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 由 文城歷史紀實觀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3-01-04
簡介所以,儘管在伊闕之戰、破楚之戰中,白起都是“以寡擊眾”,但白起的秦軍能夠以其戰鬥力的優勢主動出擊,一戰而勝

趙括是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白起征戰沙場

30餘年,戰勝攻取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

能在如此漫長的軍事生涯,如此眾多的戰役中保持全勝,甚至許多戰役都是在以少勝多的狀況下取得的!白起,確實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白起,是怎麼做到的呢?

漫長的軍事生涯,未嘗敗績

白起第一次擔任大將,是前

294年。

當時,他以左庶長的身份,率軍攻打韓國,攻取了武始、新城。

白起的最後一戰,也就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長平之戰,發生在前

260年。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30多年間,白起所向無敵。白起真的沒有打過敗仗嗎?

真的沒有打過敗仗!

275年,周王派蘇秦的四弟蘇厲勸阻白起,其對話表明了白起的“不敗”。

蘇厲見到白起時,說了一個故事。以前楚國的養由基,百發百中。一個過路的人說:你有沒有想過,你不善於休息,等下疲憊了,一箭射不中,你

“百發百中”的神話不就破滅了?

由此,蘇厲勸白起:同樣的道理,如果這一仗你不能取勝,你不就前功盡棄了嗎?

白起哈哈大笑: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這段對話表明:至少截止到前

275年,白起依然保持著全勝的戰績。

而在這以後的歲月中,已經名揚天下,有著不敗神話的白起如果一旦吃了一次敗仗,是不可能

“不為人知”的。

所以,白起的軍事生涯,未嘗敗績,是沒有爭議的事情!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決定性大戰,百戰百勝

更可怕的是:白起的勝利,有許多都是足以影響天下格局的決定性勝利,而且

···有許多,都是“以寡擊眾”!

1、伊闕之戰。

293年,白起為左更,率軍與韓、魏聯軍在伊闕對峙。

當時,秦軍兵力不及聯軍兵力的一半。

而且,與初出茅廬的白起相比,他的對手,都是成名已久的名將。

韓軍主將暴鳶、魏軍主將公孫喜(犀武),都是時之名將。幾年前,他們參加垂沙之戰,擊敗了當時還很強大的楚軍。

不過,白起敏銳地捕捉到了機會:韓、魏兩軍主將相互推諉,都想讓對方打頭陣。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白起抓住勝會,開始

“神操作”:1、假動作,“晃暈”韓軍。他以少許疑兵,多設旌旗,做出進攻的架勢,牽制住韓軍;2、繞道襲魏軍之後。魏軍是前來支援的,對地形不熟,且略在韓軍之後,後路缺乏掩護;秦軍主力繞至其後,忽然猛擊。本處陣後的魏軍措手不及,在狹隘地形倉促迎戰,陣勢展不開,被英勇的秦軍一衝而敗!3、迅猛打擊韓軍!魏軍潰敗,韓軍一則側後暴露,二則士氣驚恐,結果,主帥尚來不及整頓、調整,就遭到秦軍夾擊,迅速崩潰!

此戰,秦軍以少勝多,斬殺

24萬人,俘魏將公孫喜,一舉攻取5座城邑!白起由此名揚天下!

2、破楚之戰。

此後,白起攻魏,奪城

61座;攻趙,奪光狼城;攻韓,得宛城;攻楚,迫其割讓上庸及漢水以北地···這些都不一一介紹了。

其後,白起再次進行了一次奇蹟一般的進攻:破楚之戰。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此次,白起僅率數萬人,便長驅直入,直接撲向楚國都城郢!

秦軍順漢水而下,攻取沿岸重鎮,隨即,白起拆除橋樑,焚燬船隻,自斷退路!(後來楚人項羽

“破釜沉舟”,算是白起玩剩下的。)

楚國政治腐朽、內政不修、邊防空虛,白起居然真的一路深入,直到攻到楚國的別都鄢,才遭到了楚軍重兵抵抗。

秦軍兵力不足,遠離後方,不利持久。於是,白起利用蠻河,在西面百里處築堤蓄水,修築長渠直達鄢,然後開渠灌城,一戰而破!

隨後,白起繼續猛攻,攻佔楚國國都郢,改其為南郡!

此戰,白起僅率數萬人,居然直接攻下了另一個超級大國的國都,可謂奇蹟!

3、華陽之戰:閃電戰。

273年,趙、魏攻打韓,韓向秦求救,白起再次出擊!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白起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平均一日行軍百里,長途奔襲,突然出現在華陽,旋即立刻發起猛攻,一戰破敵,斬首魏軍

13萬,又將俘虜的2萬趙軍沉入黃河!

4、長平之戰。

260年,白起主持了戰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最具決定性的長平之戰。

此戰過程大家都很熟悉,不再囉嗦了。

數十年間,白起東征西戰,連續取得大勝!

據梁啟超考證,戰國時期,總共戰死者

200萬人,其中,有一百萬,是白起所為,可謂如假包換的“人屠”!

天下第一的平臺

白起的戰績,與其個人能力自然分不開,但是,首先要感謝自己的

“平臺”。

大秦,給白起這個

“人屠”提供了配套的戰爭機器;獨特的時代,給白起提供了利於其發揮的舞臺。

此時,商鞅變法的成果已經顯現。在嚴明的秦法和軍功制度下,秦軍已經成了戰爭機器。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此時,秦軍的戰鬥力已經冠絕天下。

所以,在白起的指揮下,秦軍既能自斷後路,奮勇衝向楚國的都城;也能日行百里,實施閃電作戰;更能在長平戰場一面阻擋強悍趙軍的猛攻,一面對其完成割裂、包圍!

所以,儘管在伊闕之戰、破楚之戰中,白起都是

“以寡擊眾”,但白起的秦軍能夠以其戰鬥力的優勢主動出擊,一戰而勝!

同時,大秦在

“廟算”上也往往能為白起創造出優勢來。

比如:如果不是秦國間諜組織的

“離間計”,長平戰場仍是廉頗,白起恐怕即便能擊敗趙軍,也難以打成如此龐大的殲滅戰!此外,在圍困趙軍期間,秦王果斷髮揮戰爭機器的高效,徵發河內十五歲以上男子從軍,為白起實施大殲滅戰解決後顧之憂···

而且,秦國在組織上的優勢,有時會給白起

“單向透明”的優勢。

比如,長平之戰,雙方都換將了。趙國換將,秦國一清二楚,而秦國換將,趙人一無所知!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白起在趙國一方,可能也會是名將,但也只能如廉頗、李牧一般,成為帶有悲劇色彩的名將,而不會是

“人屠”了。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料敵合變

當然,

“平臺”好,只是基礎。大秦這個“平臺”下,不少將領也吃過敗仗。

而白起的

“料敵合變”,則使他總能完成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白起的

“料敵合變”,分為兩個方面。

1、“料敵”精準全面。

影響戰役程序的因素很多:敵軍將領、敵國內政、秦軍情況、其他諸侯立場等等。

白起能夠提前將這些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

後來,白起在解釋自己勝利時,提到:當年破楚,是由於楚國政治不修,百姓離心,邊備廢弛。而秦國的將士以軍中為家,上下同心,士氣高昂,所以我們能深入楚境,攻城略地;伊闕之戰時,韓、魏各懷異心,互不協助,我可以以疑兵鉗制韓軍,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打擊魏軍;這些都是

“計利形勢,自然之理”!

其實,除了白起提到的料敵外,華陽之戰,預料趙、魏對節奏的判斷;長平之戰,能判斷趙國換帥就為出擊決戰!

能料敵之

“意”,所以能出其不意;能料敵之“備”,所以能攻敵不備!

2、“合變”,善於權變。

比如,破楚之戰,在遭遇楚軍強力抵抗後,白起能夠以水代兵,一戰破敵。

既能準確地判斷敵人,又能透過變化來解決問題,白起,自然戰無不勝!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領先時代的殲滅戰思想

白起的軍事思想,是領先於其所處的時代的,甚至領先於其同時代的名將。

當時,儘管戰爭的形勢已經擺脫了春秋時期的

“禮制戰爭”,但是,殲滅戰的思想尚未成熟。

孫臏、樂毅、田單、廉頗、李牧,都奉獻過許多

”名局“,閃耀一時。

然而,這些作戰,大多都沒有殲滅思想,雖然取得勝利,但都不能對敵人的有生力量帶來毀滅性打擊,更不能徹底摧毀敵國的戰爭潛力。

在白起之前,規模最大的殲敵資料,大約是丹陽之戰,楚軍被斬首八萬。

而白起打仗,下手最狠,動輒斬首十餘萬,甚至數十萬,幾乎每戰都極大摧毀了敵國的戰爭潛力。

“致命”的專業

白起一生不敗,還在於他致命的專業。

長平之戰後,白起要一舉滅趙,但被秦王

“叫停”。

後來,秦王又想請白起出戰,白起堅決拒絕。

白起拒絕時提到:如果讓他帶兵出戰,

“挑其軍戰,必不肯出;圍其國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未必可拔;掠其郊野,必無所得。兵出無功,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見其害,未睹其利”。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最後,白起用生命踐行自己的專業:臣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

白起不是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懷”將領,他只以打勝仗為唯一目標!

如果認為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寧死也不去打這一仗!

如此白起,或許會

“受重誅而死”,但絕不會是“辱軍之將”!

要打敗這樣的白起,太難了!

白起,就是一個冷酷的戰爭機器。

由於

“冷”,他能夠從熱鬧紛繁的表象中看出本質,嚴格按照軍事規律行事,“料敵合變”,無往不勝。

由於

“冷”,他以其領先時代的戰爭思想,大打殲滅戰,成為“人屠”。

白起征戰沙場30餘年,未嘗敗績,他怎麼做到的?

由於

“冷”,他寧可讓自己去死,也不願“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去打自己沒有信心的仗。

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卓越的戰爭機器

——秦軍,白起這個冷酷的戰爭機器,自然不會在戰場上失敗!

然而,戰場上的敵人不能打敗白起,並不代表白起真能

“不敗”。

白起被迫自盡前,曾說:我在長平殺害了已經投降的趙人

40萬,天理難容。我,確實也該死。

至少在白起自己看來,他到底還是敗給了天理。

白起和秦軍的冷酷,可以殺人百萬,可以摧毀列國的戰爭潛力,可以以最快的效率一統天下。

然而,過分冷酷,天理難容。白起死於非命,大秦王朝二世而亡,就是最終的註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