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簡介因為燕子的分佈地域比較集中,在整個四川,餘成明也是最後一位至今還在採燕窩的人了

溶洞資料屬於什麼

2021年9月17日上午10點左右,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在走了兩個多小時的羊腸小道後,餘成明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山頂的懸崖邊上。

眾人小心翼翼地往下一看,是一條深不見底的溝谷。

再稍微往裡一探,就能看見他們此行的目標——燕洞,一方佇立在絕壁中間位置的窩巢。

做好準備工作後,餘成明將繩子拴在腰間,背好裝燕窩的蛇皮口袋,轉過身抓住繩子勻速往下滑。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搭檔趙支成則站在崖邊,屏著呼吸,一寸寸地將繩子往下放。

放繩子講究一個穩、準。

“穩”指的是上方的搭檔需時刻看著下崖人的動態,以此來判斷繩索的收放速度。

“準”則是繩子要放得長短合適,繩子放短了,下崖的人就會懸在洞口進不去。

放長了,蕩回來的爬巖人就會撞在巖壁上,甚至可能會發生生命危險。

有一次,他在一個300米高的懸崖上採燕窩。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那時他繫好繩子將到洞口附近時,正準備拉著繩子向後退蕩進洞裡時,手上稍微軟了一下,身體瞬間就撞在了巖壁上。

當時餘成明直接痛暈了過去,事後經檢查,撞斷了兩根肋骨,在家裡休養了好一陣子。

繩子放了五六十米後,餘成明已經到達了燕洞附近。

再之後,只見餘成明一腳蹬在崖壁上,一個衝力將他推出了四五丈遠,再看他時,他已經悠悠盪回來,穩穩地落在了燕洞裡。

往裡看,燕洞裡伸手不見五指,只能用礦燈照明。

一個小時後,繩索再次有了響動。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只是這次上崖的餘成明看起來好像和往常不太一樣……

燕窩是採到了不少,但神情好像並沒有往常那麼興奮,反倒是滿臉的愁容。

他知道,即便他再不願意,這一天終究還是要來了……

他知道,這個行業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消失在歷史中,而且很有可能他就是最後一個掌舵的人。

物是人非,斗轉星移,餘成明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興起,也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落寞。

一個行業落寞的根本性標誌,便是沒有人再願意在這個行業裡深耕,即便燕窩的價格一直在水漲船高。

剛開始的燕窩,一兩隻能賣到兩元錢,十年前漲到了一兩200元,如今漲到1000至2000多元一兩。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品相最好的,可以賣到2600元一兩,也就是26000元一斤。

餘成明坦言,剛開始和他一起採燕窩的還有五六個人,而如今陸陸續續便只剩他一個了。

追溯起來,這項採摘燕窩的技藝從清朝中期就出現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這項絕技一度養活了村裡世世代代的居民,而如今還能熟練掌握這項絕技的,只有冕寧縣青納鄉海子村2組的餘成明。

因為燕子的分佈地域比較集中,在整個四川,餘成明也是最後一位至今還在採燕窩的人了。

據餘成明說,他可能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十多歲的時候就學會了採燕窩。

當時村裡有兩個八九十歲的彭姓村民,經常在雅礱江邊的懸崖上採燕窩。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出於天生的頑皮勁兒,他也跟著一起去了。

老人在懸崖邊上採,他就在下面盯著看,慢慢就把這項技能學會了。

之後一採就是幾十年。

提及採摘燕窩的整個過程,餘成明有些自嘲地說:“窮人的命不值錢,下去一次就是一次死裡逃生。”

採一回燕窩上來,他的衣服基本上會全部溼透。

額頭上的汗水就不用說了,有累的也有害怕滲出的,而且手指上也會佈滿血絲。

但好在燕窩價格著實可觀,也不枉他在“鬼門關”走一遭。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他當然知道採燕窩很危險,可是即便知道危險,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

沒辦法,採燕窩賺得多。

他是家裡的主心骨,一年在地裡辛辛苦苦刨食,最多也就幾千元的收入。

但是現在採燕窩來賣,一年的收入能有五六萬元。

提起燕窩的價格,餘成明頓時來了興趣。

他介紹說,燕窩根據質量不同,價格也天差地別。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普通的一個價格在一兩百元,而頂級的一兩就能賣到2600元,換算斤的話是,一萬兩萬六。

“別看它貴,很多時候我還沒采,就有客人預定了。”

餘成明採摘的燕窩很少拿到市場上去賣,都是客戶相互介紹的,天南海北的哪裡都有。

在採摘燕窩的時節,餘成明幾乎每隔幾天就要去冕寧縣城裡發一次貨。

說到這兒,很多人開始反駁了,燕窩不就是燕子的唾沫嘛,至於賣得那麼貴嗎?

況且燕子那麼多,哪個燕子不能吐幾口唾沫呀?賣這麼貴都是炒作。

實則不然。

在民間,燕子一直被視為一株吉祥的鳥兒,燕子去了又回來,預示這個地方是個好地方。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燕窩,顧名思義,就是燕子所築的巢。

燕子在築巢的過程中,會使用到它們的唾液,還會用到一些苔蘚、柔軟的植物,以及它們的羽毛,以此而結成的窩,乃是古人眼中的“補品”。

很多人都認為,燕窩高蛋白,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多種礦物質等,具有補肺養陰、強身壯骨、滋補養顏、延年益壽的功效。

據說,享年百餘歲的宋美齡在世時,每天都會吃一小碗冰糖燕窩。

《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寶釵也說過: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自古以來,物以稀為貴,而那些所謂的達官顯貴為了顯示自己的階級身份,便會以享用到這些稀有的食材來彰顯自己的身份,燕窩也是如此。

過去的燕窩之所以稀缺,一來是燕窩只能靠人工採集,數量著實有限。

因為採到的燕窩滿足不了消費需求,所以一直是賣方市場,價格節節攀升。

再者,能為人們提供有營養價值的“燕窩”的燕子,種類也不過幾種。

當中的一種就居住在餘成明一行人經常光顧的雅礱江岸處。

雅礱江岸處的燕子乃是“巖燕”,屬於雨燕科金絲燕的一種,並非是那種大家所熟知的家燕。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棲息在巖壁上的金絲燕

山腰處有眾多溶洞,裡面常年棲息著數以萬計的金絲燕。

金絲燕這種天地間的精靈,給雅礱江邊的山崖帶來了靈氣,也給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兒的人帶來了福氣。

隨著如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吃得起燕窩的人逐年增加,需求量自然不斷增加。

之前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吃燕窩只能靠這些採燕窩的人深入懸崖峭壁裡面採。

這種在山洞中採摘而來的燕窩叫做“洞燕”。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加上出於環保和產量的考慮,現代燕窩行業基本上都是採收“屋燕”了。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顧名思義,就是人工搭建適合金絲燕築巢的人工屋,以此來引導金絲燕築巢。

之後再進行人工採摘,從而達到解決金絲燕保護和燕窩產量的衝突。

隨著“屋燕”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採燕窩的人也就逐年銳減了。

不過深究起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現在大家的選擇多了,沒必要靠搏命掙這點錢了。

餘成明的兩個兒子就是這麼認為的。

33歲大兒子餘正說起和父親採燕窩,連連搖頭道:“實在是太高了,懸崖最起碼高100多米,光站在那兒,雙腳就陣陣發軟,根本不敢下去。”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父親和他講過一些攀巖下行的技巧,他也曾試著克服過心裡的恐懼,但無奈根本辦不到。

最根本的是,現在日子都變好了,賺錢的機會那麼多。

哪怕他打個零工,一天都能掙個一兩百塊錢,完全沒必要去做這隨時可能丟命的活計。

餘正華和大哥餘正的想法也差不多。

他也曾跟著父親餘成明學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放棄了。

他給出的理由同樣是太危險了,實在幹不來,光是人站在那裡都會心慌。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若是讓餘成明就這樣看著這項技能消失,他的心裡確實有所不甘。

事實上,他也想過強硬地把這項絕技交到兩個兒子手裡。

但是靜下來再仔細想想,自己在懸崖峭壁上當了半輩子的“搏命人”,這項工作的艱險沒有人再比他更清楚了。

他每次都能滿載而歸,吃苦耐勞是一方面,但追根究底也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這種看不見抓不著的東西太虛了,他也不敢保證好運每次都能降臨在兒子身上。

除此之外,家裡人也都反對兩個孩子繼承他的衣缽,尤其是他的妻子。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在妻子看來,餘成明讓孩子繼承他這一項所謂的絕技,更多的是餘成明自己本身的不甘心。

她也理解丈夫的不甘心,但在日新月異科技發展的大趨勢面前,個人的不甘心無異於螳臂當車,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為這件事,夫妻倆爭吵過數次,雙方各執一詞,至今也沒有吵出個所以然來。

爭吵歸爭吵,但餘成明的日子還得過下去,一大家子人當下還得靠著他養活。

頭天晚上,餘成明簡單和家裡人做了交代後,便又匆匆踏上了採燕窩之路。

這次行程,餘成明叫上了舅子趙支成等兩位親戚,三人駕車從海子村出發,沿著雅礱江岸行駛。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雅礱江畔

由於常年從事採燕窩工作,餘成明對方圓數百公里內40多個燕洞的位置都瞭如指掌。

他一般會在每年四五月份外出採燕窩,輾轉甘孜、雅安、樂山等地採摘,外出一次會在外面待上幾天幾夜。

一行人先到了一個小鎮,餘成明準備先休息一晚,吃飽喝足養好精神後,第二天一早再出發上山。

出發前,他會仔細檢查採燕窩的一系列工具,尤其是繩索。

對於攀巖者來說,繩索既是主要工具,也是保命工具。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片源自網路

能不能下去採到燕窩,以及採摘完畢後能不能順利登上懸崖頂,看的就是繩索。

根據每個燕洞的情況不同,餘成明會準備幾根幾十米到上百米不等的繩子,光是購置繩子他就花了1800多元。

同時,他還會備上一根伸縮套杆,伸展之後長度有15米,為的是夠到燕窩後,用它把燕窩從崖壁上套出來。

簡單吃過早飯,餘成明將攀巖的繩索放在蛇皮袋裡揹著,開始往山上走。

看過餘成明一行人走的路,才知道羊腸小道多麼形象。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他們上山的路已經不能用艱險來形容了,更多的是“如履薄冰”。

山路極窄,有的地方只能放下半個腳掌,遇到這種情況,餘成明一行人只能貼著崖邊走,雙手緊緊扣著岩石。

同時,彼此之間還得相互照應著。

照應的同時又要求每個人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分心。

只要分心踏錯一步,下一秒可能就會粉身碎骨。

一行人好不容易走完狹小之道,不料又碰上了灌木叢。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比起窄道兒來說,灌木叢對人的體力要求更高。

灌木叢裡潮溼悶熱,密不透風,大多時候他們都是鑽在灌木叢中摸索著前進。

等穿出灌木叢的時候,基本上每個人都汗流浹背,體力嚴重透支。

遇到口渴難耐的時候,他們一般都會忍著,畢竟到了山腳下就好辦了。

一路輾轉後,這才爬到山頂。

但這裡距離他們採燕窩的懸崖壁還有一段路程,無奈眾人只能再下到山腳。

很多時候,由於雨後的河水暴漲,很多地方不得不蹚水過河。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圖片來自網路,與本文無關

遇到河流時,餘成明等人一般會及時補充水分。

不過遇到那種雨後渾濁的河,河水裡全是浮塵太多,這種水是無法直接飲用的,他們就會用速乾衣先過濾一遍再喝。

幾經波折後,餘成明一行人終於到了採燕窩的地點。

只見餘成明將繩子拴在腰間,背好裝燕窩的蛇皮口袋,搭檔一點點地往下放繩。

餘成明一個鞦韆蕩進入燕洞,開始了他採摘燕窩的工作。

每一年,他都要經歷數次這樣的過程。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提起採燕窩,餘成明特意強調說,他每次採燕窩之前,他都要祭拜一下山神,為的是求個平安順利。

這個儀式他堅持了幾十年,對作為他衣食父母的大山,始終都有一顆敬畏之心。

再者,關於採燕窩餘成明還有一個鐵打不動的規矩。

同一個燕洞,一年只去一次,而且只在4月採第一窩,燕子生蛋以後絕不碰窩。

餘成明說,他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吃絕食。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他們仰仗燕子生存,燕子相當於他們的衣食父母。

如果連燕子都沒了,之後的燕窩又從哪裡來呢?

餘成明和所有老一輩的採燕人都知道,採燕窩辛苦是辛苦,但絕對不能過於貪心。

可是,餘成明能管得住自己,但終歸管不住時代的腳步。

這個樸實的農家漢子或許永遠也想不通,有些東西不再被允許存在,並不是因為它沒有價值了,只是時代不再需要它了。

最後的“採燕人”:一斤售價2萬6,每次渾身衣服溼透,兒子不肯學

如今的時代瞬息萬變,新鮮事物在不斷湧現,一昧地固守過往,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面對時代浪潮,我們能做的無非就是順應改變,迎接新生。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很多人有著自己的難處,他們或是上了年紀,或是文憑有限,只能憑藉過去傳承下來的手藝,為家人掙口飯吃。

今年58歲的餘成明大哥也是如此,他準備等兩個兒子都成家之後,就徹底退休。

被問及採燕技藝失傳該怎麼辦,這個漢子愣了半天,最後無奈地笑了笑,說:“那就沒了吧,以後就讓燕子們好好活著,也算是我們報恩了。”

-完-

參考資料

成都商報:《飛巖走壁採燕窩》

成都商報:《雅礱江最後的採燕窩人》

紅星新聞:《雅礱江最後的採燕窩人:貴的一斤2萬6,兒子寧願打工也不學》

中國經濟網:《雅礱江最後的採燕窩人:兒子寧願打工也不學 因為是拿命在“搏”》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聯絡/投稿郵箱:service@shxyo。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