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價保成“煙霧彈”,如何精準防範

簡介(11月9日《法治日報》)隨著“雙11”的臨近,為了提前鎖定消費者,拉長促銷週期,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15天價保”“全程價保”“30天價保”等價格保護服務

仍煙霧彈比如什麼

今年“雙11”依然很熱鬧,“低價”“降價”“滿減”“贈品”“優惠券”等各種營銷手段撲面而來,還有許多平臺提供全程價保服務,最長價保時間甚至超過30天。然而,一些商家推出的優惠舉措背後暗藏各種套路,有的將價格先升後降,有的修改連結逃避價保責任,有的隨意設定滿減規則等。(11月9日《法治日報》)

隨著“雙11”的臨近,為了提前鎖定消費者,拉長促銷週期,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15天價保”“全程價保”“30天價保”等價格保護服務。在價保期內,若同一商家的同一商品出現降價,則消費者可申請價保補差(特殊情形除外),平臺價保系統將根據規則計算差價額度,並實現向消費者的差價補/退。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價保看似給了消費者一顆“定心丸”,卻往往難以落到實處,反而成了忽悠消費者消費的“煙霧彈”。商家拒絕補償差價的理由通常是,店鋪和平臺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內。也有商家為了規避保價規則,先下架原商品,後新增新的購買連結,或者只是更改商品名稱。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價格法》則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消費者在購物時,購買頁面通常只顯示“價保”字樣而不顯示價保的除外規則,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同時,按照消費者的理解,價保應該是保障消費者不比保價期內其他消費者買的貴。但按照商家的說法,將發優惠券、限時降價等促銷活動排除在外後,價保就變成了保“原價”,有悖常理。此外,透過下架原商品,更改商品名稱等方式“金蟬脫殼”,逃避履行價格保護的承諾,更涉嫌消費欺詐行為,消費者有權要求“退一賠三”。

應該看到,價格保護的初衷在於提升消費體驗,讓消費者安心消費,實現買賣雙方的共贏。然而,一些價保承諾口惠而實不至,“保價容易退差難”,不僅涉嫌虛假宣傳,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會影響公眾的消費信心,戕害電商生態環境。面對價保這枚 “煙霧彈” ,有關部門和平臺應聯手“精準拆除”,有效規範價格保護服務。

首先,完善價保規則。價保是經營者向消費者作出的承諾,屬於一種促銷手段。不過,基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規定,電商平臺提供價保應該多些真誠,少些套路,營造讓消費者放心的市場環境。平臺應重新審視現有的價保規則,對不合理的條款予以修改,讓價保更符合消費者的共識,並透過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其次,嚴懲違約行為。事實上,一些商家下架原商品、上線新連結等小把戲,根本逃不過大資料的火眼金睛。電商平臺應充分運用大資料技術,對商品價格進行動態監測,對於故意逃避價保義務的商家予以懲戒。有關部門則應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對於構成價格欺詐行為的商家依法處罰,並責令其向消費者三倍賠償,使其付出失信代價。

(原題為《價保成“煙霧彈”,如何精準防範?》 作者 張淳藝 來源 北京青年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