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面對壓力,有人應對自如,有人無法面對

簡介其實當父母的慢慢變老,身體越來越不如從前,甚至開始生病的時候,內心會隨之有很大的變化,他們覺得自己的價值感正在喪失,正被推向社會的邊緣,為了讓自己感覺仍有力量,仍是社會或家庭的中心,他們就會用各種方式來尋求這種證明,比如繼續幹涉孩子的生活,

應對自如是什麼意思

天聞說心理,我是天聞老師。

為什麼面對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壓力,有的人應對自如,而有的人卻無法面對內心糾結呢?為什麼有的人情商很高,婚姻情感順暢自如,和諧幸福,而有的人情商很低、婚姻不幸、情感受傷、家庭破裂、痛苦難熬呢?接下來我就從心理學專業角度來分析一下,如果你真的聽懂了,你的生活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改變。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影響我們生命最核心的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個人的三度出生。第一度出生就是當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一刻,生命已經開始,這與傳統的中國文化以虛歲計算年齡相吻合,也就是說出生就已經習慣叫一歲了。懷胎十個月,大約二百八十多天,胎兒在子宮內,透過母親情感波動,與外界交流,開始發展自我價值的認同,一個開開心心的母親,肚子裡的孩子也會快快樂樂。一個悲傷痛苦,缺乏自信的母親,肚子裡的孩子一定會受到影響。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其實早在肚子裡就已經開始給孩子各種不同的胎教了,所以孩子在肚子裡這十個月就是第一度出生。那麼什麼是第二度出生呢?嬰兒離開母體,來到人世間,生存完全依賴大人的照顧,餓的時候就哭,病的時候就鬧,開心就笑,真情流露,從不虛假,隨著慢慢的長大,漸漸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怎麼做才能討得認同博取歡心?為了求生存,他們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適應這種系統,有時候敏感的討好他人,有時候聲嘶力竭的發脾氣,逐漸發展為心口不一的各種溝通姿態,他們慢慢就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用習以為常的溝通姿態,內化成身體裡的一種習性,其實很多人在這個時期都仰賴著它,甚至伴隨終生依賴這種習性,他們帶著這樣的習性面對生命裡各種壓力。

在孩子時代這種習性是能幫上忙的。可是這種習性不一定適合長大以後的生活,於是身體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來警示。可惜的是,這些習性卻被後來的知識學問給忽略了,這就是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一個人的第

2

度出生,可惜的是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第二度出生這個階段。外在是一個成年人,可內心卻仍然是一個孩子,心理非常的不成熟,身體年齡已經二三十歲甚至四五十歲,可心理年齡只有十幾歲,甚至有的都不到十歲,做事做人都非常的幼稚,內心非常的不成熟,內心受不了任何的打擊,非常的脆弱,想發脾氣,任意就發脾氣。

所以現在出現很多外表是個成年人,而內心還是個孩子,男的叫媽寶男,女的叫公主病。這種情況就是一個人的人格沒有形成,就像一臺電腦沒有格式化一樣,那麼這樣的人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就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突然工作了,突然戀愛結婚,甚至生了孩子,怎麼能面對的了呢?所以,你發現沒有,現在心理有問題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這些人內心不成熟的原因,可惜的是現在大部人都處在這個時期,所以在婚姻情感生活工作等等各個方面出現很多的問題。

那麼第

3

度出生指的就是真正成為自己的決定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面對問題審視自我,有意識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這意味著需要放下一些不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不管遇到什麼事,真實的勇敢面對,而不是躲避逃避,用真正成人成熟的方式正視它,並且勇敢地面對它,為自己創造未來,成為一個真正的成熟的負責任的男人或女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價值以及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只有達到第三度出生的人,內心才是自由的,內心才是強大的,才能真正的幸福快樂,才能真正的主宰自己人生的命運。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家庭。幸福的家庭都有共同的特點,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你知道大部分家庭不幸的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嗎?

可能你不會想到最核心的問題居然是掌控,家庭裡隨時都上演著掌控的遊戲,父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於是想盡辦法掌控自己的孩子。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讚許,於是想盡辦法討好父母或者用叛逆的方式來掌控父母。

夫妻關係常常在誰贏誰輸當中爭得傷痕累累,各顯神通,使出渾身解數來掌控對方聽自己的話,滿足自己的心願。每個人都是希望別人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就是家庭裡面的掌控。父母掌控孩子,孩子同時也掌控父母,夫妻之間也在互相掌控。如果能夠給予彼此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在自由的空間裡,家就會有更多的和諧與幸福。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我們課堂裡一個真實的案例,這個學員的名字叫小雪,小雪的父親年紀大了,體弱多病,在親戚的規勸下,心不甘情不願地住進了敬老院。

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兒每天都去看望他,小雪是這樣告訴自己的爸爸:我有空就會來看你,你安心住下,你臨時有什麼情況這裡有醫護人員,我上班也比較安心。小雪在公司擔任要職,經常加班加點,但父親要求她天天到敬老院去探望。起初小雪不論加班多晚都要去看望爸爸,有的時候敬老院都休息了,關燈了,她到了敬老院,發現父親還是在門口等她,他對爸爸說這麼晚了,你怎麼還不進去休息呢?爸爸說,我怕你以為我熄燈了,你就不進來了。怎麼會呢?既然到敬老院了,就一定會看到你我才離會開呀。父親見到女兒很欣慰,幾分鐘就睡著了,這時她才離開,很多時候已經到了半夜十一二點鐘了。

有一天他告訴父親,因為工作量太大,恐怕無法天天去敬老院看他,父親雖然口頭上表示諒解,但是女兒不再每天探望了,讓他非常的焦慮,情緒更是不穩定,口口聲聲說要割腕自殘,院方立刻打電話通知正在開會的小雪,她十萬火急的趕到敬老院,父親看到她安心了,放下刀子,乖乖的吃飯,不吵也不鬧。小雪說爸爸呀,你知道年底我特別的忙,但只要一有空我就會來看你,帶好吃的,你好好呆在這裡,父親微笑的答應說,好,我體諒你,你工作能力強,我女兒真的是最棒的,父親嘴裡說體諒,但心裡並沒有。其實很多父母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轉而依賴子女,若得不到及時滿足,就會用一些招數讓子女就犯,小雪的爸爸就是這樣,這是爸爸在掌控自己的女兒。沒過幾天,父親突如其來的打電話給她,跟她說自己哪裡不舒服?她信了,放下手中的工作,趕到敬老院,卻發現父親好好的,後來這種情況次數多了,他才知道父親在虛張聲勢,只是想獲取她的關注,小雪在課堂上說她每次看完父親心裡就特別的發悶,喘不過來氣,一方面是不能親自照顧上了年紀的父親而感到愧疚,另一方面是對父親這種黏人這種無休止的依賴感到內心有一些怨恨,甚至感到憤怒,她時常覺得自己很委屈,想想自己一個人在外努力工作,經歷很多的挫折,父親不但不理解,不支援,反而給他這麼多的壓力。在接下來的日子,小雪會接到敬老院不斷的打來電話,說父親要割腕,要跳樓,絕食等等類似的的電話,甚至轉述父親的威脅,倘若不立刻趕到就見不到父親,但每每到了敬老院,卻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這種事情發生多了,就是狼來了,這種事情不斷地發生,讓她真的很心煩,於是她就採取置之不理。有一天她正在開會又接到敬老院的電話,她還是沒有搭理繼續開會,沒想到這一次父親真的跳樓自殺了,她嚇得倉皇失措,趕過去看到一攤血和白布覆蓋的屍體,父親已經沒了,她頓時崩潰,痛不欲生,我只是沒有按父親的意思,每天探望他而已,怎麼會這樣,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全身顫抖,很多學員也跟著哭了,我該怎麼辦呢?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但爸爸卻因為我而死。

我當時就安慰她,我相信沒有任何人希望看到這樣的結局,你已經盡力了,只是你沒有找到兩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式,這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千萬不要再自責了。很多父母,常常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是很多父母身上常見的一種掌控兒女的一種心態,這位父親對自己女兒的掌控就是你得按照我的天天來看我,女兒不是小孩兒,她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後來衍生出一種反控制行為,就是不理不睬,沒想到父親發現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女兒,最後用結束生命這個極端方法抗議女兒不受自己的控制,他們都以控制和反控制的方式處理對方的要求,這種方法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沒想到真的就發生了萬一,我對這位女學員說,你可以悲傷,可以緬懷,讓你不自責是不可能的,但千萬不要再內疚了,內疚只會削弱你的能量,讓你想辦法去彌補,最後進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事情已經發生了,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沒能滿足你爸爸的需求罷了,你也不懂,不能怪你。其實當父母的慢慢變老,身體越來越不如從前,甚至開始生病的時候,內心會隨之有很大的變化,他們覺得自己的價值感正在喪失,正被推向社會的邊緣,為了讓自己感覺仍有力量,仍是社會或家庭的中心,他們就會用各種方式來尋求這種證明,比如繼續幹涉孩子的生活,以期待在孩子的生活中仍然有掌控權,當這種方式不奏效時,他們就會尋求其它方式,比如像小雪的父親,所有舉措無非是想引起自己女兒的關注。

家庭成員的序位非常重要,長幼有序,各得其位,一個家庭才可能朝著正常健康的方向發展,至於什麼才是各得其位呢?簡單地說,就是父親在父親的位置上,母親在母親的位置上,孩子在孩子的位置上,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扮演這個詞非常重要,即便孩子已經成年成家,在父母面前仍然要扮演孩子的角色,當然你可以有自己的主見,不同於父母的做事準則和方式。比如小雪讓自己迴歸女兒的身份,試著與父親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讓父親覺得自己的價值仍然存在,仍然有價值,他很重要,他永遠都是女兒的依靠。另一方面,女兒也釋放自己的一些壓力和委屈,如此一來,慢慢就會形成良性的互動迴圈,至於女兒到底要不要按照父親給予的建議去做?或是作為一個參考,對女兒的工作或生活總是有益無害的,無論父母是什麼型別的依賴你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方法去解決。想要完全脫離父母的依賴和控制,最終極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成年人,標準就是學會自我負責。有一些學員問我,當父母老了,我們不應該成為他們的依靠嗎?實際上,扮演孩子是一種讓父母和自己進入良性互動的方法,因為只有順暢的關係,才能讓彼此更親密,這就是所謂健康的依賴,我們所說的孝道,不是盲目的順從,那叫愚孝,而是互相情感的連結,各自都活好自己的生命。想了解更多,請關注下一講,繼續和您分享。

面對壓力,有人應對自如,有人無法面對

心理諮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