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簡介結語中國古代過春節的民俗自然不止以上所列舉的六種,只是選擇了六種比較有特色的習俗罷了,我們如今的許多習俗也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比如我們的大掃除,在古代叫做掃塵,取辭舊迎新之意,而放鞭炮,貼年畫等習俗則是由人盡皆知的年獸的民間傳說演變而來的

節日氛圍怎麼形容

春節是我國古代的大型傳統節日,在夏曆紀年法中一年的伊始,農曆大年初一,是閤家團圓,走親訪友的日子,街頭巷尾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熱鬧非凡。中國人過年向來有幾大傳統習俗,最為人所熟知的大致就是貼對聯,大掃除,穿新衣,吃年夜飯,拜年,壓歲錢,守歲,貼年畫……而中國的許多地區都有各自特別的地方性特色,不同地區的人們過年的習俗也有所不同。當然,

春節作為一個跨越中國數千年曆史且傳承至今的節日,習俗也是在不斷演化,才成了如今我們所熟悉的各種傳統民俗。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古人過春節也是喜氣洋洋

而傳統民俗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來源是社會共識與社會意識,所以一些過節的習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時代的特點,時代觀念與意識形態對人民的生活幾乎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古代的封建王朝與現如今的民眾意識可以說是大相徑庭,那麼古代過春節的習俗與現代又有什麼區別呢?又是在按著什麼樣的方向所發展的?

(一)踏青

踏青的習俗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痕跡可循,

古人踏青又名踏春,顧名思義就是在春天外出郊遊,古時的春節常與立春在同一天,因此踏青也就成為古人過春節的固定節目了

古人踏青的花樣還是很多的,其中又以文人墨客為甚,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集序》就是在踏青途中完成的,《蘭亭集序》中描述了一種遊戲,名叫“曲水流觴”,文人間的遊戲總是離不開兩件事——一是飲酒,而是作詩,“曲水流觴”這個遊戲恰好包含了這兩種元素,自然更得文人們的寵愛。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春節期間,文人寄情山水,《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踏青時所作

除此之外,踏青時還有演奏樂曲,唱歌跳舞,爬樹採花,還有類似於現代雜技的娛樂活動,以及古代家喻戶曉的運動蹴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絲毫不輸現代,甚至可以說比我們如今拿著手機拍拍拍的踏青更有內涵。

而白居易同樣在《春遊》一詩中有云:“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可見古人對於踏青這項民俗也是喜愛非凡,連一代大家白居易對此的評價都極高,達到了流連忘返的地步。

(二)喝屠蘇酒

屠蘇酒又名“歲酒”,關於它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

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便指的是屠蘇酒,屠蘇酒在古人看來有辟邪,定神的功效,是守歲的必備良品。不得不說,宋朝的文人對屠蘇酒確實是愛得深沉,

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除日》

中說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王安石《元日》中提到了屠蘇酒

屠蘇酒有一種特定的喝法,即為從家中年紀最小的後輩開始喝,又以家族中年齡最大的長輩最後一個喝作為結束,這也是具有一定象徵意義的,喝了屠蘇酒,就是又大了一歲,小孩先喝是為了慶祝孩子長大了一點,老人放在後面喝則是取“延壽”之意。

(三)歲朝清供

相比起前文的兩種民俗,歲朝清供對大多數人來說都相對陌生,但事實上自漢朝時,便有這種習俗的存在了。

所謂歲朝,就是指大年初一的早晨,古代有一類年畫叫做歲朝圖,

所描繪的便是與春節有關的畫面,古時人們便有這種畫歲朝圖的習俗。

而清供,則是關於供奉天神的,正月是家家戶戶陳列在床頭的擺飾都是有講究的,

供奉的東西需以清淡為宜,越是到正月初一紅火熱鬧的時候,擺件越不可濃妝豔抹,大紅大紫,鮮豔的色彩堆疊在一起反倒略顯油膩,有點素雅的顏色便可以了。不過時至如今,這種帶著幾分酸味的習俗已不再流傳於世,也少有人家會遵循了。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歲朝圖

相比起清供,畫歲朝圖的習俗大致是在唐代時發源的,

歲朝圖根據所繪題材與繪畫風格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一般構圖比較簡單,

描繪的大多是自然風光與事物

,這也是歲朝圖中佔比最大的一種,所畫之物通常寄託了作畫者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頗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意味。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自然風光的歲朝圖

第二類歲朝圖畫的是坊間人們過春節時歡聚一堂的溫馨樣子與一些熱鬧的娛樂活動

,這類畫的特點是色彩較為鮮豔,所傳遞的都是比較美好的畫面,基調熱烈,與春節的氛圍非常相合。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紀錄娛樂活動的歲朝圖

第三類歲朝圖所畫的題材是是關於驅鬼辟邪的儀式,雖然說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不過是封建迷信,但在古時,這是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依託,其特點是色彩畢竟單調素雅,

不像前文所提到的兩種歲朝圖,但其傳遞的寓意是美好的。這種傳統習俗雖然已經因為跟不上我們現如今快節奏的時代而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卻也不失為一種優雅的文化。

(四)飲梅花酒和椒柏酒

梅花酒,酒如其名,是用上一年採摘的梅花釀造而成,椒柏酒,即用花椒和柏枝制酒

,做法和原材料與前文所提到的屠蘇酒有些許相似,但屠蘇酒總的來說做起來要比椒柏酒複雜一些。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梅花酒

古代人過春節是經常需要飲酒的,這大概也與中國繁榮昌盛的酒桌文化脫不開關係,雖然喝酒有害身體健康,不過小酌怡情倒也無傷大雅,不得不說,推杯換盞之間,氣氛逐漸升騰,觥籌交錯確實會更加容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荊楚歲時記》

梅花酒和椒柏酒也有辟邪的寓意,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在封建王朝中,對神鬼之說的迷信,無論是皇族還是平民階層,都以此作為精神支柱,這種思潮雖然不可取,但一個社會的精神支柱還是非常重要的,關乎於一個社會的安定與民眾的生活質量。在《荊楚歲時記》中便有相關的記載,其象徵意義大致與屠蘇酒一脈相承,飲用方式也大致相似,在此不另做多解。

(五)穿青衣

這裡的青衣可不是京劇裡的那個青衣,而是淺顯的字面意思,人人穿青綠色的衣服。由於古代的春節等同於立春,加之人們普遍認為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提到春天,總是離不開一片翠綠,由此人們有了穿青衣的習俗,更增添了幾分春天的氣息。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穿青衣

而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通常會把自己與老百姓所崇拜的封建神學聯絡起來,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皇帝經常自稱“真龍天子”是一樣的道理,統治者也是為了顯示自己與“春天”的關係,便帶頭號召穿上翠色的衣服應景。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後漢書·禮儀志》紀錄了很多與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這種穿青衣的民俗在漢朝時便有所體現,

《後漢書·禮儀志》中對此描述了皇帝帶領文武百官在春節穿青衣,為百姓祈福的事情,大致含義是在立春時節,穿青綠色的衣服取萬物生長之意,應四時之景

,希望來年風調雨順,百姓生活安康,政治安定,國力更加繁榮昌盛。

(六)吃豆腐渣

吃豆腐渣這種習俗看著未免會覺得有些奇怪,這種習俗在如今幾乎已經完全銷聲匿跡了,如果說前文所提到的習俗還可以理解,吃豆腐渣就真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做豆腐渣

事實上,吃豆腐渣的民俗是源於一個民間神話傳說,在封建社會中,其實有許多習俗都與民間傳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故事大概是說每年春節灶王爺會把人間的情況向玉帝彙報,而玉帝會降臨人間,以檢查灶王爺說的是真是假,因此每到春節,

每家每戶都會吃豆腐渣,顯示百姓們生活貧苦,避免玉帝懲罰人間。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豆腐渣

不過從物質層面來講,古代的物產不夠豐富,資源貧乏,物質條件差,除去歷史上幾個難得的太平盛世,大多情況下百姓生活艱難,遠比不上如今的應有盡有,吃豆腐渣也可能只是無奈之舉,被現實條件所限制,只是被寄予了美好的念想罷了,也算是一種苦中作樂。

結語

中國古代過春節的民俗自然不止以上所列舉的六種,只是選擇了六種比較有特色的習俗罷了,我們如今的許多習俗也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比如我們的大掃除,在古代叫做掃塵,取辭舊迎新之意,而放鞭炮,貼年畫等習俗則是由人盡皆知的年獸的民間傳說演變而來的。許多古代過年的習俗我們早已不再沿襲了,但作為傳統文化,還是不應該被丟棄,被遺忘,比如剪紙,窗花等傳統技藝需要我們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淺談古代春節: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普通人如何表達對生活的期待?

辭舊迎新,提前祝大家新春快樂

如今春節已經不再是獨屬於中國的節日了,各個國際知名品牌紛紛面向中國市場推出與新春和生肖主題相關的限定產品,中國年正在被全世界所看見。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擁有更加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但越是如此

,我們就越是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進,寶貴的歷史經驗恰恰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引用文獻:

《蘭亭集序》

《荊州圖經記》

《春遊》

《元日》

《除日》

《後漢書禮儀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