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簡介東壁房屋為四柱三門結構,共設三組四抹隔扇門,隔扇寬22釐米、高77釐米,窗花圖案為“回紋”和“雙交四椀花紋”,絛環板為素面,裙板上設有對稱的如意圖案

汾陽挖出什麼古墓

2013年7月中旬,在晉城市開發區郝匠社群的棚戶區改造專案建設過程中,專案施工人員發現了兩座古代墓葬,為配合棚戶區改造工程,山西博物院、晉城市文物研究所、晉城博物館對郝匠金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該墓為金代墓葬,因為同時發現的墓葬裡面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的墓誌銘。仿木結構磚室墓,由墓道、墓門、前室、過洞、後室五部分組成。墓室採用磚雕和壁畫互為補充的墓內裝飾做法,雕刻手法細膩,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其中較為典型的樣式有木隔扇門窗、祥瑞動物花草、侍女像、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磚雕圖案中的內容,為研究當時的民俗、服飾、器物等課題提供了可靠的手資料。

該墓首先整體異地搬遷至山西博物院,專門進行資料採集和進一步的技術保護修復。2015年在晉城博物館復原後展出,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800餘年前晉城人的“身後世界”。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墓葬牆壁用條磚疊砌,條磚規格為長165釐米、厚6。5釐米,地面為方磚錯縫平鋪,方磚規格為邊長31釐米、厚40釐米,牆壁施有彩繪,但是剝落嚴重,很多圖案模糊不清無法辨認。

墓門門洞寬1。08米、高1。48米,上圓下方。發掘時為條磚壘砌,後來取掉了封磚。前室平面呈方形,南北長1。91、東西寬2。01、高3。18米。

南北壁底部均砌有須彌座,高61釐米,通接於甬道下部,須彌座束腰部分飾有祥瑞圖案。須彌座上是東西對稱的三開間房屋,立柱由綽幕枋拉接上託普拍枋。普拍枋上施斗栱,形制為單抄四鋪作,鋪作上承替墊板一週,向上依次一匝簷椽、仰覆瓦。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墓頂以19層條磚逐層疊澀收攏,形狀如覆鬥,鬥高1米、長1。77米、寬1。59米,鬥頂最後以整塊方磚封頂。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東壁房屋為四柱三門結構,共設三組四抹隔扇門,隔扇寬22釐米、高77釐米,窗花圖案為“回紋”和“雙交四椀花紋”,絛環板為素面,裙板上設有對稱的如意圖案。柱頭和轉角均設斗栱,斗栱高31釐米,栱眼壁施有彩繪圖案。

西壁結構與東壁相同,柱下有方形柱礎。明間設四抹隔扇門,窗花為雙交四抹花形和錢紋,裙板刻有如意圖案。次間設有對稱的直欞窗。

過洞前室北壁為通往後室的過洞,兩側以順磚錯縫平砌15層,頂部縱面用方磚券成拱券頂,門框刻有精美的蓮花圖案,門簪共有四個圖案設計左右對稱。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地面北側置有磚砌的床榻。棺床上方28釐米處東、西、北三面均設有基座,基座頂部和底部是高6釐米纏枝花紋,中部裝飾有花卉、飛禽、走獸圖案,基座上方嵌有10組二十四孝磚雕圖案。

墓壁遍施彩繪,墓頂形制同前室,以26層條磚逐層疊澀收攏,覆鬥高1。28、長2。53、寬2。42米。南壁中間為過洞,東西兩側設有供龕,供龕寬35、高60釐米,龕內為一男一女的磚雕侍傭。

東壁正中為四扇四抹隔扇門,每扇門寬25、高71釐米,窗花圖案為龜背紋,門兩側立柱高87。5、直徑14釐米,採用移柱造,立柱形制及斗栱規格同前室。

西壁正中設檻門,門高76、寬68釐米,門檻高7釐米,門枕石高7、寬15釐米,每扇門有25個門釘,門釘飾以蓮花圖案。

晉城博物館內的金代磚墓,一座搬到博物館的墓葬

從墓室結構採用的斗栱形制、綽幕枋、四抹隔扇門等構件和使用的移柱造法來看具有典型的金代特徵。

後室周壁呈現的二十四孝文化與山西陽泉古城金墓、山西沁縣上莊金墓相似,人物服飾與汾陽金墓、長子小關村金墓具有相同風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