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簡介這首詩同樣是秋天所寫,詩人此時同樣的垂垂老矣,而且抱病在身,但他卻寫出了一首高亢的秋之歌,他就是中唐著名詩人劉禹錫,而這首詩就是小仙非常喜歡的《始聞秋風》: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如何理解天下名山僧佔多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唐朝那些著名的大詩人,人生經歷都是非常豐富的。

那時候旅遊景點不收費,詩人們騎著頭毛驢就可以走遍大江南北——你說沒錢吃飯?那是不存在的,詩人相識遍天下,找個蹭飯的地方還不是易如反掌?很多地頭蛇想方設法要邀約詩人呢,比如汪倫,他就曾忽悠了李白,他說:

“李白你喜歡賞花不?我們這裡有十里桃花;你喜歡喝酒不?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

李白一聽,這還了得,這麼好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啊!

結果過去一看,哪有什麼十里桃花,只不過有一個方圓十里的湖,叫做桃花潭;也沒什麼萬家酒店,只有一家小酒館,酒館的老闆姓萬而已。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不過李白還是玩得很高興,臨別的時候寫下一首《贈汪倫》。於是乎汪倫這個大忽悠,還因此名垂青史了。

扯遠了。

不過從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古時候的詩人,不用996,有大把的時間出門遊玩,遊玩之後呢,還會寫寫詩。有一句話說:

世間好語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其實名山不僅和尚道士多,詩人寫的詩也不少。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旅遊業,那些著名旅遊景點就算了,各種小土坡、小河往往也有各種詩詞典故——誰叫中國歷史記載清晰,文化典故源遠流長呢。

旅遊登高,登樓,是詩詞題材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關於這方面的佳作,小仙很早就和大家分享過:

>>>

小仙說詩詞——登高、登樓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兩首登高詩,這兩首詩都是唐詩七言律詩中的經典之作,不過兩首詩的感情色彩卻迥然不同,從這兩首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第一首就是有古今七律第一之稱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作品。此時的杜甫臥病夔州,貧苦交加。

一上來,杜甫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副悽苦的畫面:

秋風呼呼的吹,兩岸的猿猴在淒厲的哀鳴。江上的沙渚中,鳥兒不斷飛來飛去。

同樣寫猿猴,李白寫的是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心情非常輕快,因為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剛剛逃過一劫:本來因為附逆永王李璘,小命差點沒了的,卻正好趕上朝廷大赦,這種死裡逃生的感覺自然讓他格外輕鬆。

而杜甫呢,此時的他已經病了很久,和他所處的時代一樣,已經是風燭殘年,外面的秋風令他徹骨生寒,聽到猿猴的聲音,更覺哀愁。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第二聯是這首詩最膾炙人口的名句。

一陣秋風吹過,樹木落下無數的黃葉。而眼前的長江,波濤洶湧,滾滾向前。這裡蘊含了杜甫雙重的感慨:

秋風吹落黃葉,自己也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江水奔流不息,正如時光一去不復返,自己韶光已逝,而一腔壯志難酬。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頸聯終於寫到詩人自己。

“悲秋”一詞不僅點名了時間,也寫出了中國文人的悲秋傳統。而杜甫此時不僅是悲秋,還有更深的兩種感慨:一是客居;二是多病。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如今垂垂老矣,卻還無法葉落歸根,只能客居臥病夔州,今天重陽,強自扶病登高望遠,見到的卻是一派蕭瑟的秋景,怎麼能不悲傷呢?

最後一聯,杜甫將這種情緒進一步深化:古人常說借酒消愁,而此時的杜甫因為多病,連酒也不能喝了,只能看著自己的雙鬢斑白,卻無可奈何。

總之,在這首詩裡,杜甫將自己多愁多病、客居他鄉、青春已逝、山河破碎等種種感慨融入一爐,寫景、抒情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僅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也成為唐朝乃至歷代最好的七律(之一)。

接下來小仙再給大家分享另一首詩。

這首詩同樣是秋天所寫,詩人此時同樣的垂垂老矣,而且抱病在身,但他卻寫出了一首高亢的秋之歌,

他就是中唐著名詩人劉禹錫,而這首詩就是小仙非常喜歡的《始聞秋風》: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這首詩不僅情緒高亢,寫法上也很特別。

第一句詩人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秋風比作的自己的老朋友,而且是站在秋風的角度寫的:去年,我和你在菊花遍地的時候分別(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就是冬天了),而今天我聽到玄蟬的叫聲又回來了(因為秋天到了)。

第二句,詩人開始對秋風進行迴應:晚上我靠在枕頭上,聽到你呼呼的聲音,就知道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這一年又老了不少,衰老的面容映照在鏡子中。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寫到這裡,劉禹錫似乎也很感慨,要走和前人一樣悲秋的路子了。然而他卻在第三句陡然一振奮:

馬廄的老戰馬,回憶起邊關的青草,不禁抖了抖身上的鬃毛,因為它回憶起了當年在沙場拼殺的畫面啊;

天上飛的大雕,不經意看到青天白雲之後,也睜開了迷濛的睡眼,振奮了精神。

提起劉禹錫,很多人會想到他寫的名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而小仙認為,“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也並不比前句差,同樣是逆境中見精神的警句。

兩位垂暮之年的詩人,同樣在秋天登高,卻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詩

有了第三句的鋪陳,最後的結句就順理成章了:詩人感慨外面的秋高氣爽,為了不辜負這秋風,也扶病走出戶外,登上高臺,飽覽這美好的秋景。

兩首詩讀完,我們發現,這兩位詩人的處境相同,所見景色相同的情況下,卻根據自己不同的心境寫出了兩首完全不同的作品。

杜甫《登高》的時候56歲,寫完三年之後就去世了,享年59歲;而劉禹錫寫《始聞秋風》的時候已經年近70了,寫完不久也壽終正寢,享年71歲。

那麼這兩首詩你更喜歡哪一首,你的人生態度會更偏下誰多一些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