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專注力,在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走向卓越

簡介讓感受迴歸當下這就是注意力的兩個部分:“集中在行動上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

專注力的概念是什麼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麼?”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讀過這個故事,但依然記得自己對這個故事一直都是心存不解和充滿疑惑的。

直到讀了《認知覺醒》這本書後,竟然感到這個故事真的讓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

專注力,在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走向卓越

認知覺醒

本書作者周嶺,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識,有深度,接地氣,極易懂,給人以醍醐灌頂和受益匪淺之感。

他的文字像一股清流,適合每一位喜歡讀書愛思考又想要改變自己的讀者,更加清晰地從他的文字中閱見自己,並去實踐和改變自己。

書中透過內觀自己,擺脫焦慮和外觀世界,借力前行的邏輯順序給讀者描述出不同的概念及能力。

讓我們在重新認識自己後,理解自己並在清醒的認知裡,學會用知識和智慧驅動理性和感性兩種力量,更好地在實踐和改變中成就自己,並走向卓越。

那我們如何讓自己像老和尚那般地專注於當下,而讓自己不掂也不記那些讓自己擔憂、焦慮及幻想呢?

這正是我們需要培養和練習的專注力。它主要包括情緒專注和學習專注。這裡我們主要了解什麼是情緒專注和為什麼說情緒專注能提振自己的注意力。

01。什麼是情緒專注?

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那些極其普遍的現象拿來說說和感受一下。比如:

走路的時候,我們的手腳在動,但腦子裡卻在考慮其它的事情。

吃飯的時候,我們的嘴巴都忙著吃東西 ,但眼睛和心裡都早已因為一些事情或者看手機而走了。

休息的時候,身體雖不動,但思緒卻萬千……

以上這些現象中,你是否也感到正是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但我們確實很容易就被這些給分心而忽略了自己當下對注意力的集中。

那麼情緒專注究竟是什麼呢?

它是指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能夠全身心地感受這件事,並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和當前事務相關的事情上。所以走就是走,吃就是吃,休息就是休息。

這裡的注意力是分為:“集中在行動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兩部分。

比如上述:

走路是行動,後面的是感受;

吃飯是行動,後面的是感受;

休息是行動,後面的是感受……

從這些普遍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專注在行動上的注意力,已經隨著心理和思維上諸多需求而變得越來越少;讓自己保持在行動上的感受也越來越少,這就會讓我們產生了身和心的分離。

02。為什麼會身心分離

而造成身心分離的原因是:

1。覺得當下太無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

2。覺得當下太痛苦與,於是追求更舒適的事情。

專注力,在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走向卓越

身心合一與身心分離

當我們為了所謂的追求和內心更多的慾望,而忘卻了情緒的存在,當它總是讓自己達不到和行動一致時,也就導致煩惱和焦慮的產生。

所以說分心走神的本質就是逃避。它會讓我們在挫折面前自動的選擇停滯在舒適區裡,也就成了那個無法專注總是一心二用的自己了。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迴歸當下呢?

那就是積極主動地堅持強化自己的注意力,讓行動和感受得到同步,也就是讓感受迴歸行動。

讀過一行禪師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叫吉姆的美國年輕人,向一行禪師請教正念禪修的內容,一行禪師遞給他一個橘子,他接過這個橘子,嘴巴繼續講述著他在工作中的事情。

接著,他一邊吃,一邊在不停的思考和說話,他剝下橘皮後,掰開橘瓣,扔進嘴裡,囫圇兩口就吞了下去。

一行禪師看了看後對吉姆說:“吉姆,停,專心吃橘子。”

吉姆看了看一行禪師沒再說話,而是更加緩慢、更加專注地在吃橘子,他把剩下的橘子小心掰開,聞一聞它們誘人的芳香,然後一次一瓣放入嘴中,細細品覺浸潤在舌頭四周的橘子汁。

這樣品嚐橘子要花上數分鐘,但他知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享受這一過程。

橘子吃完以後,他了解到那一刻這個橘子已經變得真實,吃橘子的人已經變得真實,生命也已經變得真實。

吃橘子的目的是什麼?是讓感受迴歸吃橘子的行為當中。這個時候吃橘子這件事就是吉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03。讓感受迴歸當下

這就是注意力的兩個部分:“集中在行動上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只有讓感受迴歸於當下的行動中,我們才能更好感知生命,享受當下。

專注力,在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走向卓越

迴歸當下,感受當下!

這樣就更好地詮釋了專注力,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

正如作者所說:身體感受永遠是進入當下狀態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過程,更是一種很好的專注力訓練,它提示我們身心合一的要領,不僅是專注於當下,更是享受當下。

而我正是因為閱讀了《認知覺醒》這本書後,方才領悟和明白老和尚說的“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這句話的深意。

《認知覺醒》不僅從內觀自己和外觀世界兩個部分打開了我們的覺知,也讓我從這本書的更多細節中發現,唯有實踐和改變,才是這本書賦予我們的真正意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