,每當蜀漢朝廷頒佈一些好的政令的時候,就算無法證明是諸葛瞻所建議倡導的,但百姓們還是會奔走相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三國志》: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然而在這種虛浮美譽聲的同時,劉禪又並不給諸葛瞻以任何實權,只是讓他單純地作為自己,用來維護蜀漢帝國的“精神工具”。這也就導致了諸葛瞻在蜀漢政壇上的尷尬地位,就算真的有些才能,也沒有用武之地。反而是背上了越來越多的名望壓力,作為“精神偶像”,活在蜀漢百姓們心目中。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蜀漢帝國的再次面臨滅亡危機的時候,作為整個國家“精神圖騰”的諸葛瞻,是否還會被寄予上更大的希望?就如同當年劉備病逝,蜀國一蹶不振之時,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一樣?

事實上,這一天也就真的來了,而來得比想象中還快。在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今甘肅文縣),從景谷道攻入,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並繞開了姜維所鎮守的劍閣,直逼成都。

由於之前諸葛亮“以攻代守”的戰略方針,導致蜀軍的主力長期集中北線,國內防禦空虛。所以面對鄧艾突如其來的偷襲進攻,一下子便手足無措……不僅是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縱深防禦,還引得沿途百姓恐慌,止不住紛紛逃竄。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

可以說,這時候的蜀漢,已經是在內憂外患之下,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唯一還能倚仗的,就只剩下首府成都的防衛軍,如果不能憑藉這支人馬,快速打敗鄧艾的突襲奇兵,那麼等待蜀漢帝國的下場就只能是滅亡……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而這時候的蜀漢朝堂上,也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能帶兵打仗的人都在姜維麾下)。甚至於面對魏國的大兵壓進,大多數人都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主張開城投降……這個時候,唯一還能率領殘餘蜀軍,進行最後抵抗的人,似乎也只剩下諸葛瞻了……

前面我們說過,諸葛瞻是整個蜀漢的精神圖騰,頂著“丞相兒子”光環的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選擇投降,這種砸老子名聲的事情……他所唯一能做的,就是披掛上陣,率領蜀國最後的軍隊,在綿竹(進四川德陽綿竹市)一帶的山地中,與鄧艾展開了最終的對決。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這一戰雙方參戰的兵力,史書並無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鄧艾長驅直入奔襲而來,帶的人馬不會太多(頂多數千),而且後勤上也沒有太大保障。至於諸葛瞻所率領的蜀軍,包含首府成都的駐守部隊和周邊的一些機動人馬(可能還有些臨時徵召的兵士),人數應該佔一些優勢(一兩萬上下),而且後勤方面基本無憂。

然而,鄧艾人馬雖少,但麾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不僅作戰鬥力卓絕,而且作戰意志堅定,士氣高昂。相比之下,諸葛瞻手下人馬雖多,卻都是些平時只負責衛戍的部隊,長期遠離真實戰場且疏於操練,士氣也比較低落……

更不用說,雙方的主將水平也差距巨大。鄧艾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早就與蜀軍主力交戰過多次,戰場指揮經驗極度豐富。而諸葛瞻,此前完全是一個文官(還是個沒有實權的文官),根本就沒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基本上這一仗還沒開打,結局就註定了七分!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果然,不善用兵的諸葛瞻,率軍到達涪縣後,就開始猶豫不決,盤桓不前。一同出征的書郎黃崇,曾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這樣能儘量利用地理優勢,儘量發揮出己方山地戰的優勢,而避免對方擅長的平原作戰……

而諸葛瞻則一直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很快就失去了戰術上的主動權。結果就是被進軍神速的鄧艾先一步搶到地利,並迅速擊敗了蜀軍的先鋒部隊,迫使諸葛瞻不得不步步撤退,一直退守到成都北面的綿竹。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熟悉四川地理的人都知道,而綿竹此地如今隸屬德陽市,距離成都不過一百公里的路程。就算是古代的道路和行政區劃分,和現在有所差異,但也不會區別太大。也就是說,鄧艾的大軍幾乎已經是兵臨成都城下。而諸葛瞻固守綿竹的部隊,就是成都北面唯一的屏障!

毫無疑問,這一戰的勝負,將會決定蜀漢的最後存亡。如果諸葛瞻能夠擊敗鄧艾,或是能支撐到漢中姜維廖化等人的增援,再或是東吳的援軍能及時趕到的話,那麼蜀漢的滅亡危機就會暫時得到緩解。而諸葛瞻,也能夠像他父親諸葛亮一樣,成為力挽蜀國狂瀾的英雄!

然而,也許是蜀漢的國運,真正已經到了氣數已盡的時候。北方蜀軍主力在劍閣等地被兵力大佔優勢的魏軍牽制住,姜維等人都脫不開身也抽不出人馬;東吳由丁奉率領的援軍也進展緩慢,遠水難救近火……只剩下孤立無援的諸葛瞻,在綿竹打響了蜀魏之間的最後一戰——綿竹保衛戰!

據史料記載,這一戰先是從“外交口水戰”打起。鄧艾先按兵不動,派出使者給諸葛瞻送來招降信,並保證在投降之後,一定上表魏國皇帝,封他為“琅琊王”。而諸葛瞻則大怒斬了來使,以表達自己寧死不降的決心。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

接著,雙方就開始了在戰場上的陣地對決。一開始鄧艾派自己的兒子鄧忠和猛將師纂,帶領部分人馬左右包抄,但是被早有準備且兵力佔優的諸葛瞻擊退,惹得鄧艾大怒,要求二人再次出戰,如果再不能取勝,就要以軍法處斬,其它士兵也要受到懲罰……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結果,將在“將功折罪”催命符驅使下的鄧師二人,果然身先士卒、拼命作戰,而綿竹蜀軍則抵擋不住,一路潰敗。就連作為主帥的諸葛瞻,也和兒子諸葛尚,偏將張遵(張飛的孫子)等人一起,戰死在了亂軍之中,時年僅36歲……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寫到這裡,我們也算是理清了諸葛瞻這個人物,在史書記載上的完整事蹟。應該說,正史上的諸葛瞻,確實就如同大多數人所評價的那樣,盛名之下,難副其實。羅貫中演義小說中所描述的他,雖然形象單薄了一些,但也和正史記載大體相當……

然而,我們卻並不能單純地用“虎父犬子”等粗暴的評價,來簡單總結諸葛瞻這個人物。應該說,造成諸葛瞻悲劇的主要因素,還是蜀漢帝國的衰弱國運,以及他所處尷尬的位置和境地。而他自己,卻並不能去掌控命運,只能被動地去接受這一切。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可以說,從諸葛瞻出生起,他就是活在一條被身邊人定義好的軌跡中。從小時候的聰明獲贊;到長大迎娶公主、入贅皇家;再到入仕為官、走上朝堂……尤其是,他的頂頭上司(同時也是岳父),作為蜀漢皇帝的後主劉禪,基本上就是將他作為一個“精神偶像”來打造。讓他空有名聲,卻無與之相配的實權……

如果蜀國一直國運平順,那也還罷了。大不了諸葛瞻就這麼一直有名無實待下去,在閒職上混個衣食無憂,最後無功無過告老還鄉,還能落得個善終……然而他恰好又遇到了蜀漢日漸衰落,且人才凋零的國運下降期。在朝廷各方勢力的斡旋下,他還在名義上統領起蜀國的國政,成為了“輔國大臣”。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應該說,在這個統領國事的職位上,諸葛瞻還是有著相當的責任感,作過一定的努力。希望能憑藉一己之力,扭轉蜀漢日漸沒落的頹勢。卻無奈朝堂的混亂和皇帝的各種不作為。派系激烈鬥爭、武將統兵在外、宦官干涉朝政……這一切,都不是他頂著一圈“諸葛亮兒子”的光環,就有能力解決的。

最終,面對鄧艾的大兵壓進,諸葛瞻也是作了自己最後的努力。他掛帥出征,率領蜀國最後的軍事力量,與強大的敵人進行了最後的決戰。缺乏軍事指揮經驗的他,雖然打不過鄧艾的精兵,但明知大勢已去,卻依然能一死以報社稷,結局也算是悲壯……

也許,就如同當年在五丈原,諸葛亮進兵不勝,遺憾病逝營中一樣。諸葛瞻同樣也是心懷救國的希望出戰,卻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力挽狂瀾的奇蹟並沒有出現,諸葛瞻也只能同樣抱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以身殉國……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是的,我們可以認為,諸葛瞻只是個悲劇人物。表面上看,是他的兵敗身亡,澆滅了蜀漢的最後希望,也直接導致了劉禪的開城投降和蜀國的滅亡。然而事實上,他也是個背鍋俠,真正導致蜀漢國運終結的,其實是國力的衰退,朝堂的混亂,以及從君到臣的各種矛盾和不作為。

尤其是皇帝劉禪,晚年偏聽偏信,崇信宦官就不說了。他將諸葛瞻定義為蜀漢的“精神偶像”,用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卻又不給其實權,讓其大施拳腳。最後,在無人可派的窘境下,他將這個毫無軍事經驗的精神偶像送上戰場,得到了預料之中的失敗。也算是給了自己的投降,而找了一個臺階下。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而諸葛瞻,不管實際能力如何,他都是從頭到尾都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最後無奈戰死沙場,也沒有辱沒其“諸葛武鄉侯”的美名。

或許,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點評的:“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兩句話,才是對諸葛瞻最中肯的評價……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PS:最後我們再來探討一下,諸葛瞻陣亡前的遺言: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在後世人口中,此為諸葛瞻的所謂“三宗罪”!

其實,在當朝的史書如《三國志》、《後漢書》等文獻的記載中,並沒有記錄過,諸葛瞻在戰死前,有說過這樣的話。這種說法的唯一出處,僅在於晚唐史書《元和郡縣誌》,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不過,史料上確實記載過,諸葛瞻統領國政時,對宦官黃皓弄權誤國的制止;以及對於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的擔憂……而事實上,蜀漢的最終滅亡,確實也和黃皓姜維二人有著莫大的關係(黃姜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很大)。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而諸葛瞻在從政期間,曾試圖努力扭轉這一切,一方面希望劉禪能疏遠宦官,勤於政事;另一方面又建議沒收姜維兵權,轉攻為守,並停止消耗國力的北伐。

然而,這兩方面的努力都沒有成功,導致蜀漢朝堂始終混亂,實力也持續衰微。後來在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江油守將馬邈又不戰而降,拱手讓城,導致蜀漢險關盡失,首都城危……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無力救國的三國名臣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所以個人覺得,諸葛瞻可能真的是說過類似的話,但更多的是在試圖闡述,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而他作為蜀丞相諸葛亮的後人,以及統領蜀漢國政的輔國大臣,也是在檢討自己的過錯,以及想表達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力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