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簡介截至戰役結束,蘇軍共計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代價,而包括國民突擊隊,警察部隊在內的德軍,共計被消滅100萬餘人

聖邪的意志騎士勳章哪裡有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每一次戰役的爆發,都必將伴隨著重大的傷亡。在人類歷史上,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堪稱是傷亡人數頗為殘酷的一場會戰。

但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在戰爭史上的傷亡人數規模,僅排名第三。

那麼,戰爭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究竟是哪一場戰役呢?今天,本期節目就為您盤點:

人類戰爭史上陣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斯大林格勒戰役)

第十名、野狐嶺之戰

野狐嶺之戰爆發於公元1211年的8月,是新崛起的蒙古與盤踞在華北地區,以女真為主要民族的金國發生的戰役。這場戰役是本期榜單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場戰役,也是唯一登上榜單,發生於中國的戰役。

公元1206年,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人類歷史上疆域最為遼闊的遊牧民族帝國自此崛起。

新繼任蒙古大汗的鐵木真,將戰爭的矛頭率先指向了位於蒙古高原之南,隸屬於今天華北地區的金國,屢屢派遣騎兵對金國邊境進行襲擾。而金國為抵禦蒙古侵略,

修築了長達300公里的“界壕”,在史學界也被稱之為“金長城”。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史集》所繪的野狐嶺戰役)

然而,金國的消極防禦戰略並沒有遲滯蒙古騎兵的進攻。公元1211年初,成吉思汗舉全國之力,集結近10萬餘以騎兵、戰車為主的蒙古部隊,兵分兩路進攻金國。而金國雖集結近50萬部隊,

卻在烏莎堡、獾兒嘴、澮河堡等地接連潰敗,終撤至野狐嶺一線被蒙古軍隊徹底擊潰,陣亡預計在20萬人以上

。經此一役,金國國力大衰,而蒙古帝國則日漸崛起,為它後來橫掃歐亞大陸奠定了基礎。

第九名、皇帝會戰

皇帝會戰,

又被稱之為“魯登道夫攻勢”

,是發生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的一場戰役。

1918年,第二帝國的德軍雖然擊敗了東線的俄羅斯部隊,並從東線抽調大部分兵力支援西線,對抗英、法聯軍,但隨著美國的參戰,德國經濟的衰落,戰爭的天平已不在德國的一方。此戰的德軍最高指揮官:艾裡希·魯登道夫坦言:“德軍已無力支撐一場持久戰。”於是,

以魯登道夫為首的德軍高層決定在美軍大規模介入戰爭之前,對索姆河與英吉利海峽一線的英法聯軍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從而達成停戰協定。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皇帝會戰)

此次戰役德軍共計調動了192個師,近340萬士兵,幾乎傾盡全國之力。並且還抽調了76萬匹戰馬,1萬3千多門火炮,出動3688架飛機。在此次戰役中,德軍高層還使用了突擊部隊滲透入敵軍後方,打擊敵軍關鍵據點,前線堅固據點留給身後部隊掃蕩的“胡提爾戰術”,一度給予英法聯軍重創。然而,英法聯軍隨即調整戰術,採用梯次阻擊的方式,對德軍部隊開展打擊。德軍部隊後繼無力,最終導致了魯登道夫攻勢的失敗。

經此一役,雙方約付出了總計60萬人的傷亡。

不過,德軍陣亡的人員主要是執行突擊任務的老兵,因此此戰加劇了德國的衰敗,並最終導致第二帝國的解體。

第八名、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破壞性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役,

戰役的時間從1916年的2月21日延續到了同年的12月19日。

據統計,德軍、法軍在此戰中共計投注了100多個師的兵力,前後參戰人數高達239萬人。

在德軍試圖速戰速決的“施裡芬”計劃宣告失敗後,德軍便同英、法等國部隊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德軍雖一度深入法國境內,卻在首都巴黎門戶:凡爾登前停滯不前。德軍將領馮·法金漢認為:

應當在凡爾登開展一場大規模會戰,迫使法軍投注大規模兵力,從而加劇法軍的傷亡,迫使法國投降。

而法軍高層則認為,應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首都巴黎的門戶,凡爾登戰役因此爆發。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凡爾登戰役)

在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均為了爭奪這一重要據點竭盡軍隊全力,重炮、機槍,甚至毒氣都被廣泛應用到戰場上。雙方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為了這一場戰役,法軍甚至一度將全國70%的陸軍都

調集到凡爾登的戰場上。其戰爭的殘酷程度,讓德、法兩國部隊士兵都面臨著心理崩潰,戰場上因場面殘酷而發生的軍隊譁變也屢見不鮮。

到戰役結束,雙方共計30.6萬人傷亡,40.3萬人受傷。

這場

凡爾登戰役的殘酷程度在那個時代無出其右,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

第七名、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又稱之為“莫斯科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於蘇、德兩國之間的戰役,而戰役發生的地點正是今天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1941年夏,德軍對蘇聯發起閃電戰,接連攻克明斯克、基輔等蘇聯重鎮,兵鋒直指莫斯科,史稱“巴巴羅薩行動”。蘇聯因戰爭之初出師不利,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局面。眼見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軍高層幾次勸說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進行轉移,卻被斯大林嚴詞拒絕。為保衛蘇聯首都,打擊德軍侵略者囂張氣焰,

蘇軍前後共調動269萬人,1000輛坦克,7600門火炮,在莫斯科周邊長達600公里的戰線上對德軍的攻勢開展防禦和反擊,史稱“莫斯科保衛戰”。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莫斯科保衛戰)

而德軍也為迫使蘇聯投降,攫取蘇聯的石油、鐵礦等資源,共計在此役中投注了180萬人的兵力,除了空軍的飛機數量上,其兵力和火力均遠優於蘇軍。然而,蘇軍在自身意志與冬季天氣的條件下,最終屢次挫敗德軍攻勢,並在1941年底開展反攻,最終在1942年1月徹底驅逐莫斯科周邊的德軍,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此次戰役中,

德軍共計損失50萬餘人,蘇軍共計損失70萬餘人,但這僅是雙方統計資料的最保守數字。

第六名、索姆河戰役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規模的一場會戰,其傷亡人數要遠高於號稱“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

戰役爆發於1916年7月至同年11月索姆河河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德軍憑藉優勢兵力深入法軍境內。但隨著時間推移,德軍的後勤、士氣逐漸衰頹,因此以福熙為首的法軍高階將領試圖在德、法邊境發起一場會戰,將德軍徹底驅逐出法國國境,索姆河戰役由此爆發。在此戰中,

英法聯軍先投入了總計24個師,後擴充至98個師,總計約297萬人;而德軍先投入了10個師,後擴充至50個師,總計約150萬人。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索姆河戰役)

此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壕溝戰和陣地戰的典型,雙方

部隊

率先衝鋒的一方,往往會因機槍、重炮的火力打擊而造成重大的傷亡。此外,坦克這種新式武器

第一次投入戰場進行實戰,這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軍工的蓬勃發展。截至1917年11月,因陰雨連綿,加之德軍的頑強防禦,

英法聯軍的攻勢宣告失敗,但德軍的有生力量也因此被消耗,雙方共計付出了130萬人的傷亡。

第五名、攻克柏林

攻克柏林又稱為柏林戰役

,是發生於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的一場戰役,歷時2周2天。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後,蘇軍對德軍開展戰略反攻,並逐步收復蘇聯失地和東歐淪陷區。直至1945年4月,兵臨德國首都柏林城下。德軍試圖做出最後的頑抗,共計投注36個師,76萬餘正規軍拱衛柏林。

而蘇軍為攻克柏林,共調動包括波蘭東部軍隊在內的230萬人,將柏林團團包圍。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蘇軍攻克柏林)

雖然在此戰中德軍在兵力和火力優勢上均不及蘇軍,但因熟悉柏林的地理環境,加之德軍不惜代價,甚至組建了由平民組成的“國民突擊隊”,也對蘇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截至戰役結束,

蘇軍共計付出30多萬人傷亡的代價,而包括國民突擊隊,警察部隊在內的德軍,共計被消滅100萬餘人。

蘇軍在此戰中的勝利,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的結束。

第四名、列寧格勒保衛戰

列寧格勒保衛戰發生於1941年的9月8日至1944年的1月27日,又被稱之為“列寧格勒圍城戰”,

是人類戰爭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破壞程度最為嚴重的圍城戰。

在1941年德國開展“巴巴羅薩行動”後,德軍便迅速包圍蘇聯重鎮:列寧格勒。列寧格勒又名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在彼得大帝時期和十月革命之初,曾一度被定為蘇聯首都。即便隨後蘇聯將首都遷至莫斯科,列寧格勒對於蘇聯而言,都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此處城市淪陷,蘇聯將失去北方的出海口。德軍為攻陷這座城市,前後

共計調動72.5萬人的兵力,而蘇聯作為防守一方也共計調動了93萬人的兵力,雙方圍繞此城,開展了長達將近四年的拉鋸戰。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列寧格勒戰役)

在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下,德軍終究未能攻克這座城市,但蘇聯軍民也在此戰中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據統計,蘇軍在此戰中至少付出了300萬人的傷亡,而德軍也付出了近150萬人的傷亡。如果將平民傷亡計算在內,那麼這場戰爭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第三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又稱為斯大林格勒會戰,是

爆發於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蘇德之間的一場戰役,戰役的發生地點是蘇聯重鎮斯大林格勒

,也就是今天的伏爾加格勒。

德軍在進攻莫斯科失敗後,便將兵力轉移到攻打蘇聯其他重鎮上,而斯大林格勒便是德軍進攻的重點。一旦斯大林格勒落入德軍之手,那麼蘇聯的石油重工基地將

被德國所掌控。因此,為了爭奪這一區域的控制權,蘇德雙方均在此地投注重兵,

開戰

了當時規模空前的會戰:據統計,

蘇軍共計投注250萬兵力,德軍共計投注100萬兵力在此地開展廝殺。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斯大林格勒戰役)

最終,蘇軍對德軍薄弱陣線地區開展縱深突破,進行反攻,奪取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此戰以雙方不計代價投入兵力而被載入戰爭史冊,據保守數字統計,

蘇軍在此戰中傷亡約100萬餘人,德軍傷亡人數約80餘萬人,但這僅僅是戰場的最低預估數字。

未經統計的病死、凍傷等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更是不計其數。

第二名、布魯西諾夫攻勢

布魯西諾夫

攻勢

,又稱為布魯西諾夫突破,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與

德國、奧匈帝國雙方之間的一場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傷亡最為嚴重的一次會戰

,也是沙皇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上取得的空前勝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德國執行施裡芬計劃長驅直入法國境內,為法國防線造成重大壓力。法國為減輕自身國防壓力,於是呼籲盟友沙俄立即向德國、奧匈帝國東線開展一場大規模會戰,

布羅西諾夫攻勢也由此於1916年6月打響。在這場戰役前後,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也同時期爆發。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布羅西諾夫攻勢)

到此戰結束,

俄軍共計死亡50萬人,奧匈帝國部隊損失150萬人,其中有40萬人被俄軍俘虜,德軍損失35萬人。

此戰是沙皇俄國在東線戰場上取得的最大勝利,但在此之後,隨著德軍對東線戰事的日益重視,沙皇俄國便再也未能在隨後的幾年復刻出如同布魯西諾夫攻勢時那樣取得的勝利。

第一名、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是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德軍對蘇聯開展閃電戰突襲的一場軍事行動代號。

“巴巴羅薩”取義於德國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之名,是德軍於1941年6月至1941年12月對蘇軍開展軍事行動的總稱。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巴巴羅薩行動)

因蘇聯在前期執行了對本國軍事高層的“大清洗”,對德軍攻勢毫無防備,加之德軍在開戰前實行的欺騙戰術,致使“巴巴羅薩行動”伊始,蘇聯方面便遭受了沉痛的傷亡。據統計,在巴巴羅薩行動期間,蘇軍的傷亡人數高達300萬,因德軍對蘇軍的分割包圍戰術屢試不爽,烏克蘭地區甚至出現了數以萬計投靠德軍的偽軍部隊,進一步加劇了蘇軍的作戰壓力。

然而,因蘇聯的領土縱深遼闊,加之蘇聯嚴冬的降臨,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期間也付出了130萬傷亡的代價。在莫斯科戰役爆發之際,

德軍已成為強弩之末。隨著莫斯科戰役的失利,德軍野心勃勃的“巴巴羅薩”行動也隨之宣告失敗。

但它依然是人類歷史上可統計傷亡人數最多,最為血腥的戰役。更為重要的是,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後,蘇德戰爭由此爆發,而這場戰爭中雙方的傷亡數字更是達到數以千萬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