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德道經》上古道家如何對待怨恨及消弭怨恨

簡介”(見《列子·說符》)狐丘長老對孫叔敖說:“人有三種怨恨,你知道嗎

怨者怎麼讀

《德道經》上古道家如何對待怨恨及消弭怨恨

《玄女經》:“

怨者動根,戾者動氣。

”是說好抱怨的人容易動搖其所存在的根基,乖張暴戾的人易發脾氣,動搖氣血。

楊朱曰:“

利出者實及,怨往者害來。

”(見《》列子·說符第八)是說利益分給他人的人,實際上得到返還;怨恨向旁人發洩的人,會招來禍害。

這兩句箴言都講到了“怨”,即怨恨、抱怨。抱怨是很傷人的,怨恨不僅恨對方,還可能會招致對方的傷害。

孫叔敖,羋姓,排行第三,名敖,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相當於宰相),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我們來看關於他的一則典故。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何謂也?”對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孫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於三怨,可乎?”(見《列子·說符》)

狐丘長老對孫叔敖說:“人有三種怨恨,你知道嗎?”孫叔敖說:“叫做什麼?”回答說:“爵位高的人他人嫉妒,官大的人君王厭惡,俸祿厚重的人民眾怨恨。”孫叔敖說:“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志越謙下;我的官越大,我的心越小;我的俸祿越厚重,我的施捨越廣博。”用這些免於三種怨恨,可以嗎?”

《德道經》上古道家如何對待怨恨及消弭怨恨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從二人的對話我們能夠得知,孫叔敖是一位很有修養的人物。他明白他的爵位、官職、俸祿是楚王給的,是他奮鬥得來的,但他並不以此為榮、以此為尊、以此為享樂,而是愈加地謙虛、謹慎、博施於民。孫叔敖是後世為官者的榜樣,其高風亮節、卓著功勳值得稱道。

道家老子對孫叔敖此種態度,做總結為“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不與他人爭高下短長,所以不會招致怨恨。老子,姓老名聃。他進一步講:

報怨以德,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右介,而不以責於人。

(從帛書本,按馬敘倫、嚴靈峰的觀點,將“報怨以德”移至此處,在帛書原處為錯簡誤入)對待怨恨回報以恩德,和解了大的怨恨,一定會有餘怨,怎麼可以行善修善呢?因此通達之人崇尚中正之道,而不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像孫叔敖這種“聖人”是具有擔當精神的。“孔子師事老子”,《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當是孔子跟老子學習的。

《德道經》上古道家如何對待怨恨及消弭怨恨

列子御風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