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專訪“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出資人王健:弄潮兒成長計劃十年難能可貴

簡介王健認為,言傳身教,孩子不僅聽父母說了什麼,更是會看父母做了什麼,自己從事公益事業的點點滴滴,必然會在女兒的成長中帶來十分積極的影響,就像當年自己的父親對他的影響一樣

中脈現在怎麼不見了

2018-08-07 10: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沈虹 見習記者 王家維 陳奕新

專訪“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出資人王健:弄潮兒成長計劃十年難能可貴

人物名片:王健,46歲,丁橋鎮群海村人,現為中脈國際董事、中脈公益基金會監事、“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出資人

“這是‘弄潮兒’的第十年,也是我做公益的第十年。”近日,記者在上海見到了王健。見到他的第一面,這位企業家爽朗的笑容、健談的性格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儘管身在上海,無法趕回家鄉與接受資助的“弄潮兒”們見面,但王健心中仍然記掛著這些孩子,牽掛著家鄉的公益事業。

“我在海寧出生、長大,也在海寧開始創業。儘管我現在不在海寧,但我還是想為我的家鄉做一點事。我相信我的父親看到我這樣也會高興的。”王健坦言。

受父親影響,從小埋下了公益的種子

2016年7月,在父親逝世10週年之際,王健以父親王文清的名義在海寧成立了“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專項基金額度為100萬元,專門用於資助貧困學生。

也是從2016年起,“文清教育專項基金”與《海寧日報》“弄潮兒”成長計劃結緣,每年出資10萬元捐助“弄潮兒”成長計劃的困難學子,幫助這些“弄潮兒”完成學業。至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

在談到為何要捐助這些困難學子時,王健坦言:“這主要是受我父親的影響,這也是父親希望看到的。”

王健的父親王文清曾經是海寧的一名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打了一輩子交道。他最早在鄉村小學教書,後來又在丁橋中學教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健依然記得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出門的情景。“和父親走在一起,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人稱呼他‘王老師’。”那一聲聲尊敬的“王老師”,讓當時小小年紀的王健也覺得十分驕傲。“父親把他30多年的青春和熱情都貢獻給了學生。”說起父親,王健依然流露出敬意。

儘管父親已經離開十多年了,但他當時為學生做的點點滴滴時常浮現在王健的腦海中。王健回憶到,當時,父親已經成了學校的校長,學校裡有一些家境困難的學生,每年交學費的日子就成了這些家庭最難熬的日子。父親就做主,免除了這些學生的學雜費,或者減半收取,為他們減輕經濟壓力。

那時王健還小,尚不懂父親這些舉動的含義。但現在回過頭來看,父親的這些小事均在王健心裡埋下了種子。“幫助一名貧困學子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幫助一個家庭就等於幫助了社會。”王健發現,自己如今從事的公益事業竟也是追隨了當年父親的腳步。

最開心的是,女兒也走上了公益之路

從2008年汶川地震,王健捐出第一筆款項開始,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之後,王健在浙江泰順、景寧和雲南麗江等地資助了二十餘名貧困學生。

“做公益不僅能幫助別人,也能幫助自己。”於王健而言,做公益給他帶來的最大成就感是女兒在自己的帶領下,也走上了公益之路。

王健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帶還在唸書的女兒一起去雲南寧蒗縣做公益。雲南山區的生活條件和大城市相差甚遠,和山裡的孩子們同吃同住,這對於一個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的女孩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讓王健沒想到的是,看似嬌滴滴的女兒堅持住了,並且高中三年每年暑假都會去寧蒗縣支教。

“女兒告訴我,以前教過的四五年級的孩子有些已經讀了初中,知道她又回來的訊息,都從學校趕了過來看望她。當聽到孩子們說‘以前來支教的老師又回來了’時,她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滋滋的。”在轉述女兒的支教經歷時,王健也流露出對女兒的驕傲和自豪。

王健認為,言傳身教,孩子不僅聽父母說了什麼,更是會看父母做了什麼,自己從事公益事業的點點滴滴,必然會在女兒的成長中帶來十分積極的影響,就像當年自己的父親對他的影響一樣。

公益需要堅持,“弄潮兒”十年難能可貴

“‘弄潮兒’成長計劃這十年不容易。”王健感嘆,公益這條路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很多都是做著做著就沒了訊息。“一件事做一年,大家覺得沒什麼;做三年,大家覺得也還可以;但等到這件事堅持到了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時候,大家就會驚歎,就會覺得了不起。我覺得‘弄潮兒’成長計劃能繼續做下去,將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

與此同時,王健希望這個專案不僅能在金錢上資助“弄潮兒”,還儘可能幫助這些學子求學與擇業,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引導,完善後續機制,做到精準化資助。

對於這些“弄潮兒”,王健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他們踏上社會後,能常回家看看,加入到‘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和‘弄潮兒’成長計劃中來,接過愛心的接力棒,將公益傳遞下去,形成良性迴圈。”

採訪過程中,王健一再表示很遺憾,自己因為工作比較忙,都沒有機會和孩子們聊一聊,瞭解一下他們近況,而他也沒有收到過孩子們的來信和來電,感到十分可惜。他希望,如果未來有機會,大家能一起開個座談會,和孩子們一起談談心事。

王健談“弄潮兒”

記者:我們在今年的採訪過程中,碰到了這樣的問題:有些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父母及長輩都希望能參加弄潮兒成長計劃的助學活動,但遇到了學生本人的極力反對。有些學子甚至在記者上門的時候避而不見,任憑家人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說服。對於這些孩子你有沒有好建議?

王健:其實這樣子的情況是很常見的。這些孩子可能因為家境不太好,內心有些敏感。但實際上,人生起起伏伏,困難挫折在所難免。家境不好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磨鍊,他們應該做的,是去面對它,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解決問題繼續走下去。當今社會,成功不能靠一個人完成,是靠一群人的努力,所以,接受別人捐助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記者:今年,“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將繼續拿出10萬元,資助第十季弄潮兒。對於今年的學子,你有什麼期望?

王健:改變家庭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求學,透過教育改變自己的未來。所以,我希望弄潮兒能夠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繼續努力學習,學會如何學習。也希望他們能夠在成長階段能夠找到一個好的引路人,在各方面給予關心和引導,成為一個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人。

記者:我們今年開展“弄潮兒計劃”以來,發現想捐助的人比需要被幫助的孩子多。對於這一現象,您怎麼看?

王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件好事。現在,全國有越來越多知名企業家加入到公益隊伍中來,會輻射影響帶動更多人。其次,這也說明,海寧的公益事業發展得很快,愛心人士很多,相信在這麼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能有更多的孩子擺脫困境,走出陰霾,迎來美好的未來。

弄潮兒成長計劃第十季

專訪“文清教育專項基金”出資人王健:弄潮兒成長計劃十年難能可貴

相關要求:

1。原則上要求海寧籍今秋開始讀高一至新大一的學生(高一、高二、高三、新大一)。優秀的新居民子女也可參與。

2。家庭條件困難,家庭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3。受助學生在校期間無違紀違法行為。

4。以上條件需同時滿足,原則上不與其他公益活動重複資助同一名學子。

5。超出以上資助範圍的寒門學子,經核實如家庭條件確實困難的,也可考慮給予適當資助。

報名方式:

1。直接前往海寧日報社報名,地址為海昌南路509號,諮詢、87235132。

2。掃一掃下方二維碼,直接回復留言,包括姓名、家庭情況、聯絡電話等。

需要準備的材料:

1。身份證影印件1份。2。家庭收入1份(所在村或社群可出具)。3。高中應屆畢業生提供高考錄取通知書影印件1份(可在通知書到達後補交)。

資助方式:

1。上門認領一份助學金。一份助學金為4000元或3000元,資助者可到報社認領,定向或不定向資助困難學子(資助金彙總後一併轉入慈善總會“弄潮兒成長計劃”捐款賬戶),地址為海昌南路509號1203室,諮詢、87235132。

2。銀行匯款或轉賬。弄潮兒成長計劃已設愛心助學專用捐款賬戶,接受社會各界自主捐款,捐款時請註明捐款人,需註明是定向資助還是非定向資助,請務必註明“弄潮兒成長計劃”。收款人:海寧市慈善總會。開戶行:工商銀行海寧文苑橋支行。賬號:1204085929219012716(捐款時註明收款人)

3。網路愛心認購。手機、87235110)。

點選上方參與資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