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中國古代有種人,統治者很怕,一旦社會不穩定,這種人就會站出來

簡介然而有一部分人之所以會才成為遊民,是因為在這些人的身上,有著一股豪俠的氣息,但又報國無門,只能遊離在主流社會之外,依靠著自身微薄的力量,試圖來改變這個世界

統治者很怕什麼

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就有了相應的職業劃分,不過在最開始,這種職業劃分是模糊不清的,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丞相管仲的出現。

中國古代有種人,統治者很怕,一旦社會不穩定,這種人就會站出來

管仲最為人所熟知的典故就是“管鮑之交”了,開始對齊桓公不感冒,甚至還想殺掉齊桓公的管仲,最終在好朋友鮑叔牙的舉薦下,成為了齊桓公手下的肱骨之臣,在他當丞相期間,齊國的社會經濟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由此使得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一霸。

除此之外,談到管仲的功勞,還有一個也非常重要,因為就是從他開始,在中國的職業分工和社會階層上,才有了“士、民、工、商”的概念,而且一直延續至今,被大家所認可。人們只要談起階層的分類,“士、民、工、商”這一定義必然會掛在嘴邊。

所謂的“士、民、工、商”,簡單地說,就是當官的、務農的、做工的、經商的。雖然這一分類很簡單,但包羅永珍,就像道家的“金木水火土”一樣,以這五大元素來概括世界的本源構成。

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在這四個階層之外,還有一個階層常被人們所忽略,這就是古代史上的遊民階層。那麼遊民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中國古代有種人,統治者很怕,一旦社會不穩定,這種人就會站出來

在古代社會,遊民是指那些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人。他們不做官,也不願為農,更不會經商,由此被人們稱之為遊民。

梳理遊民形成的原因。其一是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納。古人很看著人們的職業,當然其中最受崇敬的就是“士”了,“學而優則仕”在古人的心目中有著巨大的誘惑,讀書就是為了踏入仕途成為一個人上人。

倘若不能踏入仕途也沒關係,只要你有正經職業就行。然而有一部分人之所以會才成為遊民,是因為在這些人的身上,有著一股豪俠的氣息,但又報國無門,只能遊離在主流社會之外,依靠著自身微薄的力量,試圖來改變這個世界。諸如古代的專諸、荊軻等等,都屬於這一類人。講義氣,夠朋友,願意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中國古代有種人,統治者很怕,一旦社會不穩定,這種人就會站出來

其二是社會動亂而造成的遊民現象。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戰亂四起,這些原本可以耕種莊稼的農民,卻因戰亂而流離失所,最後只能在背井離鄉中成為遊民,居無定所,每天的最大任務就是想法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

而在封建王朝統治者的眼中,這類遊民是最值得“重視”的一部分,因為一旦被逼上了“梁山”,他們就有可能從農民變為遊民,從遊民又成為農民起義軍的主體,這種例子也屢見不鮮。

每次朝代末年災荒不斷的時候,吃不飽肚子的農民們,如果連遊民都做不了,那麼他們乾脆就跟著起義軍走,或許還有一條生路。最次的也會佔山為王,過著“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的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