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如何激發大腦發育,培養聰明、快樂的寶寶,科學家推薦的有效做法

  • 由 人類幼崽養成攻略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3-02-04
簡介寶寶會更有創造力、語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力也會更高,同時人際關係也會更好,甚至能夠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以及社交行為的能力

怎麼激發大腦

最近看了一本書《讓孩子的大腦自由》,深受啟發

今天就藉著這本書聊聊寶寶大腦的成長和發育

怎麼教出聰明、快樂的寶寶

如何激發大腦發育,培養聰明、快樂的寶寶,科學家推薦的有效做法

首先,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寶寶的智商是取決於遺傳還是後天的培養?

目前科學界達成的共識是,認為一個人的智商,先天的遺傳基因與後天的培養各佔一半因素,也就是說50%是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另外50%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來提高的。

所以說後天的成長環境、教養方式,對於寶寶的智力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如何激發大腦發育,培養聰明、快樂的寶寶,科學家推薦的有效做法

那麼想培養聰明的寶寶,到底要培訓什麼

能力?

這本書裡給出的思路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代表他的大腦要具備七種能力。

1。

記憶力、2。推理跟解決問題的能力、3。探索的慾望、4。自控力、5。創造力、6。語言溝通能力、7。解讀非語言溝通的能力

記憶力:

能夠擁有超強的記憶力是件特別令人羨慕的事情,一篇文章有人要背一天,有人看一遍即會。一些超級學霸都是有著過止不忘的本領,記憶力是聰明大腦的必備要素。

推理跟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薦大家有機會看看《密室逃脫大神版》,邀請了一群高智商學霸根據線索推理解開謎題。能夠把自己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深度加工、邏輯推導的綜合能力。

探索的慾望:

探索力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旺盛的好奇心以及創造力。小月齡寶寶剛會走,什麼都想摸,什麼都往嘴裡放,什麼都想開啟看看。

再大一些的寶寶,是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每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家長就是要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帶領寶寶一起探索這個世界。所以寶寶想讓保持好奇心,爸爸媽媽一定要注重早期的培養,寶寶對所有事物都好奇,在安全地前提下就不要阻止寶寶的行為。

寶寶一天問為什麼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地認真回答,千萬不要一抓狂地讓他閉嘴。

自控力:

自控力也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慾望,比如說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堅持忍耐更長時間不吃棉花糖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所以當孩子能夠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拒絕其他資訊的誘惑,才能把一個事情真正的做好。

自控力是可以經過後天的訓練,經過爸爸媽媽的長期協助鍛鍊,小朋友的自控力都會有顯著提升。

創造力

創造力也就是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是有限的,而創造力是無限的。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善於觀察這個世界,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現象,都可以將背後的知識、原理普及給小朋友們。

語言溝通能力

語言溝通能力就是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音樂啟蒙,可以給剛出生的寶寶聽世界各國的語言的音樂,這本書上也有類似的理論,意思是每個寶寶一出生是有有能力學全世界任何一種語言的,到了6個月後,寶寶就開始慢慢只能聚焦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語言當中了,當寶寶到一歲左右的時候,他的大腦就只對過去6個月所接觸的語言有所區別力了。

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寶寶,從小有人跟他說英語,他的英語發音一樣會很標準;但如果從小沒有人跟他說過英語的話,那麼它到一歲的時候,他就很難分辨英語上結髮音規則了,因為英語的一部分發音是在日語裡面不存在的,所以日本人的英語發音特別生硬。

可見,語言能力的飛速發展是有一個視窗期的,錯過了是無法彌補的。

所以有條件的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用雙語跟寶寶說話,媽媽說中文,爸爸說英文,那就可以培養一個雙語寶寶。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語言交流必須是真人面對面的交流,用外語和寶寶進行互動,只有真人交流寶寶的腦內神經元才會記錄下這門外語的發音規則、語音詞彙以及語法。

解讀非語言溝通的能力

解讀非語言的能力其實就是理解力,一句話真實的潛臺詞、弦外之音是什麼,有的人能立即反應過來,有的人就無法理解,這就是理解能力的差異。剛出生的小寶寶需要家人持續地面對面的交流,不停地與小寶寶聊天,讓他解讀爸爸媽媽的面部表情。另外學習手語對於認知能力的促進也是有幫助的,科學家們發現口語跟手勢是共用同一個神經迴路,這也是為什麼在寶寶小的時候讓他多運動,運動對於語言發展也是有所助力的。

也就是說這七項能力高,說明這個人會更聰明,大家不妨帶入自己,看看自己的這七項能力表現的如何。

如何激發大腦發育,培養聰明、快樂的寶寶,科學家推薦的有效做法

怎麼樣才能

培養聰明的寶寶

呢?

本書作者給了4個答案:

1。母乳餵養、2。多和寶寶說話互動;3。玩遊戲;4。表揚孩子的努力而非聰明

母乳餵養

腦神經科學家發現,喝母乳的寶寶比喝牛奶的寶寶要更聰明

究竟母乳有什麼樣子神奇的魔力呢?因為母乳當中有一些成分對寶寶的大腦神經元的發展特別重要,而目前是配方奶所無法合成的,例如牛磺酸

所以建議媽媽至少應該餵母乳到寶寶6個月大,為寶寶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和寶寶說話

互動:

爸爸媽媽不要認為剛出生的小寶寶什麼都不懂,往嬰兒床上一放就什麼都不管了。而是在寶寶醒著的時候,要多讓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的臉,同時要化身為話癆,不停地跟寶寶交流,在6個月之前腦神經是不斷在發育的,語言上越刺激,大腦發育越好。

等到寶寶2—3歲左右開始說話時,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認識的詞彙以及IQ都會明顯的比較高,而且這個差別非常的明顯,所以想要培養出聰明的寶寶,請記得要不斷的跟6個月之前的孩子說話。

與寶寶互動時請堅持幾個原則:

1,

一定要是真人面對面的互動,讓寶寶看到大人的臉。

2,

要說標準的句式,語句完整,語速慢,發音清楚

和寶寶玩遊戲:

玩遊戲是小朋友學習的最佳方式,有助於寶寶大腦發展的遊戲是那種開放式的、沒有指令碼的遊戲。或者角色扮演的遊戲,寶寶當醫生,媽媽當護士,爸爸當病人;或者寶寶當廚師,媽媽是服務員,爸爸是客人;如果家裡有兩個小朋友,那就更方便了,讓他們自己決定玩什麼扮演遊戲,如何制度規則,一切讓小朋友們自己決定。

這種扮演遊戲非常有意義,因為這類遊戲能夠極大幫助孩子發揮想象力。

玩這一型別的遊戲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展。寶寶會更有創造力、語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力也會更高,同時人際關係也會更好,甚至能夠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以及社交行為的能力。

所以從現在開始陪寶寶玩起來,這個過程能夠幫助他變得更聰明的好方法。

表揚孩子努力,而不是表揚他聰明

大多數家長誇獎寶寶習慣性就說“寶寶好聰明啊”

事實上科學家建議不要直接誇聰明,當一個寶寶經常性被誇聰明,寶寶會認為:

1。如果我這件事情做的好,是因為我天生聰明,不是因為我的練習和努力完成的。

2。小朋友很容易出現問題畏難的情緒,如果一個任務比較困難,小朋友更容易就放棄。那是因為小朋友慣性認為萬一做得不夠好,大家就會發現我其實沒那麼聰明,所以為了維持這個聰明的形象,會逃避那些困難的任務及挑戰。

3。萬一事情做失敗了,寶寶更難以接受挫敗、承認錯誤,比較容易情緒化,甚至自暴自棄直接就放棄。

所以誇孩子聰明其實無助於孩子變得更聰明,

那麼正確誇獎寶寶的方式是什麼呢?

請誇獎他的努力

當寶寶做得好的時候,爸媽不要說“你好聰明啊!”

可以替換成:“寶寶好努力啊!”“寶寶一直練習,所以這回成功了,真棒!”

被誇努力的孩子會有一種成長型的心理暗示

寶寶心裡會想:我每天都要讓自己超越自己,每天都要很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寶寶會把重點放在努力上面。

而這樣孩子的抗挫力、自控力、主動學習的能力都會更好

如何激發大腦發育,培養聰明、快樂的寶寶,科學家推薦的有效做法

怎麼樣培養快樂的寶寶

快樂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經過科學家的多年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快不快樂、幸不幸福,最重要的影響力是:我們和其他人的良好關係,不是金錢財富,而是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際關係對一個人一輩子的幸福快樂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腦神經科學家認為,人際關係是對於一個人是否感覺幸福至關重要的因素

那什麼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呢?

科學家發現了兩個重要的大腦能力:

1。情緒調節能力,

2。共情,也就是同理心,

情緒調節能力

科學家研究發現的那些情緒穩定、對別人友善,而且願意跟別人合作的人,最受人歡迎,最容易擁有良好的感悟,包括愛情、友情跟親情

那些脾氣暴躁的人就很難交朋友,人際關係也會很差,

所以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才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情緒管理決定著未來生活幸福感,是一件需要被學習跟培養的工作。

因此我時常說的一句話是情緒是本能,而情商則是本領,需要後天培養及學習

爸爸媽媽要特別關注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情緒不分好還也沒有對錯,如何化解負責情緒才是關鍵,生氣時是大吼大叫摔東西

,還是深呼吸冷靜想解決方式,這就是父母要關注的問題了。

共情

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

當寶寶到了三歲左右,爸爸媽媽就應該特別關注他的共情力的發展及培養

許多家庭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寶寶,造成寶寶以自我為中心,會認為大人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做的,這種情況很難培養共情能力。

等到他長大後進入社會,別人會覺得他難相處,他也會認為別人都不理解他。人際關係緊張,會導致他的幸福和快樂指數明顯下降。

首先家人要接納寶寶的情緒

當寶寶鬧情緒哭鬧的時候,

爸爸媽媽不是說“哎呀,為了這點小事就又哭又鬧的,真是讓人煩死了。”

而是要換成“寶寶生氣了,我們所有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現在寶寶不開心了,你能說出來嗎?”

當寶寶哭鬧,爸爸媽媽表示理解小朋友的情緒,其實這就是爸爸媽媽正在發揮自己的共情能力。

更重要的是,當寶寶從小生長在一個,他的情緒能夠被理解被接納的環境,將來他就有能力去理解跟接納別人的情緒,這也就是共情能力。

第二,可以常跟寶寶的互動過程當中,時常玩“猜心情”的遊戲

例如看動畫片,灰太狼來捉喜羊羊,這時候就可以問寶寶,你覺得喜羊羊現在是什麼感受?

多問她關於情緒感受的問題,幫助寶寶去思考,這樣有助於幫他提升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

第三,常鼓勵孩子去做有善意的共情行為

比如當寶寶一起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摔跤了,開始大哭起來

爸爸媽媽這時候就可以說。

“寶寶你看那個小朋友摔跤了,如果有別的小朋友都在笑他,你覺得他有什麼感覺呢?”

“如果是你摔倒了,你希望其他的小朋友做些什麼呢?”

可能寶寶會說“我希望他們不要笑,或者是希望他們過來把我拉起來。”

爸媽就說好的,那你要不要去安慰這個小朋友呢?問問他有沒有事。

所以要常和寶寶進行共情能力的互動,當孩子開始能夠感同身受而出現了善意的共情行為,

那寶寶的同情能力就更上一層樓,他的人際交往能力當然也就會更好,

當寶寶更受別人歡迎,將來他就有能力去經營,讓彼此都快樂跟幸福的人際關係。

如果有機會推薦大家來讀一讀這本書,

看完這本書就會意識到,要培養一個聰明、快樂的孩子,其實情商和智商是相互作用的。

不論是負面情緒的調整能力或者是共情能力,或者是自控力以及解讀非語言資訊的這種能力,其實都是可以經過後天培養的,這些能力會持續影響著孩子的聰明以及快樂指數。

如何激發大腦發育,培養聰明、快樂的寶寶,科學家推薦的有效做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