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神州處處粽葉香吟詩幾首過端陽

簡介據聞一多在《端午考》與《端午的歷史教育》考證認為端午節並非起源於紀念屈原,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在端午節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對他進行紀念

誰慶祝端午節

記得小時候,老家在農村,每到端午節,嫁出去的姑母總是會回來,給我們帶來各種口味的粽子,都是我愛吃的,這是我期盼端午節的原因,現在才知道,這叫嫁女歸寧;我們到野外去採艾草和菖蒲,紮成一束掛在大門口,大人說可以驅邪祛病,到現在這個習慣也沒有變,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要喝雄黃酒,點雄黃煙,可以驅蛇蟲。神話故事白蛇傳裡面,有千年道行的白娘子,在端午的晚上,喝了許仙帶回來的雄黃酒,就現出了蛇的原形。

神州處處粽葉香吟詩幾首過端陽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

深奧的干支曆法。端午節又名重午節、端陽節、天中節,表明了這個節日在“時”上的特徵。天地初開的時候,萬事萬物的規律無法認識,所以古人仰觀日月星辰的執行及位置關係,體察二十八星宿對地球上人事物的影響。設定天干地支來推算天時的執行。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天上五氣;十二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承載地上五氣。把一年劃分成四季十二個月,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契合天地人事的規律。根據干支曆法,按十二地支的順序,正月建寅,第五個月為午月,端午即為午月午日,又稱為重午;而午日是“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最高,所以端午還稱“天中”。到了漢代,由於曆法變動,為了方便過節,每年的端午節由午月午日改為陰曆五月初五。

樸素的圖騰崇拜。端午節又名龍節,表明了端午節是先民祭龍祖演變而來。古人把黃道二十八星宿,劃分成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象。“蒼龍七宿”是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由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蒼龍七宿的運轉週期與一年四季週期一致,春季在東方抬頭,夏季在南方升騰,秋季在西方退落,冬季即隱沒在北方地平線下。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高懸正南中天,既“得中”又“得正”,龍氣旺盛,是大吉大利之象。中華民族的先民崇拜自然天象,自比為龍的子孫,擇此黃道吉日拜祭龍祖,酬謝龍祖恩德、祈福納祥,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並舉行賽龍舟活動。對龍圖騰的崇拜,是中華民族對自然規律的敬畏,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智慧。

神州處處粽葉香吟詩幾首過端陽

賽龍舟/七絕

鳴鑼喧鬧帥旗揮,號令一出鼓點催。

擊水兒郎齊聲喊,蛟龍浪裡竟如飛。

熱烈的龍舟競渡。端午節又名龍舟節。遠古時候在龍舟節來臨之際,先民要舉行嚴肅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祀活動之後,雕刻龍形的木舟安上龍頭、龍尾,才入水開始多人集體划槳競渡,場面宏大。唐代詩人張建封在《競渡歌》中描述了這一壯觀的場面:“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賽龍舟一直是中華民族端午節主要的慶祝活動。每到這個時候鑼鼓喧天,氣氛熱烈,各色旗幟迎風招展;紅色的龍船一字排開,早已準備就緒,擂鼓的人坐在船頭,參賽的男兒,躍躍欲試,英姿勃發。一聲令下,男兒們隨著鼓點的節奏,揮槳擊水向前滑動,龍船離開起點,向箭一般衝了出去,齊頭並進,競爭激烈。兩岸人頭攢動,吶喊助威,聲勢浩大。賽龍舟歷史悠久,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參與其中的人們,體現出一種合作,奮進的精神。賽龍舟傳到國外,深受外國朋友的喜愛,已經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國際賽事。

神州處處粽葉香吟詩幾首過端陽

離騷/七絕

悲切深處酒一觴,起舞擊節霧鎖江。

一唱離騷真血性,萬乘騏驥奔蒼茫。

厚重的愛國情懷。據聞一多在《端午考》與《端午的歷史教育》考證認為端午節並非起源於紀念屈原,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在端午節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對他進行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影響深遠,早已廣泛深入人心;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已緊緊地與屈原聯絡在了一起。千百年來,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紀念屈原的著名詩篇。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寫盡了屈原的冤屈,表達了詩人的惋惜之情。誦讀《離騷》,為他曠世之文采驚歎折服,他浪漫厚重的愛國情懷和激情,深深的感染我們,融進了我們的身體,在我們的血液裡流動。

神州處處粽葉香吟詩幾首過端陽

總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全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習俗讓大家參與其中,就像兒歌唱的那樣: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神州處處粽葉香吟詩幾首過端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