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要想達到無為而治,領導者就要以德服人

簡介每一個當領導的人,都希望自己說話有執行力,都希望得到臣民的擁護,就是大臣和人民的支援,那怎麼樣才能達到這一個結果呢

以德服人的意思是什麼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十三集*

(本文共1266 字,閱讀大約 4分鐘)

要想達到無為而治,領導者就要以德服人

子曰:“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句話,可能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這一句話意義非常的深廣,其實它教導我們的是如何達到領導的最高境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做領導如何才能夠有執行力。如何才能得到眾人的支援和擁護,甚至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這裡邊的“政”是政治的意思。“德”是道德。為政者廣義是指一切政治的領導人,狹義就是專指國家的元首。在古注中對這裡邊的“北辰”有的解釋為星的名字,比如說北極星;有的認為並不是專指北極星,而是指方位,這個方位就是地球北極與天空相對之處,那麼我們感覺採取“方位”這種說法比較合適。在天空無星之處,空體不動,而眾星共之,這個共和拱是相通用的,引申的意思就是圍繞的意思。這個空體譬如人君,眾星譬如大臣和人民,人君就是君主能夠為政以德,那麼國家的政治是本於道德的。所以它合理、利民,自然得到民眾的擁護。譬如北辰之得眾星圍繞,那麼在這裡,君主安居其所,得到臣民的圍繞和擁護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呢?每一個當領導的人,都希望自己說話有執行力,都希望得到臣民的擁護,就是大臣和人民的支援,那怎麼樣才能達到這一個結果呢?這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必須要為政以德,那麼什麼是德呢?古人對這個德的理解和對道的理解,是聯絡在一起的。我們經常說道德、道德,道就是自然而然的秩序和規律,本來如此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而這一個德就是對這個道有所體悟,順著這個道去做,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有德的人,而這樣的人也就是聖人。那很多人說,我們不想成為聖人,不想成為賢人,言外之意是什麼呢?言外之意我們就是想做一個糊塗人不想成為一個明理的人。所以成聖成賢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

那麼我們按照道去做結果是什麼呢?從內在的方面看可以獲得的是君子坦蕩蕩的境界,就是獲得內心的安寧,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從外在的方面看,就是這裡面所說的,能夠得到眾人的支援與擁護。所以一個得道之人,是內外皆有所得的人。

《群書治要》中有一篇《屍子》上面記載說:舜任用了禹、后稷、皋陶等五個人。結果實現了無為而治,但是天下的民眾,還都以舜為父母,堯就來問舜治理的方法,舜怎麼回答的呢?舜回答了兩個字“事天”。什麼叫事天呢?就是按著自然而然的規律,自然而然的秩序,自然之道去治理。那麼他舉了一個例子,平地而注水,水流溼,就像我們在平地上澆水,這個水自然而然就會流向潮溼低窪的地方。“

均薪而施火,火從燥,召之類也

。”我們同樣給柴火點著,這個火自然會把那些乾燥的柴火先點著,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叫召之類也。這是感召的原因,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他得出這樣的結論了。他說:“像堯為善而眾美至焉,桀為非而眾惡至焉。”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堯憑藉自己的美德,因為他德行很高,所以感召來的人才也都是賢良的臣子,而這個桀品行敗壞,所以感召的都是德行缺失的,甚至奸詐、狡猾的人來做他的臣子。那麼這個就是《易經》上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道理。所以這個領導者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所感召的屬下自然而然就是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古人為什麼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原因。

要想達到無為而治,領導者就要以德服人

——————————正體——————————-

子曰:“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句話,可能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這一句話意義非常的深廣,其實它教導我們的是如何達到領導的最高境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做領導如何才能夠有執行力。如何才能得到眾人的支援和擁護,甚至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這裡邊的“政”是政治的意思。“德”是道德。為政者廣義是指一切政治的領導人,狹義就是專指國家的元首。在古注中對這裡邊的“北辰”有的解釋為星的名字,比如說北極星;有的認為並不是專指北極星,而是指方位,這個方位就是地球北極與天空相對之處,那麼我們感覺採取“方位”這種說法比較合適。在天空無星之處,空體不動,而眾星共之,這個共和拱是相通用的,引申的意思就是圍繞的意思。這個空體譬如人君,眾星譬如大臣和人民,人君就是君主能夠為政以德,那麼國家的政治是本於道德的。所以它合理、利民,自然得到民眾的擁護。譬如北辰之得眾星圍繞,那麼在這裡,君主安居其所,得到臣民的圍繞和擁護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呢?每一個當領導的人,都希望自己說話有執行力,都希望得到臣民的擁護,就是大臣和人民的支援,那怎麼樣才能達到這一個結果呢?這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必須要為政以德,那麼什麼是德呢?古人對這個德的理解和對道的理解,是聯絡在一起的。我們經常說道德、道德,道就是自然而然的秩序和規律,本來如此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而這一個德就是對這個道有所體悟,順著這個道去做,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有德的人,而這樣的人也就是聖人。那很多人說,我們不想成為聖人,不想成為賢人,言外之意是什麼呢?言外之意我們就是想做一個糊塗人不想成為一個明理的人。所以成聖成賢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

那麼我們按照道去做結果是什麼呢?從內在的方面看可以獲得的是君子坦蕩蕩的境界,就是獲得內心的安寧,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從外在的方面看,就是這裡面所說的,能夠得到眾人的支援與擁護。所以一個得道之人,是內外皆有所得的人。

《群書治要》中有一篇《屍子》上面記載說:舜任用了禹、後稷、皋陶等五個人。結果實現了無為而治,但是天下的民眾,還都以舜為父母,堯就來問舜治理的方法,舜怎麼回答的呢?舜回答了兩個字“事天”。什麼叫事天呢?就是按著自然而然的規律,自然而然的秩序,自然之道去治理。那麼他舉了一個例子,平地而注水,水流濕,就像我們在平地上澆水,這個水自然而然就會流向潮濕低窪的地方。“

均薪而施火,火從燥,召之類也

。”我們同樣給柴火點著,這個火自然會把那些乾燥的柴火先點著,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叫召之類也。這是感召的原因,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他得出這樣的結論了。他說:“像堯為善而眾美至焉,桀為非而眾惡至焉。”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堯憑藉自己的美德,因為他德行很高,所以感召來的人才也都是賢良的臣子,而這個桀品行敗壞,所以感召的都是德行缺失的,甚至奸詐、狡猾的人來做他的臣子。那麼這個就是《易經》上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道理。所以這個領導者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所感召的屬下自然而然就是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古人為什麼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原因。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小故事 大智慧 學習傳統文化 利己又利他

要想達到無為而治,領導者就要以德服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