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簡介”魯迅先生用心良苦,在人們“當局者迷”而不自知時,藉助阿Q使其“旁觀者清”

啊q人物形象

上世紀前葉,中國文壇出了一位偉大的人物。言其偉大,是因此人既不寫雄君聖主,也不寫卿卿我我,筆下盡是一個個掙扎於底層、卑微而悲哀的小人物。

這些渺小如塵的人物,別人是不屑在意的,任其苦海無邊自生自滅。唯此人運筆如刀,嬉笑怒罵皆文章,揭開當時社會最被忽視、最恥為人知、也是最血淋淋的瘡疤。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此人正是魯迅。冷對權貴,千百萬受苦民眾才是他甘為俯首之人。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魯迅本要學醫,但當他領悟到“民眾不改變精神就沒有希望”之後,又認為醫學並非一件要緊的事情。如他日後所描寫的: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一大群人圍於刑場,茫然觀看劊子手砍去想解救他們那位革命者的頭顱。行刑者冷酷無情、受刑者屈辱悲憤、觀刑者卻盡帶麻木的興奮。

這樣的民眾,不改行嗎?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閏土、祥林嫂、孔乙己,一個個入木三分的人物流淌於魯迅筆下。但最為人熟知並印象深刻的,非阿Q莫屬。

為什麼一身毛病的阿Q能贏得粉絲無數?

刻畫真實

魯迅的作品都是用最直白的話語表述,講得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貼近生活令觀者產生似曾相識的共鳴。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阿Q所處的時代背景,正值清末到民國的過渡時期。滿清多年的奴化統治,造就了大批膽小卑微、逆來順受的民眾,這種毒害深植於內心當中。

如何給他們“解毒”?如何將他們喚醒?講高深的大道理是不行的,只能照此塑造一個模板,阿Q就是這千萬人的縮影。當這個典型展現於眾人眼前時,方才恍然大悟:“如此做人可悲可笑。”

魯迅先生用心良苦,在人們“當局者迷”而不自知時,藉助阿Q使其“旁觀者清”。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惡趣味突出

阿Q其人幾乎集合了所有令人厭惡的元素。自身本是受壓迫者,反過來還要欺凌比他更為弱小的人。

當有人抓住他的辮子將其頭撞牆時,他會自稱“蟲豸”,苦苦哀求放了自己。得逞之後,又會洋洋得意能夠自輕自賤。

他盲目自負瞧不起任何人,嘲笑城裡人“煎魚不用蔥葉用蔥絲”,同時也會譏諷未莊人是“多麼可笑的鄉下人”。從對他人的鄙視中,阿Q獲得了極大的精神滿足,雖然這種滿足感是出於自我欺騙。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當被假洋鬼子用文明幫敲頭後,他又會去強摸小尼姑的臉,以此轉移自身曾遭受的痛苦,並因此認為自己“又高人一等”。

阿Q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精神勝利法”,不管境況多麼悽慘、欺辱多麼強烈,都能給自身尋到一個極好的理由,再次高興起來。靠著這個絕招,他一次次麻醉自己,並甘於忍受一切屈辱。寧願如此,也不願面對殘酷的現實。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魯迅先生對此進行了抨擊: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阿Q是沒有這個勇氣的,但作為反面教材的阿Q,喚起了一個又一個猛士。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於今仍有借鑑

一部真正好的文學作品,在於其歷久彌新的生命力,並不會因時間流逝降低其存在價值。

在遭受屈辱時,是逆來順受還是勇於抗爭;當經歷困境時,是如阿Q一般找個藉口搪塞過去,還是面對現實。

阿Q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個人都有的“惡趣味”,予人警醒、促人改過。

阿Q是一具空殼,精神扭曲而怯懦。我們不要當阿Q,我們要成為內心充實勇敢的人。

這就是阿Q長盛不衰深入人心的根源。

怯懦、卑微、可笑,集負面形象於一身的阿Q,為何那麼深入人心?

感謝阿Q,感謝魯迅先生。

Top