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魯肅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真如《三國演義》所述?

簡介筆者認為,這和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的立場有關係,在整部小說裡,羅貫中的態度都是擁劉反曹的,人物塑造上,濃墨重彩的刻畫了大批蜀漢英雄,而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的手下大多數在一定程度上都身負襯托蜀漢英雄的任務,所以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三國魯肅字什麼

魯肅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真如《三國演義》所述?

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

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

這是唐代詩人孫元晏的詩歌,寫的是三國時期東吳魯肅。千百年來,由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廣泛流傳,三國成為了一個永恆的話題,三國人物更是說不完道不盡,智多近妖的諸葛亮,義薄雲天的關雲長,亂世奸雄曹操,還有那風流倜儻的周瑜,他們的傳奇人生家喻戶曉,與他們相比,魯肅在整個三國曆史上似乎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尤其是經過《三國演義》裡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等情節的渲染,魯肅似乎就是個永遠識不破諸葛亮神機妙算,在赤壁之戰中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周旋,以苦苦哀求和委曲求全,來勉強維繫孫劉雙方的盟好關係的憨直之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真實歷史上的魯肅不僅雄才大略,更是東吳難得的名臣,也就是說,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刻意將這位能臣貶低,那麼,羅貫中為何如此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玄機呢?筆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對真實歷史上的魯肅有所瞭解。

魯肅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真如《三國演義》所述?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魯家是當地有名的豪強大族,家底殷實,是以魯肅雖自幼喪父,但卻依舊在十分良好的環境中長大,根據《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裡陳壽的記載,少年時候的魯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漢末將亂,民不聊生,魯肅見狀“乃學擊劍騎兵,招聚少年,給其衣食, 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行文至此,不得不令人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彼時尚在弱冠之年的魯肅就已開始顯山露水了,為日後成為東吳名臣埋下伏筆。不過,從少有大志到成為一代能臣,這中間的路,魯肅走得並不順利。

公元200年八月,孫策病逝,而在此前不久,魯肅率宗族部曲三百餘人, 隨周瑜一起東渡長江投奔於他,這是魯肅正式參與到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之中,正欲擇明主一展宏圖。孫策的逝世對魯肅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幸運的是,由於與周瑜的將囷相結,加上自身的出色,很快周瑜將他引薦給孫權,自此,魯肅正式步入仕途。

胸有大志的魯肅更胸有謀略,與孫權的初見,魯肅便提出了“肅竊料之, 漢室不可復興, 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 唯有鼎足江東, 以觀天下之釁”和“剿除黃祖, 迸伐劉表, 極長江所極, 據而有之, 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此高帝之業也。”,寥寥數語,既說明了當今天下形勢,又為孫權提出了當政大計,令孫權佩服的五體投地,後來更是對呂蒙發出“ 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的感慨,而在此後,東吳也的確是按照魯肅的方案開拓疆土,最終與劉備,曹操三分天下。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將魯肅的奇謀妙計移花接木到了諸葛亮身上,寫出了有名的隆中對,這也算是變相的對呂蒙的肯定了吧。

魯肅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真如《三國演義》所述?

除了謀略過人,呂蒙更是膽識過人,在《三國演義》中呂蒙單刀赴會關羽被狠狠奚落,可在正史裡,單刀赴會確有其事,狠狠奚落確是虛構,彼時的劉備平定益州,卻拒不歸還給孫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在此情形下,魯肅以“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麼樣呢?”為由,不顧部下將領的勸告,邀請關羽相見。對於魯肅這一行為,陳壽曾評價道:“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然而,這樣有勇有謀的魯肅,到了《三國演義》中為何性情大變呢?筆者認為,這和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的立場有關係,在整部小說裡,羅貫中的態度都是擁劉反曹的,人物塑造上,濃墨重彩的刻畫了大批蜀漢英雄,而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的手下大多數在一定程度上都身負襯托蜀漢英雄的任務,所以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身亡,所以智勇雙全的魯肅,永遠都以一種可笑的姿態出現。

然而,羅貫中此舉又不僅僅是為了襯托蜀漢群雄,為何呢?因為,整部《三國演義》其實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悲劇,劉備奮鬥一生,也未能還原舊都,就連他最後舉國之力為義弟報仇也為能成功,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未能完成劉備的囑託,每每想起白帝城託孤,他的心裡也只能充滿遺憾,更不用說威震華夏最終卻身首異處的關羽,孤注一擲卻無力迴天的姜維,羅貫中塑造了一大批蜀漢英雄,最終又讓他們眼睜睜看著自己與夢想無限接近,卻又失之交臂,令讀者為他們感慨與惋惜。在這樣的結局裡,其實也是羅貫中將自己身處元末亂世,也曾擇明主,入義軍,但最終無力改變歷史的無奈,悲哀傾注在了筆下的蜀漢人物中。

魯肅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真如《三國演義》所述?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呂蒙在《三國演義》裡被弱化,被貶低,似乎也就變得情有可原了,或者可以說,不僅僅呂蒙如此,整個孫吳也是如此,在小說中孫吳的存在更多的是襯托作用,也因如此,蜀漢的悲劇更令人深刻,《三國演義》也因為這樣的悲劇在所有讀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這,大概也是羅貫中的用心良苦了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