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簡介吳金芬老師作品《掌中乾坤》善回到壽山後,不好意思入村居住,就到深山中蓋了個草寮,開荒種田,從此過起了自食其力的日子,農閒時善常常幫助石農開礦採石,學到了開採壽山石的技術,也時常到山中尋找礦苗,終於在與月尾峰相鄰的山中發現了礦脈,就一個人默默

扇子一般分為摺扇和什麼扇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中國傳統工藝大師、著名石雕藝術家吳金芬先生一件曾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金獎的壽山石作品《年年有餘》以38萬元的價格起拍,經過眾買家激烈競拍,最終以破百萬的價格成交。這件作品也讓吳金芬老師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石雕界的百萬級大師俱樂部。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作品《年年有餘》

吳金芬老師取得今天的成就,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還得從他的字“善伯”說起。

壽山石界的專業人士都知道,善伯洞石是壽山石中的佼佼者,質地晶瑩脂潤,蠟性較強,富有光澤。有黃、紅、白、灰、紫、黑等顏色,單色或多色交融,色界分明。按色相可分為紅善伯、李紅善伯、白善伯、黃善伯、紅黃善伯洞石等。老性善伯洞石中有金砂點,有的石中有粉白色的色斑,俗稱“花生糕”。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作品《儒釋道》區域性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篆刻:張戈,印文:風物長宜放眼量

殊不知,如此美妙的善伯洞石,竟蘊含著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傳奇故事。

相傳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壽山村有一位單名叫善的村民,村民將他趕出村去。善在外地流浪了數年,吃了許多苦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決心改邪歸正,重新做人。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作品《掌中乾坤》

善回到壽山後,不好意思入村居住,就到深山中蓋了個草寮,開荒種田,從此過起了自食其力的日子,農閒時善常常幫助石農開礦採石,學到了開採壽山石的技術,也時常到山中尋找礦苗,終於在與月尾峰相鄰的山中發現了礦脈,就一個人默默地鑿洞開礦,不久就出產了一批質地與色澤上乘的壽山石。村民見善已變成一個勤勞的人,並且開採到了好石頭,都為他而高興,此時善的年紀已老了,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善伯。可惜好景不長,礦洞塌方,善伯不幸被埋在洞中身亡。人們為了紀念他,稱這個礦洞為善伯洞,這裡出產的壽山石稱善伯洞石。還有傳說善伯在洞中得道成仙,又稱仙伯洞、仙八洞。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作品《獅》

吳金芬取“善伯”為字,即取自該典故,蘊含一種浪子回頭、從善如流、奮發有為的決心和信心。

吳金芬先生以石喻己,以己當石,幾十年不忘初心,匠心不改。今天,在成績斐然的吳金芬老師身上,“善伯”二字儼然成了其藝術精神的高度概括。從作品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善伯”吳金芬老師的人生境遇、格局和高度。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作品

如今,吳金芬老師在壽山石雕領域取得卓著成就的同時,又在繪畫領域不斷探索,或抽象,或意象,在人類與自然的主題背景下不斷探索。他常說:“藝術是相通的,不同形式的藝術探索會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催化藝術靈感的迸發。”或許這就是吳金芬老師成功的奧秘吧!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繪畫作品一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繪畫作品二

吳金芬,字善伯,自幼受祖父畫風薰陶,酷愛石雕藝術,尤其擅長鑿工。其作品題材新穎,獨具一格,後受到林元康、林發述大師作品的啟發,雕刻技藝更上一層,刀法講究返古、純厚、自然。其作品深受同行及海內外藏家的青睞和熱捧,具有很高的珍藏價值。其致力於佛學、書畫、雕塑、茶道、景觀、雅石等文化藝術領域的探求,致力於將文化融入自己的繪畫和雕刻作品中,以至於諸學融會貫通,而生面別開。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繪畫作品三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繪畫作品四

吳金芬先生現任福建省收藏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企業藝術協會理事長;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和收藏家、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

吳金芬老師作品欣賞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吳金芬老師部分作品拍賣記錄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新晉百萬級石雕界國禮藝術家吳金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