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重返紅旗渠》:從國際視角看“人工天河”

  •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3-01-09
簡介作為一部紀錄片,本片有意糅合了電影與紀錄片兩種藝術形式的呈現手段,採取“電影敘事+紀實拍攝”的敘事方式,以故事性的講述方法推進情節敘述,只預先設定大故事大情境,如去紅旗渠紀念館、採訪修渠人、上水渠等大情節段落,但不做細節安排和人物引導

紅旗渠是怎樣修成的

作者:陳宏(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

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和相關機構聯合制作推出的大型人文紀錄片《重返紅旗渠》,已在國內外獲得十餘個獎項。在紀錄片走出國門、擁抱世界的國際傳播規律探索上,這部以二十世紀河南林州紅旗渠的修建為歷史背景的作品透過實踐走出了一條可參考的路徑。

河南林縣三十餘萬民眾憑藉極其簡陋的工具苦戰十個春秋,先後犧牲80多人,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主幹渠70。6公里、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創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蹟。林縣人民這種愚公移山的修渠精神,是紅旗渠精神的核心,亦是多年來以紅旗渠為主題製作的各種影視劇、舞臺劇作品的共性表達和慣性思路。然而,在《重返紅旗渠》這部紀錄片中,我們不但能看到愚公移山偉大精神的生動體現,同時也能夠看到主創團隊與時俱進的人文視角的拓展和延伸、在全球化視野觀照下對紅旗渠精神內涵的豐富與提升。創作者突破性地發掘了紅旗渠更深層的歷史文化價值。紅旗渠的修建,在雄偉壯觀的太行山上展開了一幅人與天地自然從不斷髮生衝突鬥爭到相互依存、休慼與共,並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畫卷。林州人民與林州大地享受著紅旗渠水的滋養和哺育,原先世世代代乾旱的不毛之地,眼下已成為擁有良田沃野的人間綠洲。紅旗渠以它真實的修建歷程及其沉澱下來的文化主旨與哲學內涵,特別是“道法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為世界樹立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對當下極速發展的人類社會與人類命運的普遍困境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引發了世界人民的情感共鳴。

《重返紅旗渠》一改傳統同類題材影視劇的人物呈現,巧妙地將視角落在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法國文化學者傑羅姆·克萊蒙身上。全片以他的講述為主線,全程記錄克萊蒙深入歷史、瞭解紅旗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使作品充滿了戲劇性、可看性和人文思考。此外,作品還加入了密歇根大學在讀鋼琴博士王宸的視角,講述一中一西、一老一少各自懷著不同的目的完成一段短暫而富有收穫的紅旗渠旅程的真實故事。作為一部紀錄片,本片有意糅合了電影與紀錄片兩種藝術形式的呈現手段,採取“電影敘事+紀實拍攝”的敘事方式,以故事性的講述方法推進情節敘述,只預先設定大故事大情境,如去紅旗渠紀念館、採訪修渠人、上水渠等大情節段落,但不做細節安排和人物引導。全片始終秉持著客觀中立的敘事態度,沒有設計一處情景對白,沒有一句高高在上的解說詞,也沒有使用紀錄片中常見的人物訪談板塊,而是透過克萊蒙和王宸二人的觀察與行走,去遊歷、去交流、去感悟。全片始終被一種內在的情感張力和邏輯力量所牽引,編導的主觀意圖巧妙地融合在故事客觀自然的走向中,順理成章地表達出全片主旨。

《重返紅旗渠》一經播出,即收穫了較高的收視率和業內外的好評。除在國內各大電視臺熱播外,還在美國、法國、紐西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播映,引發了當地人群的普遍關注和對中國的嚮往,實現了“感動、激勵、啟示、超越”的創作設想。該片以全球視野再現紅旗渠工程這項突破人類極限的偉大壯舉,讓世界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價值與中國力量。本片透過重新發掘傳統紅旗渠題材所蘊含的發展觀、文明觀、生態觀,為探索構建中國敘事體系和中國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做出了努力與探索。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26日 09版)

[責編:王蕾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