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為何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他的考慮可能很深遠

  • 由 千年歷史千面遊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2-09-18
簡介既然弊端那麼大,為何一代牛人明太祖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藩王制度呢

藩王制度在哪裡

中國古代只要是分封藩王的,幾乎無一例外會產生內亂。漢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莫不是如此。既然弊端那麼大,為何一代牛人明太祖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藩王制度呢?朱元璋沒說,所以作為後人,我們也只能推測。個人覺得,理由有三條: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為何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他的考慮可能很深遠

第一:藩王制度保護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護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點,就在於一家一姓之人帶兵鎮守四方!這就造成明朝的一個獨特的現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領兵軍閥都是朱家人!這對於朱元璋的嫡傳一系絕非好事,因為這些藩王都是實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對手。後來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就是這一情況的實證!以及後來的寧王朱宸濠之亂,都是如此。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為何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他的考慮可能很深遠

但是,這對於朱氏一族來講,卻是一個多重保險的設定。如果藩王反抗嫡系繼承人,不管最後是誰贏了,都能保證最終是朱家人坐天下!正如靖難之役後,帝系從朱標一族挪到了朱棣一族,但總也還是朱家人當皇帝,登基坐殿的還是朱元璋的子孫。事實上,明朝雖然也並非那麼平靜,但是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之前,確實很少有異姓之人造反作亂。這已經能很好地說明,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是正確的。

第二:相信兒子,總好過相信外姓人

明朝初年,其實天下遠不像很多人看到的那樣平靜。其實,當時內憂的程度遠遠大於外患。作為淮西勳貴的首座,李善長雖然退居二線,但是卻把胡惟庸頂到了前臺。兩個人聯手,擠掉了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實力集團,在朝中幾乎一家獨大。可以說從洪武六年胡惟庸上臺之後,朱元璋這個強勢的皇帝已經有了被架空的危機感!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為何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他的考慮可能很深遠

以朱元璋的能力,他不會想不到,朝廷中尚且如此,就不要說地方上了。事實上,當時的淮西勳貴已經在全國各地形成了權力網路和貪腐網路,完全有能力對抗朱元璋!洪武八年,胡惟庸甚至帶著御醫,幹出了毒殺劉伯溫的事情來。連御醫都能控制,相當於已經把朱元璋的生死控制在了手裡。朱元璋忍無可忍,才終於在洪武十三年掀起胡惟庸案,對淮西勳貴進行了殘酷的打擊。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為何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他的考慮可能很深遠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為淮西派的隕落而結束。接下來的郭桓、空印兩案,讓朱元璋看清了手底下的官員都是一些什麼玩意兒,簡直除了貪腐之徒就是欺上瞞下的人!於是他痛下殺手,共殺了十萬人才穩住了局面。試想從此以後,朱元璋還會不會信任這些異姓大臣呢?異姓人不可靠,但當時的統治手段又無法打倒全國的每個角落,那麼就只能用藩王制度來折中一下。至少自己的兒子,再鬧也還是自己的兒子。

第三:沒有合適的替代制度

朱元璋雖然是成年之後才開始學習,但是對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事實上,藩王制度雖然多次導致變亂,但是不實行藩王制度的王朝,也沒好到哪裡去。最明顯的是曹魏,那是刻意弱化宗族的典型。結果司馬懿三千人起事,就一下子篡奪了曹魏江山;還有宋朝,既不相信藩王,也不相信大將,強幹弱枝,結果就是邊防如同漏勺,敵人想進來打一下就打一下,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還有元朝,採用行省制度控制地方,結果就造成每個行省都如同一個獨立王國,最後政令不出大都,皇帝碰到事兒無人可用,只能跑路。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為何朱元璋仍然堅持使用?他的考慮可能很深遠

一樁樁一件件,都說明一個問題:天底下,就沒有一個長治久安的地方治理制度!即使不使用藩王制度,其他的制度效果也不好。既然如此,還不如給子孫來點兒實惠,給朱氏宗族上個多重保險來的實際!

事實上,明朝的藩王制度,在經過朱元璋和朱棣兩代帝王的調整後,已經可以避免歷史上出現的一些弊端了。比如說,藩王在自己的藩國內是沒有人事任免權的,任何官員都要中央指派;還比如說,如果沒有皇帝特批,藩王手下的常備軍也就是三四千人!這些都可以說明,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是一個改良過的藩王制度,毒性已經小了很多。這樣一來,江山也就能比較穩定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