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如何放下執念?《金剛經》告訴我們,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簡介佛陀在他的糾纏下,無奈給出了一個蓋棺定論式的回答,大致的意思是:就好像你被一支毒箭射中了,毒致命刻不容緩,這時候你最應該做的是保命,而不是費盡心思去調查射箭之人的種族、身份、姓名,也不是千方百計去研究這隻箭的製作工藝和材料品質

朱字加什麼偏旁等於什麼字

如何放下執念?《金剛經》告訴我們,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在整部《金剛經》裡,有一句話反反覆覆出現了幾十次:“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佛陀為什麼要一再提起?

《金剛經》裡是這樣回答的,先舉個例子:

如果你把墨汁隨意地潑在一張白紙上,然後仔細去看,你會看到黑色與白色錯雜在一起,形成一些奇妙的圖案,可能是一朵花,可能是一隻動物,或者是一幅風景。

但如果你換一個角度,再去看,就會發現之前看到的那些都不見了,而是變成了其他別的什麼。

這時候你揉揉眼睛,換個姿勢再去看,就又會發現,哪有什麼圖案,只不過是一張被潑了墨汁的白紙嘛。你再想想“五蘊“和“六大”的道理,運起“不淨觀”的神通,就會發現,這裡連墨和紙都沒有了。

墨也好紙也好,花也好動物也好,都是你腦補的幻想罷了,如此一來,你人生的無窮煩惱也就能消散許多。

因為你的煩惱不會獨立存在,一定是“你的”煩惱才行,就像是你有一個蘋果,是你的,就不能是別人的,如果它成了別人的,你就會有煩惱,私慾是萬惡之源。

如何放下執念?《金剛經》告訴我們,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怎麼消滅私慾?

佛陀有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無我相”。只要沒有“我”,就不會再有“我的”,更加不會再有“我的”與“你的”之間的分別,那麼“我的”煩惱自然也就沒有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回過頭來看《金剛經》裡邊這一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便豁然開朗。

但如果你不明白“無我”的意思,那這部經典你無論讀多少遍也不會懂。

“我相”就是“我執”,也就是“自我”。要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就是不區別看待自己、他人、眾生,不區別看待壽命的長短,把這些都看成散碎的“六大“和“五蘊”。

《金剛經》告訴我們,只要做到了這些,就能解脫成佛了。

如何放下執念?《金剛經》告訴我們,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但佛陀使用“我”、“人”、“眾生”的語言,也只是為了溝通,不得不借用這些概念。如果要破除語言呈現的整體性,就可以使用《金剛經》裡的經典句式:“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比如,佛陀講了一套佛法,然後問你:“我講了嗎?”你如果說:“講了”,那就說明你沒聽懂。如果你聽懂了,就會說“沒講”。

為什麼明明講了卻要說沒講?因為運用的語言永遠是具象的,就像山其實不是山,而是石頭、花草、土壤的集合體一樣。我相信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為什麼還沒成佛呢?

因為我們有放不下的執念。

《金剛經》說,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佛陀創立佛教的初期,有一個叫摩羅鳩摩羅的人,對佛陀不太滿意。他認為佛陀對一些根本性的問題總是避而不答,就比如放下執念,具體到某件事該怎麼去做?

摩羅鳩摩羅找佛陀糾纏不休,非要問個清楚不可,否則他揚言就要退出僧團。佛陀在他的糾纏下,無奈給出了一個蓋棺定論式的回答,大致的意思是:

就好像你被一支毒箭射中了,毒致命刻不容緩,這時候你最應該做的是保命,而不是費盡心思去調查射箭之人的種族、身份、姓名,也不是千方百計去研究這隻箭的製作工藝和材料品質。

因為就算你搞清楚了這些問題,也不能用來救你的命。人生如此短暫,抓緊時間修習佛法都來不及,就不要去胡思亂想那些有的沒的了。

佛陀的這個回答,就是著名的“毒箭之喻”,那些關於宇宙和人生的終極問題,也就此被懸置不論了。

佛陀不是哲學家,也不是理論物理學家,他只關注如何修行脫離苦海,對於宇宙的終極問題不感興趣。

如何放下執念?《金剛經》告訴我們,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這就像是我們都在考場上寫試卷,但這張試卻根本沒打算讓所有的人,都能在限定的時間裡寫完。

這時候有一個學霸站出來,告訴我們這張卷子他已經考過了,然後把解題的公式一併告訴給我們。

這時候,我們只要抓緊時間套用公式答題就好了,又何必去問這個公式是怎麼來的?怎麼發現的?誰來證明呢?

就算學霸解釋了,一來我們不見得聽得懂,可能一個問題又變成十個問題;二來就算我們聽懂了,卷子也早就交了。

甚至當科學家做出某種突破的時候,那個顛覆性的結論也能在某部經典裡找到呼應。

就像一個人,他千辛萬苦爬到山頂,卻發現,佛學大師已經在山頂等候多時了。

如何放下執念?《金剛經》告訴我們,可以從“滅四相”做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